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2022年2月25日下午,第303期海淀文化沙龙“文化促消费沙龙”,在海淀文化书店成功举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推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1年底,北京市海淀区委区政府印发了《海淀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其中文化产业对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邀请来自海淀区各相关商圈及企业、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嘉宾做客海淀文化沙龙,就如何做好海淀区消费转型升级,促进文化、旅游、体育消费融合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言献策,也为下一步策划实施具体工作开拓了视野,理清了思路。

沙龙由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曹劲松主持,曹主任提到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各方面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文化消费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全体上下要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发挥力量。
1
王申副局长介绍海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整体情况

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王申首先介绍了海淀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整体情况及六项重要任务:
(一)打造“数字+”科技消费新范本;
(二)开展消费新地标打造行动;
(三)实施文化、旅游、体育消费融合升级行动;
(四)提升教育医疗消费新供给;
(五)打造高品质生活典范区;
(六)优化消费发展环境。
2
各商圈企业介绍文化促消费措施

来自城乡华懋、翠微百货、清河万象汇、海淀悦界、印象城、五棵松华熙、海淀社区协会、超市发、车客家园、领展、甘家口百货、白家大院、红迷会等相关商圈及企业代表先后发言,介绍了各商圈企业在文化促消费方向的计划及实施情况。各商圈企业充分肯定了文化力量在促进消费中强大的带动作用,下一步将在空间改造、活动策划等方面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利用科技手段,与传统非遗、文艺演出、艺术展览、音乐、美食、电影、体育、旅游等丰富的文化内容结合,在传统节日节气时间点,举办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增强互动,提升消费者体验,打造集文化、娱乐、消费为一体的休闲空间。
3
专家针对海淀情况提出建议

刘结成
东方意象文创机构总裁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
刘结成提出,海淀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科技、教育资源,如何充分调动和利用这些优质资源,让消费者感受海淀特色,摆脱大众对海淀“有文化没品牌、有科技没体验、有消费没品味”的认识。应当在打造消费新地标的同时,融入更多的科技、文化元素,打造便于民众体验的前沿科技及文化展示空间,建设消费型文化产业园,吸引更多的人来海淀消费。”

黄斌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研究院国内智库部主任
黄斌提出,要充分利用海淀文化、教育特色,对各类消费群体加深了解,就各群体消费习惯,有针对性地提供消费服务。利用海淀科技特色和科技企业资源,打造工作场所公共服务及消费空间,使工作场景与消费场景连接。

郭海松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规划总监
郭海松总结了四个关键词:
开放:海淀拥有众多优秀的文化、商务资源,要将这些资源开放,加以利用。
融合:消费发展需要商务、文化文博、交通、媒体等各方面协同,融合发展。
科技:科技是海淀的金名片,利用这张金名片将人和资源吸引至海淀。
文化:商业做流量,文化做留量,消费者对文化的认同会大力促进消费,引领一个区域的业态升级。

李方丽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副主任
李方丽指出,建设国际消费城市首先要放大格局,海淀不仅是海淀人民的海淀,更是北京人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海淀。其次要拓宽思路,一是“请进来”,把全国、全世界优质的品牌、产品请进来,把全世界的人群请进来。二是“走出去”,民众对文化消费有强烈需求,如三星堆、冰墩墩出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推出更多、更优质的文化IP,建立新的文化消费地标,让海淀文化走出去。
4
相关政府部门领导总结

最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主任梁爱民、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王申、海淀区委宣传部文化中心建设科科长高洁、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调研员叶亮清等相关部门领导发言,各部门将大力推动文化、旅游等消费融合创新,加强文化与消费空间融合建设,在海淀建设国际消费城市中发挥引领作用,为各商圈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有力支持与优质服务。

合影留念

海淀文化沙龙,创建于2012年5月,致力于成为海淀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意分享平台、信息交流平台、项目协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