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山放马
-
黄山观音峰
-
黄山人字瀑
-
庐山高
-
白云邀我至剡溪
徐步

字悠然,号大壶、步一学人。1961年出生于江西,祖籍湖南。1982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艺术系,199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陕西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陕西国画院外聘画家,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兼职教授,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三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传统山水画技法,在诗、书、画、印及画史、画理等方面广收博取,多有研究。主张“挖掘传统深度,开拓生活广度,蓄养心源高度”,始终以笔墨精神贯穿于传统、生活与心灵之间,在民族审美共识中陶铸个人笔墨样式,以探求山水画的当代语境为指归。
近年来,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中国书画交流》、《中国画家》,以及《人民日报》、《美术报》等报刊上发表了论文及作品,并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徐步画集》、《徐步山水画集》,同时,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二十世纪中国画现象研究》及《徐步书画作品》。
多次组织或参加陕西中青年画家作品联展,及举办个人画展。
三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传统山水画技法,在诗、书、画、印及画史、画理等方面广收博取,多有研究。主张“挖掘传统深度,开拓生活广度,蓄养心源高度”,始终以笔墨精神贯穿于传统、生活与心灵之间,在民族审美共识中陶铸个人笔墨样式,以探求山水画的当代语境为指归。
近年来,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中国书画交流》、《中国画家》,以及《人民日报》、《美术报》等报刊上发表了论文及作品,并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徐步画集》、《徐步山水画集》,同时,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二十世纪中国画现象研究》及《徐步书画作品》。
多次组织或参加陕西中青年画家作品联展,及举办个人画展。
年表
1973年 |
上初中不久,开始自学绘画;
|
---|---|
1974年 |
对古典诗词产生浓厚兴趣,父亲之友以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相赠,从此,朝夕诵读,几未离手;
|
1975年 |
由父亲带领,拜当地一位美术工作者为师,进行美术基础训练;
|
1976年 |
到县城参加中学生体育运动会间隙,观摩县文化馆干部画宣画传,在“审美”享受中颇受启发;
|
1977年 |
读沈尹默《书法论从》,开始自学书法,以颜体为宗;
泛览《中华活页文选》,并诵读其中篇章; 随父母到长沙、岳阳、武汉等地游历,拜访当地一些画家; 随身带速写本,坚持画人物及场景速写; |
1978年 |
独自到长沙,入姑爷爷谭化宇(湖南著名书画家)门下习画;
阅读《黄宾虹画语录》; |
1979年 |
考入江西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西画和国画;
|
1980年 |
上庐山进行油画风景写生;
临《散氏盘》等大篆作品; |
1981年 |
到桂林进行山水写生;
|
1982年 |
大学毕业分至龙南师范,从事美术教学及书画创作活动;
作《牧鹅少年》、《黄昏》等油画作品; 临张大千荷花图,并到乡村观赏荷花,勾勒画稿; 品读张氏《长江万里图》,对其宏大气势产生共鸣,更对其泼墨、泼彩心仪良久。取斋名曰:“望天楼”,想柳屯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良有以也; |
1983年 |
作油画肖像《擎伞之美伊》;
陪省城画家到杨村采风写生,画人物速写二十余幅; 日课《麻姑仙坛记》; 前往泰山旅游,被东岳雄厚气势所打动,激发了山水画创作欲望,从此归依中国山水画,一发而不可收; |
1984年 |
作油画肖像《看书之伊美》;
与南埜诸画友成立“天行书画社”,取《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并自任社长,社友间讲论书画理论,切磋技艺,相邀外出写生,举办画展; 仿吴昌硕画竹、画梅之法,作梅竹数幅; 此时,以缶庐篆刻为法,自学刻印; |
1985年 |
游三峡,访峨眉,泛览张家界,对山间墨韵特有感受,作写生作品数幅;
在友人处借得一本《黄宾虹山水写生册》,始悟“骨法用笔”之妙,用其法到郊外写生; 以《芥子园画谱》为基础,探究历代高手画“四君子”之法; |
1986年 |
临摹范华原《雪景寒林图》,开始深入学习山水画传统技法;
临“二爨”、《张猛龙》等魏碑作品,号大壶、南埜漫步者,命居室曰:“独步堂”; |
1987年 |
首次上黄山,以黄宾虹勾勒法画黄山,得画稿二十九幅;
研读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阅读《文选》,由唐诗上溯到汉魏六朝诗文渊薮; |
1988年 |
阅读《诗经》、《楚辞》,直窥诗歌之源;
为庆祝“八一垦殖场建场三十周年”,创作山水画《陂头全景》及《沁园春》词,刊登于《赣江文学》,为首次发表诗画作品; |
1989年 |
阅读《诸子集成》,体悟孔孟之道、老庄之学;
临郭熙《早春图》两遍,得其“蟹爪枝”树法; 泛临《史晨》、《乙瑛》、《曹全》、《张迁》等汉碑; |
1990年 |
临范宽《溪山行旅图》两遍,对其笔法、章法,即山水气势表现颇有所悟;
年底,与美伊到南华寺探梅,得诗一首; |
1991年 |
临董源《夏山图》对山水画苍浑之气及用点之法似有所得;
意临石溪、石涛,对二石苍老之笔、淋漓之墨,颇能上手; 临《礼器碑》; |
1992年 |
临李唐《万壑松风图》,对斧劈皴画法及用笔节奏,有所领悟;
|
1993年 |
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攻读山水画专业研究生,师从画家赵步唐教授;
再次临《早春图》; 与美伊夜登华山,晨观日出; |
1994年 |
到剑门关、宁强等地写生,有《剑门关》写生手卷、《米仓山》等写生作品;
与同学在美院校内举办写生画展,刘文西院长观展后题词“美在自然本身”; 第二次上华山,并有写生画稿; 反复临写《乐毅论》及《毛公鼎》; 入户县八里沟写生,得《春风扶苏》写生长卷,画题为赵步唐先生所题; 观赵步唐为日本学生示范画菊,以其法作菊花图; 进太白山写生,得画十余副; |
1995年 |
为搞毕业创作《登临西岳》,独自三上华山,以五张六尺宣拼接成大尺幅,营构毕业作品;
读《黄帝阴符经》,以“宇宙在乎手”作毕业论文主题,谈山水画“中得心源”等创作问题; |
1996年 |
经过半年时间,完成了毕业创作;
是年七月,从西安美院毕业,分至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系,教国画、书法及中国美术史等课程; |
1997年 |
拜访石鲁夫人闵力生,先生以石鲁《学画录》相赠;
携妻儿北上,却蜗居陋室,于是,拟对联自嘲:“闻鷄起舞,用餐品茗,谈笑常来二三子;闭户读书,挥笔戏墨,绕膝惟有六龄儿。”小小寒舍集起居、用餐、会客、书房、画室及儿童游戏室六种功用。居秦地,想“秦王扫六合”,于是戏得横批曰:“六合书屋”,是为斋名。常临《兰亭》、《圣教》、《玉版十三行》等二王法帖,读《王右丞集》,作《王维(山居秋暝)诗意图》。 |
1998年 |
读何海霞先生画语录,撰写《(海霞散记)蠡测》研究文章;
|
1999年 |
拜访老书法家卫俊秀先生;
作《四君子》、《墙薇不语黄花笑》、《牡丹图》等花卉作品; |
2000年 |
读石鲁《学画录》,撰写《石鲁(学画录)管窥》研究论文;
被调整住房到临街处,日夜常有“车马喧”,于是,居室为“无暄斋”; |
2001年 |
为庆祝建党八十周年,联络陕西师大五位教师,举办书画作品联展,受到陕西美术界普遍关注;
|
2002年 |
与书法家曹伯庸常有交往,并互赠书画作品;
仿明四家画法作山水,“粗沈”放其笔,“细文”致精纯,对文衡山“圣教体”行书用功尤勤; |
2003年 |
到武当山写生;
学“细文”法作《白云出岫》,仿仇十洲青绿法作《夏山苍翠》; |
2004年 |
到秦岭红河谷写生;
以《兰亭》、《圣教》为宗,泛临历代行草书,取精用弘; |
2005年 |
到太行山郭亮村写生;
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从长安画派谈起》; 在《文艺研究》发表论文《有无相生:作画及品画》;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策划“长征,写生”活动,组织陕西师大美术学院五位教师重走长征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并举办写生作品展,得到专家肯定和观众好评; |
2006年 |
到黄山写生,得《黄山烟云》长卷;
担任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继续组织长征写生活动;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了70周年,与5位画家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隆重举办“江山万里行”国画写生创作展,《红军长征第一山》、《沙洲坝》、《泸定桥》、《青城山写生册》24桢、《黄山写生八条屏》、《白云出岫》、《溪山夜雨》、《佳县香炉峰》等五十余幅作品参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品《秋山高隐》、《月光如水》,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 |
2007年 |
特邀参加陕西省文化厅举办《陕西当代最具收藏潜力画家提名展》,作品《春耕图》、《终南雪雾》、《秋山揽胜》参展;
提名参加“名城·名家·游学·游艺”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西安·安阳行”艺术考察、写生活动,以著名画家赵振川先生在太行山石板岩下,探讨山水画创作等问题。作品《巴山春晓》、《春江水暖》、《忆江南》等在安阳展出; 参加《终南转苍翠——陕西当代中青年国画新作七人展》,作品《终南雪霁》、《荆溪》、《惊起沙鸥一片》等二十六幅作品参展; |
2008年 |
第三次到黄山写生,得《黄山西海门》长卷画稿;
参加“澄怀味象一一陕西中青年画家七人作品展”; 喜迁银杏坡新居,常闻风吹万窍,得画室名曰:“天籁山屋”; |
2009年 |
在西安美术馆举办“艺林漫步——徐步作品展”,作为首次个人画展,带有一定总结性,因此,山水画作品分临摹、写生、创作三部分展出,还有少量花卉作品,共二百余幅;
|
2010年 |
参加“陕西中青年八人作品展”;
|
2011年 |
正月,参加“长安画派辛卯迎春展”;
仲春,第二次到浙江仙都写生; 暑假期间,陪导师赵步唐先生夫妇游江西三清山、庐山、井冈山和三百山等风景名胜,得记游写生画稿数十幅; 金秋时节,带研究生往太行山写生,寻访荆浩隐居处,作《洪谷秋云图》,创作巨幅山水《南岳苍冥图》; 深秋之际,于西安亮宝楼美术馆举办“艺林漫步——徐步山水画展”,展出巨幅山水画《庐山高》、长卷《黄山西海门》等百余幅作品; |
2012年 |
5月,到雁荡山写生,得《雨后雁荡石泉飞》、《白云邀我至剡溪》;
6月,到太行山写生; 11月,参加《长安精神——陕西中青年国画作品展》; 12月,作八尺四季山水图,写顾恺之诗意,即“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12月,应邀参加《长安之重——陕西当代中青年优秀作品展》; |
2013年 |
3月,应国家文化部及旅游局邀请,参加《美丽中国·文化长安——陕西书画家代表团》,到日本长崎举办画展,并与日本书画家进行交流活动;
5月,第四次上黄山写生; |
2014年 |
6月,“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换界,被选为副主席,同时,本人多年奉行艺术主张:“挖掘传统深度,开拓生活广度,蓄养心源高度”,也被研究会同仁所接受,成为协会“宗旨”;
7月,在西安市民族文化馆作学术报告会,演讲题目为“山水画创作‘三度’论”,生动而具体地阐释了“挖掘传统深度,开拓生活广度,蓄养心源高度”这一学术主张; 11月1日,在西安市“皇城美术馆”隆重举行“徐步山水画展暨《徐步山水画集》首发式”,画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副主编赵权利主持,著名画家赵步唐、梁耘、万鼎、石朴、范桦,评论家李廷华、张渝、刘天琪,书法家王蒙、张红春等各界朋友和我校师生三百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及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1月1日,应邀参加“笔墨·根脉一一陕西国画名家书法作品展”,小楷《道德经节录》、行书《自作诗》、大篆《毛泽东词》参展;
2月,携美伊赴泰国旅游,经印度洋大风大浪,看普吉岛日出日落,得海外风光画稿六、七幅; 4月,带领学生到四川光雾山,开展“创作实习写生教学”,与学生一起体验对景创作,思考气韵、笔墨与丘壑如何能兼到等问题;光雾山,有光有雾,光雾之中,浓淡干湿,疏密虚实,颇有韵致,而山势之峥嵘,水流之激越,草木之欣欣,云烟之变灭,都是笔墨气象,范华原“吾与其师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岂虚言哉?但见白云深处,流水人家,师生共赏其乐也融融,此行前后近十日,得画稿二十多幅,得诗二首,其中五绝一首:“若有涧流音,依稀草木深;晚风吹不断,山鸣水亦吟”七言一首:“川行晓雾化平畴,忽见青山起蜃楼;八蜀险关天郁郁,米仓古道水悠悠;云中犬吠如敲磬,窗外鸡鸣若拨篌;不记红尘心乱事,仿佛仙乐与天游”分别题于学生习作之上; 7月,组建“山水望长安一一国画写生团”,并开展“山水望长安国画写生团赣、湘、黔、滇行”写生活动,分别到江西石城,湖南九嶷山,贵州梵净山,云南鸡足山等地游览写生,历时一月月余,得画稿八十多幅,游记一篇; 10月,携美伊远游欧洲五国,即法国、徳国、瑞士、意大利及梵蒂纲,饱览异国情调,感悟中西文化差异,写《旅欧散记》,也在阿尔卑斯山勾勒数图; |
2016年 |
1月,与美伊前往越南岘港旅游,感受南亚风情;
2月,为迎接农历猴年,自拟春联,上联为:“千年筑梦,花果山中修正果”下联为:“万里来风,天池水上荡心池”横批本为“金猴闹春”,虽有喜气和年味,但略显直白,邨儿建议用“石破天惊”,不禁拍案叫绝; 4月,带学生前往天姥山写生,感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意,得画稿二十余幅; 5月,陕西国画院“山水画院”成立,被聘为该院画家; |
艺术风格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