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品信息
作者 |
潘玉良(1895~1977)
|
尺寸 |
91.4×61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1956年作 |
估价 |
HKD 6,800,000-8,800,000
|
成交价 |
|
专场 |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
拍卖时间 |
2017-11-25 |
拍卖公司 |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7年秋季拍卖会 |
|
款识︰玉良 56(左上) 钤印:玉良 |
说明 |
来源 艺术家赠予刘易斯.奥古斯特.保罗.鲁吉耶(1889 – 1982)及鲁思.伊莉莎伯.鲁吉耶(1903-1989)夫妇 现由原藏家家属收藏
潘玉良生于1895年,是现代艺术史上少数有文献记载的中国女艺术家,她的同辈艺术家包括徐悲鸿、林风眠、常玉 。潘氏从欧洲留学回国后,于1929至1936年期间从事艺术创作和教授艺术,当时兴起多场社会政治运动,包括中国妇女运动、新文化运动、两大政党推动的改革,以及1937年的日军侵华。她于1937年移居巴黎,直至1977年逝世。她雄心壮志,满腔热诚,在法国获侨居当地的中国艺术家选她为中国艺术协会主席。40年来,潘氏的作品曾于英国、德国、希腊、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纽约、旧金山和日本等地展出。 当时,潘氏在巴黎的生活拮据,一直依靠好友的资助。为表达感谢之情,《拿着镜子坐着的裸女》(拍品编号20)是潘氏赠予刘易斯.奥古斯特.保罗.鲁吉耶博士(Louis Auguste Paul Rougier,1889-1982)的礼物,鲁吉耶博士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曾撰写多本著名作品,包括于1919年出版的《哲学与新物理:论广义相对论与广义理论》,以及于1919年出版的《民主的玄虚—其起源及其幻觉》。他与第三任妻子鲁思.弗里德曼博士(Lucy Elisabetd Friedmann)(1903-1989)于1942年结婚。潘氏于1975年寄给鲁吉耶夫妇的明信片,印证了二人的多年友谊。 明信片左上角印有文字: 格鲁塞René Grousset(1885-1952)半身像 潘玉良作中国艺术家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 潘氏亲书: 「1975年 新年快乐潘玉良刘易斯.鲁吉耶夫妇」 (原法文的中文译文)线条的容量潘氏笔下的人物充满雕塑感,展示人体的量感。她以中国毛笔和水墨仔细描画躯体的线条,水墨一旦接触纸张后便无法擦掉。线条精准流丽,笔触果断,画出悠然自得的坐姿裸女。作为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1925)及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1928)的荣誉毕业生,潘氏将西方炭笔素描及雕塑的技巧运用于水墨之中,探索纸本水墨画的可能性,创出全新的裸女形象,呈现慑人的立体感与质感。 朱德群回忆在巴黎大茅屋画室里,「与其他画家不同的是,潘玉良是用中国毛笔画速写。」1潘氏以独特方式绘画裸女,运用利落鲜明的曲线勾勒身体轮廓,媲美林风眠(1900-1991)的裸体作品,进一步反映她致力以水墨营造立体感的目的。 人物身体上的零星水墨渲染,也增添立体感。画家同时在背景添加不同粗幼长短的影线,结合水墨画和油画的技巧,开创全新的视野。交叉纵横的影线利落而短促,交迭成不同程度的阴影,令人想起中国草书,呈现自由而富表现力的特质,风格与利用笔触呈现空间的同代画家玛丽亚.海伦娜.维埃拉.达.席尔瓦(Maria Helena Vieira da Silva,1908-1992)相似。此外,潘氏仔细控制水墨的浓度和运墨的力度,以刚柔并济的笔触营造深浅有致的对比,令画作更添深度。 自我互动
潘氏的具象作品拥有不同的面貌,除了展示人物的外表,也呈现出其心理状态。女士拿着镜子坐着,自信地将右臂放在头上,反映一种自我互动的表现。 看着潘氏笔下的人物,就像进入表现的世界,以及镜子反映的「现实」。画家所描绘的画面,其实是一位能够自我满足的女性。 在此画中,潘玉良大胆呈现一位姿态优雅的女士,轻解衣钮,自信妩媚。画作不但描绘一位自傲的女士,更象征女性自强和独立的人生。 扭曲与精致画家为人物的脸颊涂上漂亮的粉红色的胭脂,眼睛和嘴唇也仔细描画。绘画这张精致的脸蛋时,潘氏故意省略鼻子。这种独特的手法她也见于她许多的水墨及油画创作中,例如由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画作。 画家刻意绘画没有鼻子的脸,因为那是她的写照,也可解读为她的自画像,反映她多年来受严饱鼻窦炎的痛苦。根据潘氏的传记,她在上海时已接受鼻窦炎手术,在巴黎也经常接受鼻窦炎手术。 在刊登在200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之《朱德群》中,朱德群忆述50年代在巴黎与潘玉良的交往:「潘玉良患有严重的鼻窦炎,久治不愈,讲话时鼻子常常发出『吭吭』的声音。后来西医采用手术疗法,每六个月要开一次刀,十分痛苦。…朱德群很紧张,就写信回家,询问做医生的父亲。父亲说不必开刀,我有办法治。后来朱德群放假回家,父亲用中药磨成粉,以碎大蒜末调和,包在纱布里面,塞入鼻腔中,不久就痊愈了,…可惜朱德群只知道是大蒜,其他药剂说不出来了,潘玉良只好继续在巴黎西医的开刀疗法,每年一次,不敢间断。」2
莫迪瑞安尼(Modigliani)笔下人物的长鼻、浅色眼睛和立体派的夸张表情,也呈现类似的面部扭曲情况。潘氏揉合扭曲与精致的手法,追求真我,这正是永恒之美的来源,不受外界和年龄的限制。 潘氏留法期间,来自西班牙、意大利、日本、中国、罗马尼亚和越南的艺术家也聚集在巴黎,促进各地的创意交流。当时,意大利的莫迪瑞安尼(1898-1920)、日本的藤田嗣治(1886-1968)、中国的常玉(1901-1966)和来自保加利亚的朱勒.帕斯金(Jules Pascin,1885-1930)亦以各自的角度和方式呈现女性主题。秋季沙龙和独立沙龙皆肯定了潘氏的艺术成就。 1 2009年,《朱德群》,河北教育出版社 2同上 美国重要私人收藏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