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挺“延月梳风”亮相苏博: 园林精神

观看丘挺在苏州博物馆的最新个展,就像是在簌簌竹风中伸一个大大的懒腰。艺术家画得很得意,观者自然看得十分从容。
 
展览海报
 
8月8日至10月7日,丘挺最新个展“延月梳风”在苏州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名称取自拙政园的两扇月亮门,两门相对,一名“延月”,一名“梳风”。夏日高卧,“延月帘高卷,看山牖尽开”;冬日赏梅,“倚松还傍竹,洗雨更梳风”。
 
展览现场
 
展览共分四个部分,无不与拙政园有关。第一部分“与谁同坐”,主要展出丘挺数年来以园林为母题的作品;第二部分“山水清音”,主要呈现丘挺近年来在大幅山水创作方面的成果;第三部分“静动爽借”,展出的正是丘挺多年来的写生之作;第四部分“心闲频得”,主要以丘挺多年来的小品为主。
 
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的空间与丘挺作品之间形成了十分微妙的关系。为了增加光线进入展厅的比例,此次展览打开了展厅多年来一直半掩的大窗,竹影婆娑掩映之间,变动的光影与丘挺的作品形成呼应,让本就闲远的作品多了一份来自自然“四时之景不同”的变幻感与通透感,一如身处园林,时光、心境流转而不断变化的现景。清晨、正午、黄昏,为作品平添诸多难以言传的意味。此外,此次展览还出版了作品图录,文雅的设计与展览相得益彰。
 
展览图录
 
园林精神
 
如果要理解丘挺关于园林的这部分创作,那么,就不得不懂得园林精神及美学内涵。而园林作为自然山水的浓缩,又令我们又不得不提到山水精神。
 
展览现场
 
魏晋时期,玄学家们继承、吸纳了老庄的思想,将先秦时期道家学说中“自然”的要领向“自然界”的内涵方向转移。而自然山水,又因其块然而生,顺物无私,纯无造作喧嚣,被认为是自然之道的载体,也便是宗炳所言“山水以形媚道”。
 
在对山水的长期体味之中,魏晋文人实现了个人性情与自然山水的沟通,继而促发了山水的性情化与性情的山水化。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山水具备了散怀、畅神、适性的作用。
 
展览现场
 
也正因如此,隐遁山林成为深受道家文化传统影响的文人的精神理想。但毕竟,他们仍旧被儒学“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拉扯着。于是,在禅佛思想介入中,在“大隐隐于朝”的自我安慰中,隐逸文化走出山野,与市井结合,与仕途为伍。
 
自然山水走入市井,园林化了。而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脱俗的高情远致,及相对雄厚经济财力的文人们在隐逸精神诉求的提纲挈领下,为园林注入建筑、园艺偏好及题句、雅集等极富个人特色的诗文气息,士人们在进退自由的园林空间里统一了仕隐。尽管园林几易其主,个人风格有所改变,但这隐逸的对心灵与生命的观照始终贯穿其中。
 
园林系列1 纸本水墨 35x25cm 2013年
 
园林系列2 纸本水墨 35x25cm 2013年
 
因此,总的来说,山水的虚灵与性情、自然之道,园林四时之景所具有的丰富性,以及人身处亭台楼榭中的休憩与超然,是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经久不衰的秘诀,也是丘挺在描绘园林精神时绕不开的话题。
 
园林系列4 纸本水墨 35x25cm 2013年
玄对园林
 
尽管园林之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但这三者的旨归却是自然之道,山水为载体,超然虚静为味象的出发点。因此,如果我们想弄明白丘挺画面中有无园林精神,只需看他有无“玄对园林”(以超越于世俗之上的虚静之心对园林),有无体味到园林本身具有的丰富即可。
 
与谁同坐 绢本水墨 56x88cm 2021年
 
与谁同坐 纸本水墨 32.4x99.4cm 2021年
 
丘挺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与谁同坐”系列很打动人。这一系列取材于拙政园中一小亭——与谁同坐轩。清末苏州吴县富商张履谦购入拙政园西园,当时称为补园,据说为了纪念祖先制扇起家的历史,特斥资修建了这一扇形轩,因张家后代也都爱扇成癖,因此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鹅颈椅、半栏均成扇面状,小巧精雅,别具一格。
 
“与谁同坐”取意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与谁同坐 240×20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也因此,与谁同坐轩的精髓并不仅仅在于那寸光阴之下变幻流转的光影景致,更在于凭栏独坐时,明月清风相伴时的快然,与在攘攘尘世中,与知音同坐的惬意与悠然。那是自我与心灵的对话,是对生命最深切的观照。
 
与谁同坐 绢本设色 38.5x53.5cm 2021年 
 
丘挺很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点。在“与谁同坐”系列中,他保留了与谁同坐轩最为灵魂的视觉要素——半扇的建筑结构,但同时又以不同的笔墨层次晕染亭边景致,表现与谁同坐轩中视觉与心境的丰富性。在这一系列中,既有风轻云淡式的浩渺烟云、也有巍峨高山的厚重浑朴,也有情绪渐渐铺陈渲染的叙事长卷,与谁同坐轩在丘挺的笔下,早已转化为他的心中景致。他画的是园林,是自己,更是一种意境。这其中饱含着关乎生命的哲学——熙熙天下,祛除尘俗功名追逐、繁忙心事后,灵魂的舒展与淡然。
 
与谁同坐 银笺水墨 38.2x46cm 2021年
 
在笔墨层次上,“与谁同坐”系列显得更为空灵,灵魂的主体性也更强。画面上时见或一小亭,或一高山,但总是离与谁同坐轩远远的。大面积的墨染使这些意态隐匿在一片或散淡或浑朴之中,他将园林的文学性与诗性统归于画面语言。
 
园林系列6 纸本水墨 35x25cm 2013年
 
园林系列8 纸本水墨 35x25cm 2013年
 
丘挺很懂得“心生万物”、“空纳万境”的美学内涵。心与境的完美统一,使得丘挺的绘画不仅能发挥主体性的精神优势,带领观者进入园林之境,万境由空而生又能使观者超越具体园林意境的局限性,实现园林与“道”在本体上的统一,实现审美主体于园林、禅道之上的精神逍遥。
 
苏堤雨霁 69x44cm 2009年
 
而这种种的背后,都离不开丘挺内心深处的那份虚静与细微体悟。试问,天地间有几人有此闲心,这此闲情,将自我隐藏在精神桃花源中,留意灵魂深处的每一个起心动念?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对园林精神精妙的把握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太行幽谷图5 金笺水墨 49.5×34.5cm 2015年
 
丘挺在1993年就开始进入中国园林进行大量的写生,如今已有将近20年。“一开始比较着迷对园林的建筑、文学空间的画面转化,重构属于自己的精神园林。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观看园林,绘制园林。现在反而喜欢以整体观照的角度审视园林,对人造山水和真山水、人与古人、人与人间的关系、传统园林和当下精神生活的互动等话题,以某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丘挺说到。
 
东方根性
 
杳冥幽微的意境,了无挂碍的生命状态,是丘挺在艺术中孜孜以求的探索,也是东方美学的根性所在。
 
银山塔林 银笺设色 34×100cm 2021年
 
无论是上述的“与谁同坐”系列,还是更早的“园林”系列,无论是园林题材,还是山水作品,丘挺总希望能通过绘画使人超越现实,进入山水造化,进入人物俱化的天地道境之中。“山水精神是要面对天地造化的,它使自然与人相化相忘。放在今天来说,它可以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天地、与宇宙的关系,它的核心是超越的。我希望我的作品能使观者进入到这种超越当中”,丘挺如此说到。因此,在丘挺大多数的作品当中,并不画点景人物,即便这在山水画中已然成为惯例。他不希望画面堕入俗世。
 
作为一位成长于当代的艺术家,即便始终追索东方传统美学精神,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便是山水精神的当代转化。
 
万壑幻雪 128x68cm 2020年   绢本水墨
 
针对这一问题,丘挺的办法之一是对经典图示进行重构。在这次展览中,有一件作品非常值得注意——《万壑幻雪》。它将李成《晴峦萧寺图》中的寺观置于画面中央(这一位置与《晴峦萧寺图》重合),置于他所理解的山水当中。占据李成画面大幅的楼阁消失不见。在丘挺的画面中,寺观立于雄逸杳渺的山水之间,山水那绵延悠远和略带神秘的光影,在绘画中,与李成相遇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这幅画中可以看出丘
挺炉火纯青的用笔能力,及对宋人笔意的逼真临摹,但却丝毫不见炫耀的痕迹,笔墨法度绝妙平衡,统归于山水精神的永恒状态中。“这一类题材我目前还会继续创作。重构古代经典建筑或将标本式的文本,在自己的山水作品中进行重构”,丘挺表示。
日本写生之华严泷 银笺设色 33×33cm 2019年
 
实现山水精神的当代转化,丘挺采用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对其瞬间状态的捕捉,释放单一意象的生命空间。就山水画而言,自魏晋以来,实体山水便一直被统摄于山水精神之下,山水清音,寄情娱乐,是为了心灵实现超越。尤其是南宗山水在画坛占据话语权后,山水空灵的质感被挖掘得淋漓尽致。但是,实体山水的瞬时状态是什么?离开了山水精神,作为自然景观的山水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华严泷 136x68cm 2015年
 
在《华严泷》中,丘挺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回应。华严瀑布位于日本栃木县,从700米高处流下形成瀑布主要部分,高99米,清刘鹗曾用一首《华严泷》(飞泉直下一千尺,旋入深渊不可测。涌出喷湍白似银,洄澜旋转玻璃碧。源高势急不见水,朵朵白云堕空紫。危矶伫望心骨惊,硙硙雷声震人耳。),盛赞描绘它的湍急;陈独秀也曾在《华严瀑布》中以“矫若天龙垂,倒挂玲珑石。飞沫惊四筵,无语万山碧”,描绘它如奔雷一般的气势。
 
华严泷 纸本水墨  36.1×46.5cm 2015年
 
丘挺很好地抓住了华严瀑布的这一气质。在这幅画面中,他仅保留了华严瀑布的主体部分,撇掉了自然中其周遭林木。倾泻而下的瀑布水花四溅,观者无不为其气势震撼,仿佛自己也立在了华严瀑布面前。
 
丘挺 摄影:上田义彦
 
【后记】万物归于一心。绘画于丘挺而言,与其说是山水精神的心追手摹,毋宁说是他“无江海而闲”的心境传达。
 
天命之年的丘挺,其作品中依旧保留着那份诚恳、真挚、激情。他自言“无愧于过去的几十年,直至今日,人生依旧充实饱满”。而对水墨艺术家而言,五旬又恰好是一个可爱的状态,阅历、见识、情绪趋向平稳,对人生的体会也日渐精微,技法的日臻成熟使得艺术表达在画面中实现“不隔”。
 
而今迈步从头越。50年,是总结,也是开始。

人已赞赏
展览展讯

全国数十个精品展览,想看哪个由你来定!

2021-8-4 12:32:39

媒体关注展览展讯

邱志杰:弄斧就得到班门,做一个“好玩”的展览,向景德镇致敬。

2021-9-2 7:44:5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