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连展讯】卢征远:公共艺术展不仅要能激活现场更要有研究和创新

展览海报

2018年4月3日,博鳌论坛期间,“丝路新语·2018博鳌国际雕塑展”在海南开幕,其中由知名艺术家卢征远策划的公共雕塑展,利用海滩地形的公共空间,将国内22位知名雕塑艺术家的36件作品按照“海上丝绸之路”的意象排布,作品与环境相得益彰。

知名艺术家、此次公共雕塑展策展人卢征远

“我在查阅海上丝绸之路的时候,发现路线本身组成的线条非常漂亮,于是就以此作为展览的游走脉络,其实策划会外展览与在美术馆里面非常不同,要先找出几个定点,然后再去发散作品,就像是在画布上创作作品一样,总要先画出第一笔。”策展人卢征远讲到。

王少军《人与蛙》

展览以大海和蓝天为背景,阳光作为灯光,椰子树作为隔断,在经过细致的挑选和精心的设计之后充满一种浪漫的诗意,在这里,策展人卢征远将整个展览作为艺术创作来对待:“其实我的策划更偏向现场,哪些作品需要以海为背景,哪些放置在草地上,哪些需要与作品互动等等,可能是艺术家的工作更视觉化吧,展览文本的描述不多,我在展览的空间布局以及和环境的关系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

吕品昌《太空计划》

同时,也与卢征远对公共艺术长时间的研究有关,近些年来他不仅在创作上,还有在教学上都强调,公共艺术作品要与所在地的文脉和历史发生关系,而公共艺术展览的策划要有研究和自身的学术脉络。

傅中望《面镜》

当下,大的时代背景为公共艺术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和条件,我们要做一些留得住和留的久的展览:“今年我36岁,在这个年纪有一定的经验和积累,也不算太老,我相信自己有能量和体力去做一点事情,未来十年是黄金十年,我想要用最充沛的精力做一些能够真正留下来的事情,希望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能够真正的发出声音。”卢征远讲到。

展望 《应形1#》

雅昌艺术网:丝路新语·2018博鳌国际雕塑展公共雕塑展由您策划,首先请您介绍下这是怎样一个展览?

卢征远:公共艺术到公共空间,不仅仅是空间问题,还有与社会资源对接的问题,比如这次展览展示的场地是海边,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与之前我们针对的美术馆系统不同,公共艺术针对的是更大的社会性系统,如何与社会有更好的对话,如何产生更大的传播效应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公共艺术需要上下文关系,一方面是空间的上下文关系,另一方面是与整个社会大的时间上下文关系,也就是说在内容上我们要和今天的社会发展产生关系,能将社会的某些表征呈现出来,在艺术层面上,要与空间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同时,公共空间又分为商业空间和政治空间,此次展览两方面都有,因为展示场地是沙滩具有商业属性,而此次展览是由政府牵头主办,有政策支持,这两点保证了艺术作品可以覆盖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正是此次展览有意义的地方。

此次展览的场地是在海边,特别适合雕塑等公共艺术作品的展示,这样的一个环境,将展示的作品烘托的具有一种诗意,这点和美术馆里面的呈现是完全不一样的,此外,一些作品和空间的互动性更强。

谭勋《彩虹》

雅昌艺术网:作为艺术家,在策划展览时有怎样的不同?

卢征远:我自己是艺术家,在布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艺术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及如何来叙述这个展览,比如在室外,他的光线是自然的太阳光,而美术馆里面是射灯,雕塑艺术又是对光线有很高要求的艺术门类,这就邀请我们在布展的时候,特别注意这点,比如上午的阳光和和下午阳关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作品底座的高低,叙述的顺序,以及观众如何理解等等,除了视觉上的节奏,在内容上尽量调整到作品之间互相说明,因为这种说明方式比纯文本式的解说更具有效性和传播性。

卢征远 《开合》

雅昌艺术网:整个展场范围大概有多大?

卢征远:展览的场地大概有六千平左右,由绿地和海滩两部分组成,整个展场以海和蓝天作为背景,阳光作为灯光,隔断是椰子树,非常具有诗意。

雅昌艺术网:展览呈现了22位艺术家的38件作品,艺术家的选择您是如何考虑的?

卢征远:之所以选择这些艺术家,是因为他们的艺术水准都非常的高,同时又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面貌,而这些作品也都非常适合在户外展示,通过这次展览,我发现在中国能够创作大型户外作品的当代艺术家和当代雕塑家还是很少的,因为户外作品对材料、体量都有要求,不是有经验和没经验的问题,而是需要艺术家对作品有非常强的掌控能力。

当然由于时间的关系,此次展览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在地性创作,在最初的构想上我是想邀请一些艺术家来做在地性创作的,希望作品能够和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以及环境发生关系,这也是我这些年的研究方向,尤其是近两年一直在做公共艺术的研究,在地性是公共艺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艺术家用他的思考带动此时此地的问题,创作出来的作品针对性会更强,这是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公共艺术的核心,明年我们可以尝试做在地性的作品。

沈烈毅《雨》

孙璐《破风》

雅昌艺术网:在您看来,在地性创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卢征远:有两个关键词:信任和勇气。公共艺术的创作不是一个艺术家的事情,就像我最开始讲到的那样,它是一个系统,所以我觉着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最重要的,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才能产生公共;这个前提下再有勇气去突破,哪怕是一点点,不断的积累下就会产生新的东西。

陈文令《中国风景NO.1》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在具体的设置上,您是按照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来布置的。

卢征远:展览有其自身的主题,我在查阅海上丝绸之路的时候,发现路线本身组成的线条非常漂亮,于是就以此作为展览的游走脉络,其实策划会外展览与在美术馆里面非常不同,要先找出几个定点,然后再去发散作品,就像是在画布上创作作品一样,总要先画出第一笔。

高孝午《再生-鲤鱼》

蔡磊《自由之外》

  雅昌艺术网:像创作作品一样。

卢征远:其实我的策划更偏向现场,哪些作品需要以海为背景,哪些放置在草地上,哪些需要与作品互动等等,可能是艺术家的工作更视觉化吧,展览文本的描述不多,我在展览的空间布局以及和环境的关系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尤其是一些作品的调整,比如最大的作品11米高,最重的作品有五六吨重,调整一次都需要动用重型吊车,虽然很辛苦,但同时也感到非常的满足和刺激,你想那么巨大的作品和机械,随着你的意念在动,那种创作感很强,这也是我选择雕塑专业的原始欲望,其实就是造物感。

布展现场

陈志光《树非木》

  雅昌艺术网:当下的公共艺术展览非常的多,在您看来公共艺术型的展览比较理想的一种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卢征远:首先这是一件好的事情,不管是政府主导的还是商业主导的,能够有如此多的资源和机会给到公共艺术,这本身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当然,这里面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做PPT,用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去贩卖一个概念,没有研究和自身的学术系统,时代已经给我们创造了如此好的条件,真的需要有人沉淀下来,做扎实的研究和梳理,继而产生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系统,然后再进一步的去真正的创造,而不是一味地复制和拼贴,拼盘式的PPT做法暂时看起来会很快,长久来看是对文化和公共的一种伤害。

近几年我在公共艺术教学方面也在强调这个问题,包括我自己不管是创作还是策展,一定要有研究,比如上海OCAT浦江华侨城的项目,我们要做十年,研究一年做一个展览,今年我36岁,在这个年纪有一定的经验和积累,也不算太老,我相信自己有能量和体力去做一点事情,未来十年是黄金十年,我想要用最充沛的精力做一些能够真正留下来的事情,希望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能够真正的发出声音。

人已赞赏
媒体关注

【艺连关注】故宫养心殿大修选拔油匠画匠

2018-4-14 21:47:57

媒体关注展览展讯

艺连预告 | “司徒乔、司徒杰捐赠作品展”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2018-4-15 14:37:2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