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凌霄 ,

艺术家照片

艺术家简历

俞凌霄
80年生于湖北宜昌。
200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硕士学位,导师袁学君先生。中国知名书画家,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聘画家,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导师,中国写意画研究会会员。作品及学术论文多次被人民日报,腾讯,优酷,头条等主流媒体报道并进行专访。
本科毕业论文《对当代民族绘画新遭遇困惑的思考》(六万字),经省教育厅评定为2004年湖北省本科论文一等奖。

艺术家头衔

职业艺术家

所在省份

北京

毕业院校

中国艺术研究院

所获奖项

笔简形具,得之自然

陈文武

艺术家身份的确立,只能源自于他的作品。

《禅绪四条屏》组画,整体看去是传统文人绘画图式,一种因百年来西风东渐而久违了的文人画图式。大面积的题跋和十数枚钤印扑入眼帘。其文字内涵涉及传统国学诸多层面,文史哲不分家。观其文,有诗,有词,有对联,由此可以见其才。察其史学修养,四屏中有三屏採撷禅宗公案入画,由此可以窥其学。细味题跋,稽考其言外之意,象外之境,或抒情(《庸然习禅画誌》),或论艺(《省念蔬禅公案》),或揭示人生感悟(《南泉瓶鹅公案》,《赵州禅茶公案》)。由此可以察其哲思识见。

他的绘画,包孕东西方绘画技法,色彩既艳丽且高雅。玻璃茶杯,采用西方绘画写实之法,造型准确,笔力精致。然而我更为欣赏的地方在于,西画的光影被轻描淡抹的传统笔墨予以简练地表达。萝卜叶的造型当由写生得来。他能不为传移摹写所囿,自己精炼笔墨以成传情达意,色墨浑融的艺术符号。这应证了禅门中的一句话:“不从门入者,方为家珍。”或许可以这样说,玻璃茶杯既可看作是禅宗那颗平常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回归;也可认作是传统文人画经历了西方古典,现代,后现代绘画冲击后,由往古走向现代的文化符号。从中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那份自信、自豪,其间鼓荡着汉唐情怀。俞凌霄那首题在小龙虾画幅上的题画诗可作为佐证:“十年面壁悟敦煌,吴带飘风引兴长。又值西风东渐候,别摹异种艳虾塘。”

文人画的高格调在绘画本体范畴的体现有崇尚简练与崇尚趣味。笔才一二,而神形兼备;具无理之妙,而逸趣横生。试观那只果盘,仅用两条见燥见润之墨线和一抹淡墨笔痕,减至于无可再减。那白鹅之颈,他大胆地省略为一短画,借以标明此为瓶中之鹅,真可谓“辞达而已矣。”文人绘画,简胜于繁,简难于繁,原因之一在于作者尊重了读者的审美联想,尊重了读者的审美智慧,为之留下了空旷的审美空间,此即是中国绘画善于用虚之妙。绘画不同于摄影之趣味,正由简中生出,由不循常规思路的艺术灵感中生出。国画艺术以趣味胜,此所以称“写意”。美学家陈传席先生在《晦晚斋臆语》中言道:“简易小品,寥寥数笔,含不尽之意,显于浅处,最见其才,故画愈简愈难,非高人雅士饱学之儒不可为,若无学之匠,俗工之下技,不可措手其间也。”观作者钤于画上的闲章,“少实不如多虚”(禅语),“有弄虚之癖”,可证其对传统国画尚简的理解已然透彻至美学层面;闲章“若不经意”,“弃智巧”,可证其对于国画笔墨尚趣味的理解,已然步入“技进乎道”之正途。

“含金量”是当今人们评估事物的口头语。艺术作品的含金量得以体现的重要标志在于原创性,在于作品对艺术史而言的那份价值。试观禅绪四屏。作者用不认作花的花入画,写了一把前人不曾画过的紫菜苔抒情,开拓了蔬果画题材。齐白石老先生以擅画白菜所体现的民间性,生活性,白石老人为之命名为“蔬笋气”。这种书卷气之外的蔬笋气,在俞凌霄身上得以承传。作者採禅宗公案入画,以超越现实,超越自然的天开异想绘写达人之悟,尤以《南泉瓶鹅公案》为著。然而题跋却切于画而不粘于画,思致由画面中一跃而出,撰为一幅具有谐趣的对联,别解公案,促人深思。俞凌霄在组画中三度别解公案当然是原创。

清代书画家笪重光论画云:“画与其让人喜,不若让人惊;与其让人惊,不若让人思。”俞凌霄之画以其“中得心源”之悟,让绘画升华为哲思,值得嘉许。他的艺术创造出动人的形式,然而他与那些为创造形式而创造形式,为创新而创新的作者,却不可同日语。那方“妙在不得已”的闲章透露了个中信息,他的艺术创造是为心中所孕育的情境所迫,在寻觅古典绘画图式已然不敷所用时,而不得已地“我用我法”(石涛语)。俞凌霄真地让他的绘画符合了另一方闲章“心之画”的承诺。俞凌霄的绘画真诚地实践着闲章“弃智巧”,“若不经意”所刊刻的信条。绘画题材尽拣选那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象:诸如荔枝、白菜、萝卜、菜苔、新茶、花瓶、白鹅等。以形而下的亲切物象,指示那份形而上的禅思。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论书语:“既追险绝,复归于平正”来解说他将形而上之思落实到形而下之象的追求,或许是恰当的。这层意思自然也可用“天人合一”四字概括。西方哲学家韦特根斯坦曾言道:“让自然去说明唯一比自然更高级的事物,然而却不是其他人所能想到的。”我想,用这一段话来註释俞凌霄的绘画艺术,也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如果将“比自然更高级的事物”理解为人文精神的话。)我想,艺术若欲“平正”“自然”,非“弃智巧”莫办。用智巧而终不见智巧,斯为高明。绘事乃艺人心灵的游戏,渲泄于绢帛纸上。确是游戏,然而却是有规则限定的游戏,唯有高手方能在限定中用高超的技巧作自由地表达。所谓妙笔趣墨以畅神,乃要求身心闲适,感觉松动,黜聪明、贬智慧、了却一切烦虑,敞开心灵,方成正果。俞凌霄画中所钤闲章“心之画”即指此。

俞凌霄的艺术创作,以诗书画印有机地结合为一大特色。所谓“有机地结合”,乃指四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化合为一个有生命的艺术作品。其间绝无一种艺术闹腾“封建割据”,也没有一个艺术元素自言自语,“王顾左右而言他”。四种艺术各自为同一个情境的营造添砖添瓦。试观其书风,灵动而平和,有似禅者空灵而安适的心境。印文尽取禅语,那一片片禅意,被篆刻艺术所特有的形式语汇所转述,化为点点丹彩散落于条幅之上。其诗文精于格律却主张性灵当家,不弄艰深。“诗文词赋须浅而见才”,“深入浅出,最是高才真学”(陈传席语)。俞凌霄之才思以浅尽出之,淡而味醇,如同禅茶一杯。其画不避艳彩,貌似从俗,而水墨调和其间,又分明高雅,这自然是禅门的品味:雅俗共赏,见仁见智。
    宋人黄休复以四格评画:最高境界为逸格,笔简形具,得之自然,不可楷模。次之为神格,作手天资聪慧,思与神合,应物象形,精达其神。再次为妙格,笔精墨妙,深远微妙。再次为能格,勤功苦学、可至于形象生动。俞凌霄的绘画当归于何品,留与诸君自作判断。俞凌霄初入画苑,而书画却渐入佳境,难能可贵。相信他既已发轫,便会永无止境地追求下去。

对俞凌霄的了解,我知之甚少,见之亦晚,或许误读其画而遗笑于人。莫怪。我相信,以他的才智,更加之以年青这一笔大宗“资本”,若能持之以恒,埋头于诗书画印数年,学做人,多读书,或许成就一番事业是完全可能的。我真诚地希望他心随意动,更上层楼。

(陈文武,画家,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三峡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三峡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代表作品

鉴赏家萧平评介词:

俞凌霄的作品在平凡中塑造伟大,在平常中发现美丽。他的创作为每一个欣赏者都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萧平教授,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江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策展人余根晖评介词:

俞凌霄所描绘的平凡生活中所常见的物象,经过他笔墨的处理即体现出一种亲切的美感。又加之他将大段的题跋和书法运用在画面中,这又增添了他作品的艺术含量和人文气息。(余根晖,知名艺术策展人,文化部国韵文化书画院秘书长,《中国书画名家》主编,文化部《艺术市场》杂志网站艺术总监,中国收藏交易网首席执行官。)

禅绪四屏

富贵天成

春正浓 

端午忆冬花

飞起玉龙三百万

画影代疏图

菊石图

烟雨桃花天

喜鹊唱端午

藤花浪漫

艺术年表

2011年,《禅绪四屏》入选文化部“传统风范中国画名家四条屏作品展”。
2015年“疏园以默”北京台湖国画院十周年学术作品展。
2017年“问道中艺”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级艺术硕士邀请展。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秋季写生作品展。
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2018年“艺路同行”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届艺术硕士学术邀请展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