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名家品鉴|快乐的野兽派画家劳尔·杜菲

劳尔·杜菲(Raoul Dufy)是一位法国画家,是一位多元化创作的艺术家。他擅长风景和静物画,早期作品先后受印象派和立体派影响,终以野兽派的作品著名。其作品色彩艳丽,装饰性强。他的作品除了绘画,还在挂毯、壁画、纺织品和陶瓷设计中被广泛采用。

自画像

杜菲是位快乐的画家,他愉快地观察、想像和创作,从不放弃感觉世界的真实性,他能通过作品描绘自己内心的活动。他以大量的方块、长方形、三角形和卵形,意到笔随地组织和展现观察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物象都具有清晰的轮廓、动势和节奏,但又都是艺术的真实,而非自然真实。画家通过线条和颜色,直接向我们传达他的个性和感情。他的画不是通过所画对象本身去诉说,而是通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感染观者。杜菲从不看重荣誉,他只是一个为画画而活着的画家,他以其对现代艺术的贡献受世人注目。

《在考斯赛舟会》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家艺术馆

杜菲1877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底一个清寒的大家庭里,父亲替别人经营一家金属商店,靠菲薄的收入养活八个孩子。母亲没有工作,艰难地担负起全家的家务活。杜菲的父亲酷爱音乐,经常弹奏风琴,一家来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音乐。自然,音乐成了杜菲的终生至爱和重要创作题材,从音乐中得到了无限的灵感和自由的想象。

为了养家糊口,杜菲十四岁时便被迫到一家咖啡店里去当一名低级雇员,经常被派遣去码头、港口干一些粗重的体力活。繁重的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乐观的天性,后来他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我闻到那种气味,就说得出这船是从德克萨斯、印度还是亚速群岛来的,而且这一点还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在桥上或甲板曾为那射向河口湾的独特灯光而欣喜若狂……。”

1892年,十五岁的他走进了故乡的一所艺术学校,为了凑足学费,他不得不白天打工赚钱谋生,晚上加入夜班研习绘画。传统的训练方法和教师的严格要求使杜菲在艺术学校中打下了坚实的学院派功底,很快,他就能用寥寥几笔线条,娴熟地勾画出对象的特征。

1900年,杜菲获得了一笔奖学金后,这个在阳光照耀、海风吹拂中成长的青年,满怀着对艺术的热爱来到巴黎,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学画、看画展、与画友交往,就是杜菲在巴黎美术学院的生活。1901年他入选法国艺术家沙龙,展出《勒阿弗尔的黄昏》。

19世纪末,法国绘画的发展达到巅峰,被称为“印象派”的一群画家们,描绘景物在外光照耀下时时刻刻产生变化的瞬间印象,促使视觉艺术达到最高纯度。印象派成为19世纪绘画落幕时壮丽的压轴好戏,同时还是迈入20世纪现代美术舞台前奏的序曲。杜菲作为年轻的艺术家的一员,已经感知新时代的来临,于是用自己的手,打开自己的窗户,开始呼吸现代的空气。他先从印象派入手,后来又尝试立体派。可到了1905年,野兽成为点燃20世纪最初烽火的革新运动。

《华丽·宁静与快乐》马蒂斯

1905年的一天,他看到了马蒂斯的《华丽·宁静与快乐》一画时说道:“在这幅画前我懂得了全部绘画道理以及它存在的意义,看到素描和色彩所反映出来的神奇想像力,印象派的写实主义失去了对于我的魅力。”从此他放弃了早期风格转向野兽主义。从此他加入到野兽派青年画家行列,与马蒂斯、甫拉曼克、佛利埃斯等共同活跃在当时画坛。杜菲的际遇真可谓如鱼得水,从一开始就步入绘画的坦途,而他一生的画家生涯也充满欢乐与光彩,为20世纪初叶的绘画,创作了鲜丽的一章。色彩明快的《三把伞》创作于1906年,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三把伞》

1908年,杜菲与布拉克在塞尚曾工作过的伊斯台克并肩作画,创作了《绿树》《拿波里坦的渔夫》等作品,形象质朴,偏几何化,色彩冷峻、节制。立体主义也没能让杜菲驻足太久,他从不为任何创作模式所束缚,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不追随任何体系,当创作的时刻到来时,大家遵循的法则就被抛到一边去了。

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20世纪20年代后,杜菲的作品愈加不同凡响了。他常以大片大片的色彩覆盖画面,有时颜色涂得跑出了形象之外,有时候又没涂满,色与形互不干扰,还能彼此呼应。这种独特的处理方法也被许多人名之为“杜菲样式”。这一时期,杜菲的艺术走到了最高点。代表作有《牧场》《赛船》《赛马场》《交响乐队》等。1938年,他为万国博览会创作了巨幅装饰画(60米x10米)。

《Venise,LaDogana》

杜菲擅长风景画和静物画,他运用单纯线条和原色对比的配置,活泼的笔触,将物体夸张变形,追求装饰效果。后期从事织物图案、陶瓷画、壁画的设计制作,留下许多杰出代表作。喜爱率直地描绘自然与生命,流露出优雅而又敏捷灵动的气质,是他艺术创作的最大特质。在同时代画家中间,杜菲也让人觉得比谁都年轻,这是因为他的绘画始终给人永远年轻的印象。杜菲在他爽朗轻快、典雅规律的绘画中,表现了拉丁的澄明,阳光充溢,色彩亮丽,非常具有法兰西的活泼浪漫特质。在杜菲的画作中,经常见到的几个主题是:海、音乐、裸体与画室、搬运工人、跑马场。

1906年,杜菲创作了《哈维尔的七月十四日》,描绘国庆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景象。同一地点的同一题材也同样为马奈、莫奈、凡高等人描绘过,但杜菲的作品与之都不相同。杜菲笔下的国旗不再是空中的小色点,也不是莫奈用来表现那种热闹混杂印象的微妙小色块,更不是凡高用来表现其灵魂深处骚动的强烈冲突的红与蓝之创痕。

它们是纯粹色之自由的安排,以其出人意料的庄严,毫无顾忌的自我肯定。为突出欢乐的气氛,杜菲毫不迟疑地打破了一切比例原则,将背景的旗子放大好几倍,因而使得那红白蓝的配合有一种抒情诗的气质,它们也就成为画面的“主角”。其后所作的《日影》,他更是大胆地将一大块红色放在整个画面中央,自由自在,毫无顾忌。

1949年,他离开家乡佩皮尼昂,定居巴黎。1953年3月23日,在法国福克魁尔城逝世,享年75岁。杜菲不仅仅是画家,他创作了许多木雕,还设计纺织品和舞台布景,运用丰富的色彩也许是他一生创作的最主要特点。  

人已赞赏
艺术与生活艺术市场

艺术家毛进为什么喜欢画狗?诗人韩东细腻解说

2019-4-5 22:38:37

艺术与生活艺术市场

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里品味“意象江南”

2019-4-5 23:01:1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