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首届三山五园主题艺术展”线上展
胡亚平 | 文
开 篇
近日,首届三山五园主题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引起强烈反响,慕名观展的群众络绎不绝。但是,除了看艺术家们的画作,我们更愿意深入地了解艺术家们创作时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再结合作品来看,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由此,首届三山五园主题艺术展线上展开启~
展览前言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北京城市新总规指出,三山五园地区是传统历史文化与新兴文化交融的复合型地区,拥有以世界遗产颐和园为代表的古典皇家园林群,集聚一流的高等学校智力资源,具有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优质人文底蕴和优美生态环境。应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典范地区,并使其成为国际交往活动的重要载体。
201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文物局统筹协调、悉心指导、鼎力帮助,海淀区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努力争取;2020年9月25日,北京海淀三山五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标志着三山五园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进入一个新阶段。
海淀区文旅局、海淀区文联、海淀区史志办、海淀区文促中心、北京艺连网等单位,充分发挥区域文化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号召广大艺术家围绕“一村三山五园”进行主题创作,并结合移动新媒体进行传播,对三山五园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与解读,策划举办首届“三山五园主题艺术展”,内容涵盖绘画、摄影、文创,向市民全面展示三山五园的整体风貌,为推动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助力。
印象颐和
作品欣赏

作品名:印象颐和
尺寸:367x144cm(丈二)
作者:任鸣
局部详图


作者说
印象颐和创作记
庚子深秋,收到艺连网的展览约稿,是以北京的三山五园为题,做一丈二创作,余多爱写园林,逢此邀约,欣然应允。
颐和园,为中华园林代表,皇家园林之集大成者,也是三山五园的核心。前身为清漪园,以万寿山为基,摹状貌西湖为昆明湖,既具皇家造园之宏大,又兼江南园林之秀美。
余客居京都十年,于颐和园有多次游览,惜多为单景模写体察,今做全景创作,便觉画稿乏乏,遂又随三山五园写生团再访颐和园。从北门进,过苏州街,五圣祠,经荇桥观石舫,于石舫处,乘舟泛湖,豳风桥,玉带桥,第次入眼。船影交叠,鳞光烟岚,畅怀抒情。上登临涵虚堂,湖岛风清,下徘徊七孔桥,玉板幽情,仰观佛香阁,俯赏谐趣园。此行甚美,满载而归。
然颐和园景色宏大,如用一视角取之,则不能呈其全貌,如事无巨细绘制,又陷入导览地图之弊。苦思数日,忽觉以错景法写颐和园为正解。
于是借三桥之景为前景,隔昆明湖之游船点点,置万寿山为中景,湖心岛与十七孔桥为远景。打破各景点之物理位置,错综安排,以晴云为线,烘托串联,方得此图,略得其意。
又得有小诗一首,兹记如下
写生偶得
颐和无处不美意,
春与秋光㵘波堤。
荫下墨彩琉璃瓦,
影中素写白玉梯。
匆匆人事急更替,
处处风物渐迷离。
拙耳所师向心去,
目及空象粗略记。
庚子孟冬
作者:任鸣
作者资料

任 鸣
Ren Ming
任鸣,字拙耳,无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访问学者。
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家创作资助项目获得者。曾任职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教学部。现供职于中国水墨画院,山水教研室主任,文化旅游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画院院聘画家,中数艺术签约艺术家,八月画会创办人兼会长,太庐诗社社长。
京华瑞雪
作品欣赏

作品名:京华瑞雪
尺寸:367x144cm(丈二)
作者:赵春秋
局部详图


作者说
《京华瑞雪》图是在参加三山五园写生活动后创作的一幅反应京华美景的作品,作品以雪后的玉泉山为前景,通过对玲珑塔、静明园等具体细致的描绘,既真切写实,又有艺术夸张。背景为沐浴在大雪中的都市,大胆夸张提炼,不受实景束缚,营造出亦真亦幻的雪中北京形象。玉泉山、京华美景,通过自然与现代都市的对比,加上纷纷扬扬的白雪,呈现出一幕令人惊叹的诗意盎然的京华盛景。
作者:赵春秋
作者资料

赵 春 秋
Zhao Chunqiu
赵春秋,号南山子,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艺术硕士学位。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学部主任、艺术工作室导师,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冰雪画研究会理事,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副秘书长,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时晴堂艺术馆艺术总监,多所大学特聘教授。
玉泉山春色
作品欣赏

作品名:玉泉山春色
尺寸:367x144cm(丈二)
作者:胡九军
局部详图


作者说
这次“荟萃-三山五园主题艺术展”创作已经结束,感触颇深。
我选择的是以“玉泉山”为主题的创作,创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题材与构思。如何充分表现皇家园林的特点, 如何解读历史文化遗产的精髓,如何让观众感受到作品表达的意境,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中国画表达形式是“笔墨”,它的精神内核是中国文化,他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对景临摹,也不是反应光影变化的素描,更不是拿着毛笔按着西洋画法画中国画。它是最需要感性和中国文化底蕴来协助的艺术,所以,怎样用笔墨的方式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意境是需要认真备课的。
首先我阅读了“玉泉山”的文化历史。玉泉山,位于颐和园西五六里。这座六峰连缀、逶迤南北的玉泉山,是西山东麓的支脉,在“山之阳”,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土纹隐起,作苍龙鳞,沙痕石隙,随地皆泉。明时已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根据以上历史文化,我决定把这副作品定义在春色,把水处理成静态春水,把山处理成如苍龙飞天的动态,一静一动形成强烈反差的艺术效果,使观众感觉到“云散晴山几万重,烟收春色更冲融”之意境。
作者:胡九军
作者资料

胡 九 军
Hu Jiujun
胡九军,1969年出生于北京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书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画创作高研班山水画专业学员。专攻山水,兼作综合材料和装置艺术。2017年作品《门神》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印象苏州街
作品欣赏

作品名:印象苏州街
尺寸:367x144cm(丈二)
作者:冀燕
局部详图



作者说
《印象苏州街》是根据三山五园的主题活动创作的一幅丈二尺寸的作品,主体的内容是颐和园苏州街的景象。
这幅作品更多的表现北京秋天的云淡风轻,秋高气爽,当时游园时候的景象历历在目,作品的笔墨、韵味以及色彩都是当时心境的一种写照,结合游园时经过的廊桥和枯荷的印象,在作品中揉进去画者内心深处的宁静祥和!
作者:冀燕
作者资料

冀 燕
Ji yan
冀燕,字盈羽又名冀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写生班执行导师、专职画家。
颐园瑞雪
作品欣赏

作品名:颐和瑞雪
尺寸:367x144cm(丈二)
作者:200x240cm
局部详图


作者说
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画的人也很多,我首先想避开别的画家都画的视角,寻找新的角度来画。那天去采风的时候,正好下了一场雪。当时看到这个雪景很有感受,这种红墙和黄色的琉璃瓦,加上薄薄的一层雪,既是冬季又有暖暖的感觉,这种氛围我很喜欢,我就想画一幅这样的作品来表达我的这种感受,就是我眼中北京的第一场雪。画面是从佛香阁上向北看,可以看到山石上的围墙簇拥着金碧辉煌的牌楼,上写着“众香界”三个字,远处的屋顶有佛塔,高耸庄严,朱红色的大门尤其引人注目。我特别用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来画松树,不用传统的勾勒松针的方法,而是画感受,用符号化的语言来画,可以更新颖,更充分的表达出那种略带神秘,又有点亲民的皇家气象。
作者:刘明海
作者资料

刘 明 海
Liu Minghai
河南省邓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美术书法研究院创作员,陈钰铭“水墨家园”创作室画家,中韩国际书画交流协会理事,国画家。1971年出生,1991年入伍,1997年于中央美院进修学习,先后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本科和艺术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16年入国家画院陈钰铭人物画高研班学习,先后师从刘大为、陈钰铭、袁武、任惠中、史国良、王天胜、周秀清诸先生,主攻写意人物画、兼擅山水花鸟。
印象颐和园
作品欣赏

作品名:印象颐和园
尺寸:367x144cm(丈二)
作者:刘舟霞

作品名:残园遗梦
尺寸:200x200cm
作者:刘舟霞
局部详图



作者说
这次“三山五园主题艺术展”在总策展人江国生先生及策展人赵慧女士等人的安排下,组织前往颐和园等地进行写生活动,使画家们更加了解和体会了北京城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与地理地貌。
三山五园是北京著名的景观,也是北京的历史体现,它承载着北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怎样更好的去表现它、宣传它,是我们艺术家应有的职责。这次展览时问紧,任务重,大家通过几次实地写生活动,努力搜集自己所需要的素材,使自己的创作可以得到更好的表现。通过此次展览活动,使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北京,更好的了解海淀区的人文与历史,艺术家们可以通过自己作品宣传我们北京的美丽河山,就象吴彤老师在写生时说的“走遍三山五园,画遍绿水青山”
通过去颐和园、圆明园等地写生后,对颐和园与圆明园的认识有了新的了解,怎样画出颐和园与圆明园的文化历史与风貌,是我创作的重点。为了包含园林的主要原素,我在画面中采取了组合与切割的方式,突出表现几个重要景观,又使画面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使作品更加的丰富。如此完成了《印象.颐和园》及《残园遗梦》的创作任务。
这次展览只是首届,通过此次展览,我们艺术家们应更多的总结自己,深入地了解三山五园的历史与环境,本着继承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坚守本根,不忘初心,发时代的心声这一基本理念。关注与表现当代。运用艺术家自我敏锐的观察去捕捉,去提炼,去升华。画出更多、更能体观北京风貌与精气神的作品。
作者:刘舟霞
作者资料

刘 舟 霞
Liu Zhouxia
中国水墨画院【青年画院】秘书长。山东省美协会员,青岛市美协会员。
2014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画院中国画创作研究生班。中国水墨画院【青年画院】秘书长,中国水墨画院满维起青绿山水工作室导师助教,苗再新《丹青部落》艺术工作室专职画家,山东省美协会员,青岛市美协会员。
康乾盛世圆明园
作品欣赏

作品名:康乾盛世圆明园
尺寸:367x144cm(丈二)
作者:吴彤
局部详图


作者说
我是画人物画的,初期准备画一张有关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画,但在创作过程中有了新的想法,圆明园残破哀败的情象己有很多画家表现过,为何我们不能表现它盛世辉煌的一面呢,在这种思路的驱使下,我又重新查找大量的图文资料,最后将历史场面定格在乾隆皇帝在圆明园西洋景的设计者、著名的意大利画家朗士宁及诸多大臣陪同下巡视圆明园的场景。
作者:吴彤
作者资料

吴 彤
Wu Tong
吴彤,1963 年出生于北京,中国水墨画院青年画院院长。
吴彤,1963 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美术创作院首届中国画创作研究生班。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教学部主任,现为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院办公室主任,中国水墨画院青年画院院长,丹青部落——苗再新艺术工作室画家、办公室主任。中国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院聘画家,唐庄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