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说”展览是在市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并推出的系列精品文物专题展览。自2019年以来,已如期举办了三期。2022年,正值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之年,为展示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这片山水这片园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代的转化、创新与发展,特举办“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
①角度新颖,首次用文物聚焦、解读和展示这片历史名园
展览从园林的视角,首次用文物来讲述这片园林的深厚文化内涵,不同于以往的图片展或数字化展,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
②内容系统性、学术性强,历史信息丰富
展览系统梳理了这片园林的选址、营建、造园成就、功能和不同阶段的发展等内容,时间脉络清晰、内涵挖掘全面、故事串联合理、呈现形式多样,通过图表、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向公众传达这片园林悠长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和突出的成就。
③展品数量庞大、观赏性强
展品共计171件/套,文物数量多、规格高,品类丰富、材质多样。其中,借展文物67件/套,甄选自国内15家文博单位。
④运用数字化技术,多媒体全景展示
展览以《香山路程图》为底本,加入数字化元素,创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创新博物馆文化服务方式。
第一单元 山水毓秀
这 片 山 水 这 片 园
西山自南向北绵延不绝,拱列京城西北,其东面的冲积扇平原,山岗突起,平地涌泉、湖泊罗布,远山近水烘托映衬,宛若江南水乡,为园林营建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自辽至明,行宫、庙宇迭起,成为京城的游赏胜地。
重点展品
“头陀遗身舍利舌塔”碑
辽(916-1125年)
香山公园藏
景德镇窑卵白釉“王白”款高足杯
元(1271-1368年)
首都博物馆藏
錾花鸟错金银执壶
明(1368-1644年)
首都博物馆藏
郭谌《西山漫兴图》
绢本 设色
明(1368-1644年)
故宫博物院藏
第二单元 名园盛衰
这 片 山 水 这 片 园
清代康乾年间,国力强盛,三山五园次第建成,与周边的赐园、衙署、兵营、市镇、稻田、水系、道路等构成的皇家园林网络连成一体,山水相望,台榭参差,功能互补,极天下之盛。咸丰、光绪年间,这里的名园两遭帝国主义劫掠破坏,但最高行政中心的地位依旧,见证了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重点展品
玄烨楷书《畅春园记》卷
纸本
清康熙(1661-1722年)
避暑山庄博物馆藏
雕双螭纽“圆明园”寿山石玺
清雍正(1723-1735年)
故宫博物院藏
香山形势图
纸本 设色
清(1644-1911年)
首都博物馆藏
《御笔玉泉山竹罏山房记》碧玉册
清乾隆(1736-1795年)
故宫博物院藏
雕龙纽青玉玺
清乾隆(1736-1795年)
颐和园藏
第三单元 移天缩地
这 片 山 水 这 片 园
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皇家园林群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的代表,模拟海上仙山的大尺度空间架构、写仿天下胜景的集锦式精华呈现、以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为主题的祠庙殿宇建造、华美琳琅的陈设装饰与布置、欧洲园林要素的引入与交融等特色,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造园理念与技艺,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与文化内涵。
重点展品
颐和园地盘图样
清(1644-1911年)
颐和园藏
清高宗《御制诗二集》
清光绪(1875-1908年)
颐和园藏
嵌杏木人物楼阁蕃莲卷草纹紫檀宝座
清光绪(1875-1908年)
颐和园藏
莲花纹壶
隋至唐(581-907年)
颐和园藏
第四单元 园居理政
这 片 山 水 这 片 园
清代的三山五园地区,承担着政治、军事、民族、外交、水利、文化等多元历史功能,这里是帝后日常生活的主要居所,还是处理政务、举行各种重要礼仪活动、塑造社会文化空间的场所,是与紫禁城内外相维的政治中心,堪称“园林紫禁城”。
重点展品
雕云龙纽碧玉“勤政殿”玺
清(1644-1911年)
故宫博物院藏
铜镀金月相演示仪
18世纪
故宫博物院藏
雕九老图碧玉笔筒
清乾隆(1736-1795年)
颐和园藏
丙父己方鼎
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颐和园藏
刻御题翠云岩青金石山景
清乾隆(1736-1795年)
颐和园藏
第五单元 古园新生
这 片 山 水 这 片 园
重点展品
铜镀金塔式座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颐和园藏
“福寿三多”红珊瑚如意
清光绪(1875-1908年)
颐和园藏
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御制诗文兽耳扁瓶
清嘉庆(1796-1820年)
颐和园藏
展览名称
“园说IV——这片山水这片园”
展览时间
2022年9月28日—2023年2月5日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颐和园博物馆
图文编辑 / 宣传科
内容来源 / 文物保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