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环月之旅:艺术和科学终将在顶峰相遇

昨天,我被一个消息震惊到了。

超人马斯克宣布,SpaceX将使用火箭,送日本亿万富豪钱则有座前泽友作,完成七日环月之旅。

环月之旅唉!太空旅行啊!科幻小说终于变成现实啦!!

▲ 发布会上的前泽友作

而且这位前泽友作还是位艺术发烧友,他觉得月球可以启发艺术家的创作,所以启动了“Dear Moon”项目,一句话概括就是“我要和艺术家一起High!

2023年,他将邀请6到8名来自绘画、摄影、音乐、电影、时尚设计和建筑等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和他一起奔赴月球。

艺术家坐火箭去环游月球,这简直就是一场科技和艺术的相遇嘛!

艺术+科学

在我们的印象里,科学与艺术仿佛是人类思维的两个极端:科学是理性的,而艺术是感性的。

但其实艺术也很理性,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两者息息相关

就像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所说:

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越要艺术化。

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会和。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艺术的历史背后一直可以窥见科学若隐若现的身影。

物理、数学和化学这些我们最为熟悉的基础科学,一直都和绘画、雕塑的发展紧紧相连。

艺术+物理

我们都知道,透视法是西方绘画中的基本技法,让整个画面有纵深感和真实感。但是这个重要的绘画法则并不是由艺术家首先发现的。

重新发现(古希腊古罗马存在,后来被湮没)这一原理的,是一位叫做布鲁内莱斯基的建筑师。

他专心钻研了三年的古罗马建筑后,在佛罗伦萨的洗礼堂前进行了著名的“布鲁内莱斯基透视法实验”。

▲ 透视实验演示图

他在一幅描绘洗礼堂的画板上凿出一个孔洞,并配合一面镜子对绘画中的建筑与眼前的真实建筑进行比较,从而找到了神秘的“单一灭点”法则。

跟布鲁内莱斯基同代的艺术家们接过透视法的大旗,创作出了一系列惊人的写实主义作品。在平面上,创造出逼真的立体形象。

首先接过这面旗帜的就是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马萨乔

▲ 《圣三位一体》

他创作了一幅将空间感诠释得令人目瞪口呆的壁画作品——《圣三位一体》。

从此,绘画彻底打破了扁平界面的束缚,再次成为了通往理想世界的窗口。透过它,人们能够看到一个真实可信、栩栩如生的,美的瞬间。

再举一个我们更熟悉的例子——达爷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中用焦点透视法把观众的视线集中到主角耶稣身上,还纵向拉伸了视觉空间,让整个空间显得更加宏伟庄严。

▲ 《最后的晚餐》

艺术+数学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就是斐波那契螺旋线构图,这种构图使画面平衡但不呆板。

斐波那契螺旋线也叫“黄金螺旋”,是由斐波那契数列发展而来的。同样的,这个理论也不是艺术家最先提出的。

最先提出它的是一位十三世纪的数学家斐波那契,简单说斐波那契数列(1,1,2,3,5,8……)就是数列中任意一项为其前两项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松果、凤梨、向日葵中心种子的排列,这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经典黄金比例。

根据这个数列,我们画出的螺旋曲线就是斐波那契螺旋线。

这种构图在很多绘画作品甚至建筑中都能看到,比如最为经典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和巴特农神庙。

这种构图方式让画面充满动感却又不失去重心,让人不自觉地把视觉中心放到画面最吸引人的地方。

艺术+化学

除了构图方式,甚至就连绘画中最为基础的颜料,都和化学紧密相关

人类绘画最初的颜料都是来自天然的矿物,所以史前绘画大都是黑色或者红色。比如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上《受伤的野牛》就是用红赭石(氧化铁)画的。

▲ 《受伤的野牛》

从米开朗基罗到华托,这种氧化铁温暖的红色一直活跃在各大传世名作上。

▲ 《The Entombment》米开朗基罗

后来人们逐渐学会从植物和动物身上获取颜料,但是很多方法操作复杂,成本太高。

直到20世纪的石油化工合成了各种有机颜料,我们才终于获得便宜又丰富的颜料。画家笔下的世界才变的如此绚烂多彩。

除了给艺术家提供更多的颜色,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发展。

比如纯净到唤起人心灵感受力的克莱因蓝:

和世界上最黑的黑色:

▲ “全世界最黑的黑色” Vantablack

受到这个颜色的启发,科学家们又研究了一个2.0版本,做成了一种新型可喷涂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应用到航空领域,来降低光照对于设备的影响。

不管是温暖的氧化铁还是纯粹的蓝色和黑色,透过这些纷繁复杂的色彩,艺术家想表达的,始终是对世界的探索与描绘。

相遇

▲ 爱因斯坦相对论前言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登月计划的成功,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外太空的探索。这次SpaceX的环月旅行让整个人类离太空旅行的梦想前进了一大步。

太空旅行不再是科幻小说中遥不可及的片段,而是即将要发生的事实。

在人类历史上的漫长岁月里,科学与艺术,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是以人类的创造力为基础,追求的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他们是从同一点出发的两种语言,一路相伴前行。

这次艺术家的环月之旅,更像是艺术嫁给科学后去度的一场蜜月。就像福楼拜说的那样,“他们终将在山顶相遇”。

人已赞赏
艺术与生活艺术教育

英国唯美主义画派最著名的画家洛德·莱顿作品欣赏

2018-9-18 11:37:30

媒体关注

贾米尔奖“我是穆斯林,我也是艺术家”

2018-9-20 9:22: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