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翔 ,

艺术家照片

艺术家简历

王汉翔

1987年生于哈尔滨
2011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并获硕士学位,师从满维起先生。
现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画院中国画院特聘研究员、黑龙江日报美术馆签约画家、黑龙江省当代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北京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院聘画家。

艺术家头衔

职业艺术家

所在省份

北京

毕业院校

中国艺术研究院

所获奖项

作品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首届黑龙江省中国画双年展》优秀奖,入选《80后水墨方阵》、《四季守望山水画展》、《澄怀味象——中国山水画展》、《黑龙江省第八届新人新作美术作品展》、《墨苑清音——黑龙江省当代艺术研究院作品展》、《问道中艺·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级艺术硕士邀请展》,《院风新象 ——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画院学术邀请展》、《艺路同行——二零一八届艺术硕士学术邀请展》,2017年赴韩国参加《中韩名人书画交流暨兴雅 / 大江拍卖open纪念展》等。

代表作品

自驾游

落雪无声

朱墨写太行

翠屏山中有泉鸣

溪山清夏

春山鸣泉

湖光山色

云行泉鸣

坐看云起时
观云论道图

艺术年表

2013年出版《王汉翔山水画集》
2017年出版《时代经典·中国实力派画家典藏——王汉翔》,《古风新韵·王汉翔青绿山水画》
2019年《收藏年鉴》出版王汉翔专辑。《美术天地》、《中国书画报》、《名家名作》、《中国改革报》、《赤子》等报刊发表作品并做专题介绍。

媒体报道

回归传统的寻根选择

——王汉翔的山水之路

于显达

不久前,青年画家王汉翔邀请我去他的画室,看他今年画的一批新作并请我写篇评论文章。在这之前已有三篇充分介绍王汉翔山水画的文章,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在这里就王汉翔山水创作相关的问题发表些议论。

我以为王汉翔山水画创作的成功,在于艺术道路回归传统的寻根选择,这个选择在当下似乎显得有些另类,而就是这个回归传统的另类才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正路。青年国画家对艺术道路的选择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他们要面对纷纭复杂的艺术局面:要面对西画的影响、现代艺术的冲击、艺术市场的诱惑、还有摄影术的侵袭。虽然他们有选择画什么、怎么画的选择道路的自由,但是面对这些复杂情况,一个没有主见的青年就可能随波逐流,耽误了艺术青春。有些心浮气燥的青年急于创新,终因道路不正根底不深以至半途而废。而在他们眼里王汉翔的回归传统就是保守的另类。而在王汉翔的心目中,中国画的传统是中国画的根,他的选择是回归传统之根的选择。

“历史向前进一步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宗白华语)。”意大利文艺复兴回望着古希腊,拉斐尔前派回首拉斐尔之前的早期文艺复兴,塞尚用普桑的结构加上印象派的色彩。中国元代初期赵孟頫提倡继承唐宋绘画,元四家上追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回到宋元诸家。这种回溯性的回归是以退为进的发展,是要到前代去找回纯正的艺术趣味,借古以开今,是艺术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王汉翔的回归传统也当作如是观,也是一种借古开今的创新,只不过不是颠覆传统,而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到古人那里去寻找一种纯正的艺术趣味、艺术气息。当我们看腻了那种过全、过细、过满,丢掉了笔墨趣味、令人乏味的作品之后,再看王汉翔山水原作,不是有一种如沐春风,如饮山泉的爽快之感吗?他的作品不是已经传达了传统的文化精神和笔墨的味道吗?

王汉翔对山水艺术传统的回归和选择,首先出自于对山水画的热爱,他认为:“我选择山水画是因为我喜爱它”,而对中国画传统的亲近却是基于理性的认识和思考,他说“对于中国画传统我是这样看的,传统中包含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审美观念和历经千载积淀下来的独特的表现形式,它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在每个从艺人的不同阶段都会对它有新的发现,中国画是个特别讲传承的画种,所以才能持续发展到今天,失去传统就是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根深才能叶茂,这个根就是传统”。正是这种对于传统的根性认识,正是这种对传中包含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的完整理解,才使他走上回归传统的寻根之路。

对于传统他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五年时间临摹古代大师的作品,在临摹中走近大师,亲近大师,研究大师作品的构图法式、语言程式、笔墨气息,体悟作品的品位、格调和艺术境界。从李成、范宽入手,进而临习李唐、元四家王蒙、清四王、石涛、龚贤诸大家的作品。有的作品按原大整幅地临摹,有的重要作品反复临摹并作局部的临摹研究。在临摹中不仅泛临诸家,而且打破南北界限力求南北融通。五年来临习之作等身,为日后的写生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深知对于传统的继承,不仅要师其迹,还要师其心和师其理。明理就要读书,他的读书范围很广,唐诗、宋词、名人传记、美学、宗教,但其重点还在研读美术史,中国画论的典籍。诸如:郭熙的《林泉高致》、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王原祁的《雨窗漫笔》、龚贤的《柴丈人画说》、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黄宾虹的《虹庐画谈》等著作,反复研读,使他对传统的继承从技艺层面深入到传统美学与传统文化精神层面全面地理解和继承中国画传统。

经过五年的临摹之后他迈开双脚走进自然,开始了对自然的写生之旅。他将在临摹中获得的笔墨技巧进行实践和消化,既有对自然形态的认识,又有对笔墨形态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他更重视面对自然的主观感受,使主客观融为一体,把造化美转化为艺术美。

王汉翔的临摹和写生作品多取水墨形态,而创作则呈现为青绿山水形态。这两种形态之间有着不同的区别与联系,这有些象工笔画的白描和上色的作品之间的关系,水墨为骨,青绿形态为肉。水墨形态的作品体现了造型、笔墨、图式等基础性画面形式因素的基本功训练,而在青绿形态中则探讨创作的规律,艺术效果和艺术风格,体现了他的山水艺术的成熟。一大批青绿山水的力作《巍巍太行》、《落雪无声》、《溪山泉鸣》、《夏山图》、《听泉图》、《春山浮云》、《溪水清音》、《千林散绿荫》等作品陆续创作出来。作品以老到的笔墨,多变得构图,古雅的境界一新美术界耳目,美术界突然发现了一位实力雄厚年轻有为的山水画家。人们从王汉翔的实践中看到了中国画发展的希望。

王汉翔赶上了新时代,前行的路平坦而宽阔,为他放飞艺术理想展现了无限的空间,我们期待着他创作与时代相匹配的精品力作开一代新风,展现新一代山水画家的艺术风采。

  作者为原黑龙江省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