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文创 | 圆明园文化基因的当代转化

本届圆明园文创设计大赛的主题是“圆明印象 皇家有礼”,聚焦在皇家文化。当我们提到“皇家”“皇家文化”“皇家生活”时,我们究竟要如何才能很好地表述皇家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关系?如何更好地推动皇家文化的当代传承?

圆明园是历史上的皇家园林,承载的是封建帝王的皇家文化,与我们现行的国家政治文明和现代观念并不一致。所以,怎么能够把皇家文化合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的文化谱系当中,让其符合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这是我们面临的皇家文化当代转换的时代难题。

 

面对国族叙事的圆明园文化基因:讲述“家国一体”的身份认同

实现这种转化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考虑。第一个层面,讲述“家国一体”的身份认同。中国古代社会,帝王之家也好,权贵之家也好,平民之家也好,这些不同的“家”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国”。这是一种“家国一体”的身份认同。我们从来都认为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的事件彻底把中国人的自信心打到谷底。1840年鸦片战争我们刚刚跟西方直接冲突、官方之间也开始正式交往,1860年的火烧圆明园使得中国人所具备的传统中国的天下意识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场合提到“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就是描述当时国家境况、文化遭遇和国人生存的悲惨状况。圆明园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华文化演进史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它警醒着每一个中国人要铭记中国所处的危险时刻,这是我们国歌提到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但是,中国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上下求索,绝地新生,实现谷底反击。我们从落入中华文明的底谷不断爬升,经过170多年的苦难与辉煌,我们重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圆明园的建筑、书画、雕塑都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结晶,其造园的过程是对中华文化的精华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和高贵的呈现,圆明园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

圆明园文化基因蕴含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和膜拜价值,凝聚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是一个民族经历了悲惨岁月、困苦磨砺而锻造出的强大共识:一个民族在伟大之处、令人尊重之处,就是在于当处在那种最危险的时刻所展现出来这个民族的文明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

圆明园的文化内涵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可以穿透黑暗、穿越时空,照亮微茫的黑暗时刻,让我们每一中国人看到中华文化的希望之光、中华民族的信仰之力。所以,圆明园的文创产品,要特别展现这种深厚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要让这种深厚的历史价值打破封闭的、静态的文化认知,成为从我们每个人内在心底里勃发出来的一种人的生命力量、民族的精神力量和未来的发展力量。所以,我们文化创意设计的前提就是需要对这种圆明园文化基因的系统梳理和深度阐释。

 

面对国际叙事的圆明园文化基因:传达“天下一家”的全球共识

第二个层面,传达“天下一家”的全球共识。中国人一直重视“家国同构”,建立了“家-国-天下”的秩序观。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1860年的火烧圆明园成为中国被迫参与全球化的标志,我们被西方的坚船利威逼炮裹挟进了西方主宰的全球化秩序,一直被动挨打直到日本的全面侵华,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才从根本上摆脱了落后挨打的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就,中国已经深度参与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打破二战以来冷战之后美国人主导的全球格局。在冷战结束之后,世界进入多极化发展,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谦虚不谦虚,因为中国的强大而导致的中美对抗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在中美对抗中所重塑造出来的全球化新秩序,需要我们导入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

圆明园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历史见证者,从被动的全球化,到主动的全球化,圆明园象征了中国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享价值:把中国“天下一家”的理念打造成全球共识。中国古代的“家邦”观念不同于古希腊的“城邦”观念,是推己及人、“家-国-天下”同构的文明理念。“天下一家”的全球理念是中国传统的家国体系的世界推衍,体现了由己及人、由内向外、由家到国、由国内向国际的价值延伸。国内的“家国一体”和国际的“天下一家”,从内在的“家国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身份共识,到外在的“天下一家”的全球治理的命运共识,凸显了中国人“家-国-天下”的命运共同体观。

因此,圆明园作为“天下一家”的全球共识基因的载体,需要进行很好的文化梳理。这样,圆明园的符号体系不只是海淀区区属的地域景区,也不只是中国境内的国家遗址公园,更是响彻全球、引领世界的共同体资源。圆明园应为成为内含全球文化谱系的资源载体,要肩负起向世界说明中国推动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国际责任和大国担当。

这种责任和担当似乎很宏大很抽象,但对于圆明园而言又非常具体真实。因此,我个人特别期待从这两个层面对圆明园文化基因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提炼,并通过本届文创设计大赛进行的一个完整呈现,凸显圆明园作为“家国一体”的身份认同和“天下一家”全球共识的象征体系。如果能经过创意巧思,设计制作出具有这种圆明园文化基因的文创产品,可以组织全国巡展、全球巡展,组织全球意义上的文明交流互鉴沙龙活动,就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面向文创设计的圆明园文化基因:构建大气厚重的符号体系

圆明园文化元素的符号体系包括物质符号体系和非物质符号体系。从有形的物质符号体系来说,圆明园文化元素主要是以皇家文化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包括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等等。圆明园文化元素还包括以人为中心的历史故事,不管是封建的帝王、朝臣、王公,还是改良的新人,更有普普通通聚园而居的普通百姓,代表了在170多年里经历的抗争、挣扎、努力和奋进的亿万中国人。这里面,“人”是圆明园非常重要的载体,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圆明园文化经过历史的滥觞重换新生,结合中关村的科技和海淀的教育,成为首善之区、北京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传统到当代,怎么去把握圆明园文化元素的符号体系呢?第一是圆明园呈现出来的国家治理的秩序符号体系,包括圆明园景区里那些镌刻着“正大光明”“勤政亲贤”“廓然大公”的景点遗迹,这不只是圆明园景点的匾额文字和书法艺术,而且这些文字背后传达的国家治理的观念,是家国一体、内外兼修、天下一家的治理体系。

第二是中国传统诗意的生活观,圆明园景区里能体现出“澹泊宁静”“涵虚朗鉴”“澡身浴德”等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观念,通过圆明园亭台楼阁的景点名称,表现出皇家生活与中国传统士人诗意生活的一致性,这种诗意生活充满了中国人独特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和谐观念。这是中国人古以贯之的生活观念,从民间到皇家,每个中国人骨子里面都崇尚一种活泼泼的生活方式。中国人这种自然宁静、天地大合、人物一体的生活美学观与西方的日常生活观念完全不一样。

第三,“天地交融”中外互鉴的融合观。我们在圆明园景区里有关“蓬岛遥台”“方壶胜境”“紫碧山房”、中西合璧的建筑中可以看出这种理想与现实、中西交流的符号体系。东西交流的天下意识、现实世界与彼岸世界的融合想象,都在圆明园聚集。蓬岛、方壶都是我们想象中的文明圣境,凸显了中国传统意义上非常浪漫的元宇宙想象,就是中国人对于未来的想象、超世界的想象。圆明园每一处景点、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每一个湖泊,都有一个相应的、象征意义的术语表达。这些景点的命名体系与园林的景致营造,体现了中国人打通沉重现实世界和空灵精神世界的努力。

我们可以把圆明园的符号体系分成器物层、情感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做一个整体的符号体系的梳理和文化基因库的建设。北京交通大学圆明园研究院围绕圆明园文化基因图谱梳理,已经从形象维度做出了不少的成绩。在文化符号形象层的梳理工作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内涵层的基因梳理和元素提炼。

因此,配合本届文创设计大赛,希望能推动圆明园文化基因库的建设,使之作为圆明园文创设计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圆明园文化基因库的平台赋能,帮助参加大赛的文创机构和社会其他文创机构进行文创赋能,这正让圆明园文创产品能传达圆明园大气、厚重、内敛、沉稳的文化形象。

圆明园文化创意设计要坚守几个基本原则。第一是守正创新,圆明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帝王造园的物理层面的集大成者,但又基本封建保守的时代区隔,要找到一个合理的连接点。传统即创新,尤其在创意设计层面,要注重功能设计和审美设计的结合,要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形式层,只是简单的元素拼贴、挪用或剪裁,而是要实现本能、行为和反思的统合设计。第二是巧创新(smart),就是要把社会创新、市场创新、审美创新、连接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坚实共生型的文创发展。

 

向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信息来源:圆明园遗址公园

人已赞赏
媒体关注

圆明园举办第二届文创设计大赛大咖分享会

2022-8-1 9:18:45

媒体关注

大咖说文创 | 发掘圆明园文化 设计圆明园文创

2022-8-1 9:23:4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