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松-艺术简历|作品欣赏-作品价格-作品图片-艺术官网

刘国松,1932年生于安徽,祖籍山东青州。1949年定居台湾,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美国爱荷华大学与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台南艺术大学研究所所长、国内多所重点大学与美术学院的名誉教授,现任台湾师范大学讲座教授。14岁在武昌开始学习传统国画,20岁改习西画。1956年台湾师大美术系毕业后,随即创立五月画会,发起现代艺术运动,主张全盘西化。五年后深感一味追随模仿西洋现代艺术思潮与流行画风之不当,更对发展与宣扬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开始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提出了「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的鲜明主张。现代水墨画1961年在台湾开始,1963年即已形成气候。随后影响到东亚儒家文化共同体其他成员国的水墨画家。1983年初,刘国松应美协之邀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后,三年内在国内巡回展出十八个主要城市,并到处演讲与讲学,促使传统的文人画的一元化走向了多元的局面。2007年故宫博物院破例在中国文化经典的殿堂举办「宇宙心印·刘国松绘画一甲子」特展,这不但肯定他在历史上的定位,也说明了现代水墨画已进入中国美术史的主流。他又先后获得了两岸最高的「台湾文艺奖」(2008)和「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2011),和「台湾第36届文化奖」(2017),同时也获得中国文联的荣誉委员,更是第一位华人画家获得美国文理科学院的外籍院士(2016)。1965年以来举办个展近百次,半数以上为美术馆邀请,收藏其作品的美术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共有八十几间。研究他的中、英、德文专著有十一本,美国与德国的大学教科书引用他的理论与作品图片者已有六本。被誉为现代水墨画之父。

2017年
于山东博物馆举行“一个东西南北人─刘国松创作回顾展”;
获台湾第36届行政院文化奖;
2016年
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大型回顾展“苍穹之韵 ——刘国松水墨艺术展”;
获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
获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2015年
MoCA新加坡当代美术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国家博物馆和曼谷当代美术馆举办“革命•复兴:刘国松绘画大展” 作为东南亚巡回展;
山东潍坊博物馆与临沂博物馆举办“艺术的原乡:刘国松,莫言书画展”;
山东济南美术馆宇北京文资虚苑美术馆举办“现代水墨传教士的圣经:刘国松版画作品展”;
参加山东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东方彩墨 - 山东籍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参加香港举办的全球首届“水墨艺术博览会”,并应大会邀请演讲“我的水墨绘画之路”;
应美国史丹佛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与史丹佛大学麦克森教授在美国的史丹佛大学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一同演讲“科学与艺术的共鸣:从人间山水到太空幻境”;
获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讲座教授聘书;
2014年
香港世界画廊举办“刘国松作品展:回眸一瞥——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代”;
山东博物馆与潍坊,烟台,济宁,青岛等博物馆巡回展出“白线的张力•中国现代水墨艺术大展” ;
美国旧金山南海画廊举办“刘国松师生展”;
10月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革命•复兴:刘国松绘画大展”,此展2015年作为东南亚巡回展;
应美国史丹佛大学邀请演讲“挑战与创新: 我的水墨革命”;
荣获香港亚洲协会“杰出艺术家”表彰;
2013年
台北首都艺术中心`举办刘国松“大化流行”个展;
参加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中国当代水墨画展”;
山东省博物馆成立“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
2012年
国立台湾美术馆举办“一个东西南北人——刘国松八十回顾展”;
2011年
萧琼瑞著《水墨巨灵——刘国松传》由台北远景出版社出版;
应邀於中央美院作专题演讲;
应邀在澳门举办之“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上作专题演讲;
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颁发“中华艺文终生成就奖”;
参加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艺术展於北京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
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刘国松创作大展 - 八十回眸”大型回顾展;
2010年
英国伦敦Goedhuis Contemporary画廊个展, 作品《日月相照》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应邀赴成都四川大学讲学;
赴北京参加两岸汉字艺术节;
获台湾师范大学讲座教授聘书;
获美国加州世界艺术文化学院及世界诗人大会颁发荣誉博士学位;
2009年
于湖北省博物馆, 宁夏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合肥亚明艺术馆巡回展出”宇宙心印: 刘国松绘画一甲子“;
被聘为客座教授至西南大学与四川美院讲学;
2008年
获台湾第十二届国家文艺奖;
在法国巴黎Galerie 75 Faubourg 开个展;
赴北京参加当代艺术馆举办的《水墨演义》开幕活动及上上美术馆《水墨主义》的展出;
首都艺术中心举办“突兀- 梦幻 -蜕变 ——刘国松个展”;
2007年
”宇宙心印: 刘国松绘画一甲子“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主办于武英殿展览馆展出, 之后巡展至上海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展出;
林木著《刘国松的中国现代画之路》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张孟起与刘素玉著《宇宙既我心。刘国松的艺术创作之路》由台北典藏艺术出版;
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宇宙心印:刘国松绘画一甲子]大型回顾展;
2006年
由杭州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与湖南省博物馆主办”心源造化:刘国松创作回顾展“10月应美国哈佛大学之邀,演讲《我的绘画理念与实际》,并参加赛克勒博物馆举办之”中国新山水画展“ 的开幕仪式;
由张家界游览之后,又创作了一系列的张家界作品,山水巨幅“天子山盛夏“,随后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2005年
台湾创价学会主办的”现代的冲击:刘国松画展”于新竹艺文中心,台中艺文中心,景阳艺文中心与盐埕艺文中心巡回展出;
美国亚里桑那州立大学举办“刘国松师生展”;
出席英国牛津大学主办之“现代中国艺术学术研讨会”;
于新加坡泰勒版画院展出“刘国松:创作回顾“;
受神舟六号升空的感动,开始创作《神舟六号》系列作品;
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举办个展;
受聘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名誉馆长;
2004年
“刘国松的宇宙”应邀于香港艺术馆展出,并出版大型画集;
出任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人;
获台南艺术大学颁发“荣誉教授”证书;
美国Thomson出版社的大学教科书《现代东亚简史》用了刘国松的“石头的玄学”及其理论文字;
台湾创价学会主办台湾巡回展;
2003年
“造化心源”于台湾台中文化中心展出;
“刘国松七十回顾展”于香港汉雅轩展出;
山东青岛博物馆、香港汉雅轩画廊举办个展;
2002年
于台湾新竹智邦艺术中心,北京国家历史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及台北京华城盛大巡回展出"宇宙心印——刘国松七十回顾“;
作品”石头的玄学“(The Metaphysics of Rocks)被收入美国Wadsworth Group出版的大学教科书《东方文化史》中;
当选台湾师范大学“杰出校友”;
李君毅编《刘国松谈艺录》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应聘出任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人;
2001年
赴四川九寨沟旅游,深受原始自然境观的感动,开始实验用建筑描图纸结合渍墨技法创造了一系列九寨沟的波光水影作品;
应邀赴纽约参加“无限中华”艺术大展,并访问华盛顿,旧金山等地;
应成都现代艺术馆的邀请,举办“西疆扩远——刘国松画展”;
2000年
应邀赴成都参加现代艺术馆“世纪之门”艺术展览;
应邀赴西藏大学讲学,并前往珠穆朗玛峰,出藏后左耳突然失聪;
在纽约Goedhuis Contemporary画廊举办个展;
《刘国松。余光中 : 对影丛书——文采画风》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台湾中央大学艺文中心、美国纽约古豪士画廊举办个展;
1999年
台北市中山国家艺廊举办“宇宙即我心”个展;
萧琼瑞与林伯欣合著《台湾美术评论全集:刘国松卷》由台湾省立美术馆出版;
应邀赴巴黎制作《画中有诗》版画集。余光中特别为刘国松的画创作六首诗一并印出,同时出版诗情画意集;
1998年
台湾唯一的艺术家应邀赴纽约参加古根汉美术馆举办之“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的展出,并参加开幕式。并参加该展于西班牙毕尔堡古根汉美术馆的开幕式;
应德国文化中心之邀赴欧洲参观考察,并参加“展望2000——中国现代艺术展”;
德国Edition Global出版之大学教科书《Bruchen und Bruche: Chinas Malerei im 20. Jahrhundert》用刘国松作品“千仞错”作封面,内文大量介绍了其对当代中国绘画的影响;
论文集《永世的痴迷》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自台南艺术大学退休;
1997年
应邀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之“中国艺术大展”及研讨会;
广东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台中现代艺术空间举办个展;
1996年
应邀担任台南艺术大学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
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刘国松研究展“,并出版萧琼瑞著《刘国松研究》与李君毅编《刘国松研究文选》;
陈履生著《刘国松评传》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台北历史博物馆、高雄积禅五十艺术空间举办个展;
1995年
赴法国参加巴黎台北新闻文化中心“台湾当代水墨画展”;
1994年
台北龙门画廊举办个展;
1992年
应邀出席台北市美术馆“东方美学与现代美术”学术研讨会,发表《先求异,再求好》教学理论;
台中市台湾省立美术馆举办“六十回顾展”;
10月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返台中定居, 并任东海大学客座教授;
台中省立美术馆举办个展;
1991年
获李仲生现代绘画文教基金会“现代绘画成就奖”;
1990年
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刘国松大学回顾展,并出版画展;
1989年
应邀担任北京“全国现代书画大赛”评审委员;
应美国运通银行之请,绘五层楼高之大画《源》(1952厘米 x 366厘米);
参加韩国汉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第四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览”;
德国布瑞曼市乌伯西博物馆举办个展;
1988年
参加北京中国画研究所“国际水墨画展“和”水墨画研讨会“, 发表论文《当前国画的观念问题》;
参加日本福冈市美术馆“第三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览”;
参加汉城韩国美术馆“东方现代彩墨展”;
山东潍坊博物馆举办个展;
1987年
8月前往西藏旅游,成为创作西藏山水系列之里个灵感泉源,画风为之一变;
参加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国际水墨画展”并获颁特别奖;
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市美术馆“当代中国绘画展览”;
参加比利时布鲁塞尔市政厅主办之“中国现代画展”;
湖南长沙市湖南省国画馆、山西太原市山西大学美术馆举办个展;
1986年
赴敦煌与丝绸之路考察;
水拓画达于成熟境地,开始渍墨画的探索与试验;
参加汉城韩国文化馆“第十届亚洲运动会亚洲现代水墨画展”;
陕西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画廊、甘肃兰州市少年宫、新疆乌鲁木齐市展览馆、重庆市文化宫、四川重庆西南大学美术展览馆举办个展;
1985年
首次应法国“五月沙龙”之邀,作品《沉入山的呼吸里》参加该沙龙在巴黎大皇宫的展出;
应清华大学(前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之聘前往该校讲学两周,教授现代水墨画;
周韶华著《刘国松的艺术构成》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香港艺术中心、澳门市政厅贾梅士博物馆举办个展;
1984年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刘国松画辑》;
参加北京“第六届全国美展”,与李克染同时获得“特别奖”;
参加香港艺术馆“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展”;
上海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杭州市浙江展览馆、烟台市展览厅、福州市五一广场中央展览厅举办个展;
1983年
个展于北京中国美术馆与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并应中央美术学院之邀公开举办三个演讲,随后3年巡回展于全国18个重要城市,北到哈尔滨,西至兰州,乌鲁木齐;
北京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黑龙江美术馆、武汉市湖北省美术陈列馆、广州市广东画院举办个展;
1982年
英国出版的纽约大学教授希诺考瓦(Conrad Schirokauer)著《现代中国和日本》(Modern China and Japan) 大学教科书视其为中国代表画家;
参加菲律宾马尼拉大都会博物馆“香港当代美展”;
美国犹他州娄根市诺拉依科哈瑞森博物馆举办个展;
1981年
应邀赴北京参加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之成立大会并参展。随后赴南京,上海,杭州参观访问;
参加法国巴黎塞纽斯基博物馆“中国现代绘画趋向展”;
应邀赴巴林国巴林市参加“第一届亚洲艺术展”展出及开幕活动;
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立文化艺术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州波尔市科罗拉多大学美术馆、美国加州哥斯塔梅沙市安德瑞画廊举办展览;
1980年
应爱荷华州——伊利诺伊州艺术评议会之邀,任访问艺术家1年。并于各大学美术学院,教育电视台及美术馆巡回演讲及教授绘画;
美国肯萨斯州威其塔市乌瑞奇美术馆、美国亚利桑那州吐桑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美国加州蒙特利市蒙特利半岛美术馆、美国俄亥俄州雅典市俄亥俄州立大学美术馆举办展览;
1979年
获国际静坐协会艺术完美奖;
参加美国联合国举办的“艺术家‘79”展览;
澳洲坎培拉市剧厂画廊、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举办展览;
1978年
应聘担任台北市美术馆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
纽约大学教授希诺考瓦(Conrad Schirokauer)著《中国与日本文化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Civilizations) 大学教科书将其列为中国现代艺术之代表,并在书中引用其理论文章并刊印其画作;
澳洲墨尔本市东西画廊、澳洲北阿德莱市格林赫尔画廊、澳洲帕斯市邱吉尔画廊举办个展;
1977年
当选英国国联8位画家的亚洲区代表,前往加拿大参加“国际版画代表作”之创作;
美国新罕普什州普利茅斯市新罕普什州大学美术馆、美国加州洛杉矶市奥西丹脱学院美术馆举办个展;
1976年
于香港中文大学筹办及主持第四届亚洲国际美术教育会议,并当选国际艺术教育协会亚洲区会长;
苏利文著《中国美术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Art) 由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出版,将其列入创新一派;
发表论文著作《溥心余书画稿》,出版於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丛书第二册;
美国肯萨斯州威其塔市乌瑞奇美术馆、美国俄亥俄州雅典市州立大学美术馆举办个展;
1975年
法国出版的《抽象艺术》一书,收录其作品《地球何许?》;
应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学院之邀,担任客座教授一年;
参加日本东京上野之森美术馆”第十一届亚洲现代美展“;
美国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泉艺术中心、美国加州洛杉矶市喜诺画廊举办个展;
1974年
发表《谈绘画的技巧》一文,提出“革中锋的命,革笔的命”之理论,引发大规模的讨论参加日本东京上野之森美术馆“亚细亚现代美术展”;
参加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当代中国之绘画与书法展“,并巡回著名大学美术馆展出一年;
美国加州卡迈尔市拉克画廊举办个展;
1973年
创办“现代水墨画文凭课程”于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推广现代水墨创作;
著名英国艺术史教授苏利文《东西方艺术之会合》(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在英国出版,对刘国松艺术创作给予历史定位;
参加由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主办在全球著名博物馆巡回展出的“国际美展”;
开始全力探索水拓画技法;
香港艺术中心、美国加州圣地牙哥市美术馆、纽约市开乐画廊举办个展;
1972年
出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出任, 并首创“现代水墨画”课程;
香港艺术中心举办《刘国松画展》;
美国盐湖城犹他州立大学美术馆、美国犹他州娄根市犹他州立大学美术馆、美国犹他州普柔佛市布瑞根扬大学艺术博物馆、德国汉堡市汉斯胡普勒尔画廊举办个展;
巴西圣保罗国际双年展台湾参展评审委员;
1971年
美国檀香山美术学院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塔虎脱博物馆举办“五月画会”画展;
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英国伦敦莫士画廊、英国布里斯朵市美术馆举办个展;
1970年
应美国威斯康辛史道特州立大学艺术系之邀,担任客座教授一学期;
应邀为日本大板世界博览会台湾馆绘制巨作《午夜的太阳》;
德国科隆东方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博物馆合办“刘国松画展”巡回展,并出版《刘国松—— 一个中国现代画家的成长》德文版;
1969年
受美国“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由月球背面拍回地球照片之影响,开始创作《太空画系列》系列,首幅《地球何许?》获美国“主流‘69”国际美展绘画首奖;
台北历史博物馆主办“刘国松画展”,并出版李铸晋著英文版《刘国松 —— 一个中国现代画家的成长》;
应美国加州史丹佛大学美术馆之邀,参加”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的展出;
美国德州达拉斯市现代美术馆、美国印地安那州诺特丹市圣玛丽学院艺术馆举办个展;
1968年
当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发起成立台湾“中国水墨画学会”,继续鼓吹中国画之现代化;
1967年
应诺德勒斯画廊之邀,举行首次纽约个展,获纽约时报名艺术评论家肯乃德(John Canaday)好评;
应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纳尔逊美术馆邀请举行个展;
美国乔治亚州雅典市乔治亚大学美术馆举行个展;
五月初离开纽约赴欧州旅游参观五个月,十月返回台湾;
1966年
第二本论文集《临摹。写生。创造》由台北文星书店出版;
获美国洛克斐勒三世基金会(The JDR 3rd Foundation)两年环球旅行奖;
应美国加州拉古拉美术馆之邀,举行在美之首次个展;
赴爱荷华大学学习铜版画3个月,随后在美各地旅游参观4个月,并在纽约旅居9个月第一本《刘国松画集》由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
1965年
首次个展于台湾艺术馆举办;
“亚洲先进艺术家画展”亚洲十大城市巡回展出;
论文集《中国现代画的路》由台北文星书店出版;
应意大利罗马现代美术馆之邀,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
台北市第五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1964年
“当代中国绘画展”非洲十四个国家巡回展;
1963年
发明粗筋棉纸-刘国松纸,并藉此创造出自我独特画风;
作品《云深不知处》为香港艺术馆收藏,也是作品首次为美术馆收藏;
1960-1961年
应聘担任中原大学建筑系讲师;
受建筑界材料理论影响,放弃油彩与画布,重回纸墨世界,倡导“中国画现代化”运动,并开发各种拓墨技法;
撰文反驳《现代艺术的归趋》一文,引发“现代绘画论战”;
1959年
参加巴西“圣保罗国际双年展”,法国“巴黎青年双年展”。被法国费加罗日报评为天才由全盘西化转为中西合壁,开始采用石膏在画布上打底,在油画中加入水墨趣味;
赴台南成功大学建筑系担任郭柏川的美术助教;
1957-1958年
首届“五月画会”于台北举办,掀起了台湾现代艺术运动;
1958年开始大量撰写艺术理论文章,鼓吹现代艺术;
1951-1956年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就读,并以第一名毕业;
1956年在校内举办“四人联合西画展,并成立“五月画会”;
1948-1949年
考入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
只身随遗族学校到台湾,就读于台北省立师范学院(今台湾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
1938年
父亲于抗日战争中阵亡。与母亲流亡于湖北,陕西,四川,湖南,江西等地;
1932年
4月26日生于安徽蚌埠,原籍山东青州;
  • 2017年
    获台湾第36届行政院文化奖;
  • 2016年
    获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获中国文联荣誉委员;获台湾二等景星勋章;
  • 2015年
    应美国史丹佛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与史丹佛大学麦克森教授在美国的史丹佛大学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一同演讲“科学与艺术的共鸣:从人间山水到太空幻境”;
  • 2014年
    应美国史丹佛大学邀请演讲“挑战与创新: 我的水墨革命”;
    荣获香港全球杰出华人协会颁发“全球杰出华人奖”;
    荣获香港亚洲协会“杰出艺术家”表彰;
  • 2013年
    山东省博物馆成立“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
  • 2011年
    获中国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 2010年
    获世界艺术文化学院颁发荣誉博士学位;
  • 2008年
    获台湾国家文艺奖;出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首任院长;
  • 2006年
    应美国哈佛大学之邀请演讲[我的创作理念与实践];
  • 2005年
    受聘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名誉馆长;
  • 2004年
    获台南艺术大学颁发荣誉教授证书;
  • 2002年
    当选台湾师范大学[杰出校友奖];
    应聘出任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人;
  • 1991年
    获李仲生现代绘画文教基金会现代绘画成就奖;
  • 1986年
    获东京都美术馆国际水墨画特别奖;
  • 1984年
    获北京第六届全国美展特别奖;
  • 1979年
    获国际静坐协会完美奖;
  • 1978年
    台北市立美术馆筹建委员;
  • 1977年
    被选为英国国联八位代表画家之亚洲区代表,前往加拿大参加[国联版画代表作]之创作;
  • 1976年
    当选联和国教文组织国际艺术教育协会亚洲区会会长;
  • 1972年
    巴西圣保罗国际双年展台湾参展评审委员;
  • 1969年
    美国玛瑞埃他学院“主流69”国际美展绘画首奖;
  • 1968年
    当选国际青年商会“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 1966年
    荣获美国洛克斐勒三世基金会两年环球“旅行奖”;
  • 1965年
    台北市第五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艺术家信息

徐华翎-艺术简历|作品欣赏-作品价格-作品图片-艺术官网

2021-1-4 9:44:45

艺术家信息

周春芽-艺术简历|作品欣赏-作品价格-作品图片-艺术官网

2021-1-4 9:44:4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