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

置于死地而后生,在军事上也许只是一句鼓舞士气的大话,但在生存哲学、生存智慧的锤炼创建时,却是必须如此的“基本原理”:不临“实事”之真际,不可能求出真真切切实实的“是”来。

用存在主义的话说,这叫:不进入临界状态,不可能发现生存的真实境遇,也就无法看清“在”的本质。

现在,皇帝和老天还有刘瑾让他专门来“打捞”这个“理”来了,他怎能不拼命地在被置于死地之后而求生呢?

他不但将三十七年的家底都拼将出来,还把他拥有的三千年的文化底蕴都用头皮顶出来,日夜苦苦琢磨。在春夏之交的一个午夜,他忽然从石床上呼跃而起,跟从他的人着实吓了一大跳。因为他本来睡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发起癔症来?像练气功的人在发功一样地抖动,身不由己地前仰后合。

一阵激动过后,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过去从外物求天理是舍本逐末了,由外及里的路子整个是场误会。要把颠倒了的大路子再颠倒过来,只有以我心为天渊,为主宰。

他此时悟通、后来再三申说的口号就是:“所谓格物致知并非如朱子所说的用镜子去照竹子,而是倒过来,以心为本体。下功夫擦亮心镜。”“所谓的‘格’就是‘正’,所谓‘物’就是‘事’”。

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他后来点醒学生的:“心中无花眼中无花”——“天下无心外之物。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就是他所大悟的“格物致知之旨”。

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节目“龙场悟道”!

首先,圣人之道就是成圣之道!就像佛教是成佛的学说和修养方法一样。

其次,“吾性”就是我的心。理学家强调“性即理”,心学家则强调“心即理”。此时阳明还没有简易直截到说出“心即理”的时候,他说的“自足”的“吾性”就是吾心,就是我的精神。

第三,“自足”是够了的意思。他的第一感觉就是:我完全能够凭着我的精神走上成圣的道路,不需要依靠任何心外的东西。这样,“心”就成了主体、本体。再引申一下就是:道和心不是二,而是一。

所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道心为一,分别“道心”和“人心”是永远也走不上成圣之路的。这是他当年遍读朱子之书而过不去“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这个坎儿的关键。

  心物二元论是中西哲学史上的大话题,西方可以笛卡儿为心物二元论的代表,中国没有这么典型的代表,但是强调“二”的特别多,譬如区分天理与人欲其实是种身心二元论。

王阳明是个从脾气上就追求一元论的人,他反反复复地探寻的就是个“精一之道”,他就是觉得不到“一”就不彻底、不究竟。他后来成功地证明了身心一元,现在他说的“吾性”其实包含着身心一元的意思。

人已赞赏
媒体关注拍卖结果拍卖记录艺术与生活艺术家信息艺术市场

孙晓云:最心安理得的“女红”是写字

2018-8-2 17:50:11

媒体关注艺术与生活

中国画虎第一村:半个村都在作画

2018-8-3 10:21: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