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拍品信息
作者 | 王銮 | 尺寸 | 19.5×26cm×24 |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暂无 |
估价 |
RMB 100,000-200,000 |
||
成交价 | --- | ||
专场 | 中国书画精品专场 | 拍卖时间 |
2020-12-21 |
拍卖公司 | 四川重华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20 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题识: 1.《沧浪渡》在均州城北,凡北来者必经此渡汉。昔从舅氏学画,摹得此册,以誌不忘,后游学粤、游燕、游楚、游滇,皆携藏行,篋阅二十余年。适咸丰辛酉岁经兵变,书画遭失殆尽,幸此册尚存,只缺此片,金秋忆仿之補成全璧,问周氏原本失去多页矣,余留此临本,亦劫后一灵光也。同治九年,庚午九月二十九日,子和并记。 2.《周府茶庵》明汴藩建当入山孔道,往来者皆寄宿焉。门临剑水,长松夹道,庭有丹桂四株,大可合抱桂子,累然有道人问梅能诗。 3.《玉虚宫》 在山之东麓,宫殿巍峨,丰碑山归然记胜朝开山功德,然亦荒落。 4.《老营宫殿》为教匪所毁,仅存钟鼓,楼旁一小寨道人居之,又一寨在道旁山顶,若井阑然望其宫名,土人称之以此。 5.《回龙殿》在老君殿下,云沐驸马以山势险峻,预建于此。成祖竭天下财赋,以建武当,终未尝一临幸焉。 6.《磨针井》入山第一景也,适与天柱诸峯相对。日光照耀望诸峯,若冰玉削成,土人曰:昨夜山中已飞雪矣。 7.《老君殿》 上山再宿,下山可不宿行者。每饭于此,山极陡峻,树多橡栗,道人赠余四叶参。 8.《太子坡》在卷旗峰下,山中稍平坦处,庙范明成祖藩邸,时像故名成祖未尝为太子,其说不经入山再宿此一宿也,自坡以上不堪与骑,须乘小竹兜以行,有张道士年八十余,与谈似有元理。 9.《剑河》天柱峯之水一出郧阳;一出均州。河为山南之水。所汇归处沿溪行,上下十八盘地极阴森。 10.《紫宵宫》张三丰栖隐处,宫已荒落,有古松一株。凌霄花缠之,斑斓可爱,云:是三丰手植,回视来径已半没白云中矣。 11.《南岩宫》适当山之中石多砢礧,殿宇宏丽,再宿处也有捨身岩、洗心石梳籹楼明驸马沐昕,丹书南岩二字勒石,是日岩以南晴南岩以北雨故画中及之。 12.《雷神洞》 亦卖药处,诸洞上下不能相语,惟此略闻人声,盖两峯对立山鸣谷应故也。 13.《金仙洞》洞在山腰,峭壁千仞上有楼观,悬长绳卖丹药。上下适转轮,过客至亭中,道士则烹茶及火具置叵罗中,坠以下。药名书小竹签,繋青蚨签上,即知所买药。辗而上,顷刻复下濒行,置茶具叵罗中,能自取之。黄龙、五老、雷神诸洞皆然。 14.《榔梅祠》 古木三本,上千云霄,一似杉;二似罗汉松。而本似桧旁多蜡梅,祠甚小殆祀树神者,明嗣教真人张守清进榔梅三十枚,不知何物。 15.《黄龙洞》谢天地遗蜕存焉,谢天地者,不知其姓氏,见人但说谢天地三字。 16.《头天门》有绰楔题曰太和仙境,山脊望二天门石级如悬崖瀑布,自天直下三千尺。 17.《二天门》洗心桥石磴如梯,两栏皆缠铁索,便人扳援。至此虽小竹兜亦不能京矣,以布系腰籍人牵挽而上。 18.《三天门》坡陀盘纡势,极陡险。设有汛房,道士迂客于此。 19.《五老洞 》五峯并峙或名焉,云见五老人围棋于此,道人附会之说耳。 20.《落帽峯》在天柱峯前,相传汉前将军戴甑生仙去,落帽于此。實则山形如帽耳,俗呼三山为香炉蜡烛峰。 21.《飰鸦台》在皇经堂侧,乌鸦千百飞翔,台前施之食,能翻空攫取云,见有红咮者。吉暮则归栖南岩以下,树木避天风也,时宿皇经堂,夜半闻笛声,月明雅噪亦不尽然,见星宿下垂,如乳上若有柄。 22.《天柱峯后》殿背有一石,可登眺俯瞰豫楚诸山,如蚯蚓蜿蜒、虺蛇屈伸。黄河如带汉水若线。惜目力不过三十里余,觉迷漫一片。 23.《天柱峯顶》围以紫金城殿,用亦铜铸,恐为天风所吹也。前为小莲花峰,元时所铸铜殿移置其上,城东西北三门皆闲。下临绝壁惟南门可入,旁有灵官殿亦铜铸。乙未冬十月客次厦门道署,临芸皋舅氏武当纪游二十四图并録题句,子和王銮。 24.《自在庵》松竹潇森门境幽。绝有郭道士淳章,者性豪侠好善。少年曾集众设寨,御教匪人。比之房长呼为郭胡子,为舅氏言入山寇,携四两盐胜携三斗米。凡草木叶着盐皆可煮。 题跋:屡劫重光记,王鑾,字子和,浙江人,清道光乙未(一八三五)冬于厦门道署,其舅氏周芸皋处,临摹得武当山二十四景后,游学粤、燕、楚、滇,皆携藏行,篋阅二十余年。适咸丰辛酉岁经兵变,书画遭失殆尽,独此册尚存,但失沧浪渡一页,于同治九年庚午(一八七0)秋,回忆补仿而成,全璧作者自叙云闻周氏,原本失去多页矣,余留此临本,亦劫后一灵光也。 余祖传此册视同瑰宝,后值日寇侵华(一九三七)携此颠沛流离于浙、赣、鄂、湘、桂、黔之间辗转,经年始抵重庆,沿途流亡,迭遭空袭,死里逃生,行囊尽失,惟此册身影不离,的未遭劫,不久陪都又遭敌机惨绝人寰大轰炸,此册随携入洞,又逃一劫,解放后又遇时年动乱,破四旧,被查抄,幸分割迷藏得,免浩劫,今重装成册庆復,旧观劫后灵光洵非灵辞也。余已耄耋之年,目不听视,手不听使然,对此四劫之后,仍得重光 ,不可不记,涂鸦贻笑,在所不计也。 钤印:王鑾印、王、鑾、王印、子和、子和书画、富春王鸾、古云氏、阿陛 |
|||
说明 | 王銮(1817-1890)一作鸾,字子和,清富阳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义祖,能书善画,颇有文名。王銮从小受富春山水熏陶,又经其祖父指授,初解画理。少年时期,随其舅父周凯游金、厦,涉台、澎,饱览江山丘壑之美,画艺大进。归故里后,闭户习画,不问世事,“松花砚边落,闲来枫书眠”,以书画自娱,其亲朋大多跻身仕途,“而銮不慕荣利,足迹未尝人公门”,被人誉为“品致高洁”。王銮画学周凯,追踪元、明诸大家。早期作品工细秀丽,后转写意。山水大多取材本地风光,清丽萦合,有引人入胜之妙;人物多描绘名士、隐逸,造型生动,刻划入微;花鸟设色艳丽,生意勃然。尤擅画牡丹、翎毛,人得尺幅,如获拱璧。后人评其画曰:“墨法既妙,设色更妙,沈雄奇秀,兼而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