【拍卖价格】 林风眠(1900-1991) 0051 京剧人物 水墨 设色 纸本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林风眠(1900-1991) 尺寸 68×68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暂无
估价
HKD  6,000,000-8,000,000
成交价
专场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拍卖时间
2018-11-24
拍卖公司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8年秋季拍卖会
文献
2009年《延.革》耿画廊 台北 台湾 (图版,第36页)
款识:林风眠 (左下) 艺术家钤印一枚
说明 来源
2001年4月29日 佳士得香港 编号36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亚洲 私人收藏
展览
2005年6月11日-7月3日「林风眠画展」大未来画廊 台北 台湾
2009年11月1日-11月27日「延.革」耿画廊 台北 台湾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时间和空间的矛盾,在旧戏似乎很容易得到解决,像毕加索有时解决物体都折迭在一个平面上一样。我用一种方法,就是看了旧戏之后,一场一场的故事人物,也一个一个地把他折迭在画面上,我的目的不是求人物的体积感而是求综合的连续感。」
—— 林风眠
回顾林风眠50年代作品,其独特的创作技法与作品形式的和谐稳定,融汇东西方艺术精随的表现,都足以说明这时期的作品已进入完全的成熟期。特别是戏曲人物应用了立体主义的手法,需要在混合的形式上注意整体的和谐,是最为困难之处,但林风眠对于西方的师法并非局限在理论与美学上的移植,而是寻求在表现语言上融合传统运用与西方形式而得出个人独到的见解,呈现在戏曲人物系列中。
1951年,离开学校的林风眠移居上海,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潜心创作,并对中国戏曲产生浓厚的兴趣,戏曲人物遂成为林风眠最喜爱的创作题材之一。他口袋中常装着速写本去看戏,经过一次次的尝试,终于把立体主义与中国戏曲造型结合起来。他曾说:「我喜欢看电影和各种戏剧,不管演得好坏,只要有形象、有动作、有变化、对我总是有趣的。」戏剧给予他对时间与空间的不同看法,从分场与分幕中理解对「立体主义」时间与空间的掌握。林风眠参考舞台形象,用块面切割、简化的造型、强烈的直线,以及黑、红两色的对比,刻画出空前强烈的戏剧性场景。而在角色形象上,林风眠尝试几何结构,参考皮影戏的单片组合方式,创造了与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遥相呼应的中国人物画,并且逐渐从舞台动作的解构与重构中领略「未来主义」式的连动元素。因此人物的动作与角色间的互动所造成的空间与体积感被刻意平面化,并将动作以几何式的切割、并置与结合,产生连续性的时间感,这样的表现其实不仅融入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概念,同时也将杜象《下楼梯的裸女》未来主义式的时间观念同时呈现,印证了林风眠曾对学生潘其鎏说过的:「我的目的不是求人物的体积感而是求综合的连续感。」
在色彩上,林风眠大量融入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用色偏好,常运用赭石、石青、墨等天然矿物颜料取代现代西方颜料,在色泽变化上呈现一种古老的美感,这种将多种色彩同墨色一并使用的方式,也使他的作品带有非常强烈的中国传统特色。此外,林风眠还独创方阵形画面,衍生出多种构图手法,其中唯独戏曲人物系列较常使用「左右对称」式的构图,以成对的人物为焦点,如摄影镜头般拉近距离,并将背景与环境简化,完全消除了人物之间的空间感。这种如拼贴般的奇特构图方式,灵感其实来自于林风眠多年研究的汉代画像砖,显示他极力探索着古老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融汇可能,并将心得展现在作品中的努力。因为他相信,无论是东方或西方,只要是使用线条与色彩来创作,都是可以沟通的一种艺术语言而已,而林风眠的戏曲人物系列,为融汇两极间的艺术创作,创造了最独特的范例。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佳士得拍卖记录

【拍卖价格】 林风眠(1900-1991) 0048 1947年作 紫藤花与黑衣仕女 水墨 设色 纸本

2021-2-24 21:33:18

佳士得拍卖记录

【拍卖价格】 林风眠(1900-1991) 0050 1958年作 难忘的年代 水墨 设色 纸本

2021-2-24 21:33:3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