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西山文化001】广源闸及龙王庙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广源闸及龙王庙建成 。
至元二十八年(1291),郭守敬设计开挖通惠河(长河),广源闸继续得到利用 。
1979年,重修广元闸,重建龙王庙落架大修,原木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置栏杆。
1998年,北京治理长河时,对广源闸进行了修缮。
1999年1月,广源闸及龙王庙被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整治的京密引水渠昆明湖至北展后湖的长河段实现通航,每天都有游船穿行广源闸,“长河看柳”再现京城。
2013年,广源闸作为大运河北京段的一部分,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中。
广源闸为闸桥混合体,其结构大体分为闸门、闸墙和基础三部分,闸门包括绞关石、闸槽、闸板等,闸墙又分为雁翅、雁尾以及正身(即中间段)。目前保存的主要是闸墙和基础部分,闸墙上还有镇水兽的精美石刻。字面上讲,“广源”寄托了帝王希望上游的白浮泉为京城(当时的元大都)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流的美好愿望。由于长河是一条自高向低的输水渠,为了控制水位,在广源闸的下面有1米左右的高差;在下游不远处还有“广源下闸”用于泄洪,也就是白石桥的位置,早已毁坏,但旧闸基仍然保存完好。
龙王庙位于广源闸东北侧,2001年,附近开发楼盘,开发商重修龙王庙,改名“紫金观”,其内供奉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塑像。
王铭珍在《天下第一闸》考证:元代时,皇家的御舟常年停泊在广源船坞之中;明代在广源闸北岸建万寿寺,皇室乘龙舟至此上岸进寺礼佛;到了清代,由于西郊皇家园林的兴建,这里更加繁忙,乾隆三十六年(1771)乾隆皇帝御制《过广源闸换舟遂入昆明湖沿缘即景杂咏》说:“广源设闸界长堤,河水遂分高与低。过闸陆行才数武,换舟因复溯洄西。”慈禧太后在万寿寺中修建了一座行宫,她乘御舟至广源闸下船上岸进万寿寺行宫小憩之后,再易舟去颐和园。自元朝开始,每逢北京东部的通惠河因天旱水浅难以通行粮船时,都会派专职官员赴广源闸畔的龙王庙祭祀水神,提闸放水。周边民众每逢农历腊月廿三,也会聚集此处祭祀龙王爷和灶王爷 。

 

作者:海淀区文促中心  韩笑

人已赞赏
媒体关注

【海淀文化沙龙282】文化出口企业座谈会

2021-5-21 7:45:32

媒体关注

【海淀文化沙龙283】培黎实训基地揭牌仪式暨人才培养座谈会

2021-5-27 8:08:3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