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97 清乾隆 铜带盖原座钵式炉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 尺寸 31.5×19.5cm
作品分类 工艺品杂项>铜器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RMB  6,800,000-8,800,000
成交价 ---
专场 华夏遗珍 · 中国古代艺术 拍卖时间
2020-12-21
拍卖公司 北京华夏天天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华夏拍卖(深圳)2020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出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页212,图136
2.《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图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年,页67,图179
3.《宝器飏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页73,图27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说明 来源:杨炳祯旧藏

展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
2.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3.宝器飏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

此炉造型浑圆,器型见载于明代吕震等撰成的《宣德彝器图谱》中之“大钵盂炉”。钵系佛门法器,释迦牟尼手托钵盂,广种福田,此炉当属佛教供器。钵盂炉者,《宣炉谱》二十卷记载,钵盂炉分大、中之别,大者仿“填漆大钵盂”式,中者减半,铜为八炼,广赐寺院。炉身通体光素,古朴庄重。皮壳古雅,外壁锈色斑驳,下暗藏金色,以精铜为材,铜质细密,敲之悦耳,抚绵柔腻,滑润沁心。底款“乾隆年制”篆书款,篆体字形修长,波磔清晰,锋利而均称,字面平整,字结严谨,款识旁边双龙围绕,罕见之乾隆年款,当为宫廷造办处铸造。
钵盂式炉,原配盖钮,时经久远,保存完好。拨腊法铸制,束口丰肩敛足,有原配束腰壶门承座,线条圆弧流畅,造型典雅端庄;口沿起阳文一周,饰卷云纹,卷云上下两层,朵朵相连,陶铸精美;盖面隆起,钮为束腰仰覆莲花座,座上托着龙纹。除莲花座外,全盖镂雕,盖面饰江海蛟龙,动感十足;丰肩束足之弧线颇为优雅,庄重贵气,皇家风范;底心方框内阳文“乾隆年制”篆书款,铭款浇铸匀净清晰。器表原本色呈赤霞红,如秋天之红叶;铜质地细密,炉内外打磨光滑,藏奇光,铜质宝光灿然可比良金,器壁厚薄适中,重量分外沈甸;贵得精铜铸炼所致。
雍乾时期,中国冶炼与加工技术空前成熟,铜亦广泛使用,清宫廷用以陶铸佛像、铜炉等器皿,故此炉铜制精美,工艺精妙。此铜炉的铸造,加入名贵金属,铜在明代宣德年间称绝,当时选用暹逻国所贡的风磨铜佐以锌、锡等贵重金属冶铸,熔锻达十二炼才准铸器,因此每斤铜液冶烧到十二炼时仅剩四两精铜,所以铸出的宣德炉铜质格外精美,而“风磨铜”在清代已研制出与之相似的成分,至乾隆时期铜的制作技术成熟,铸造工艺亦精;其匀洁明亮,色皮便显出宝气内涵珠光外现的神采。
此炉体形庞大,造型典雅端庄,为宣德炉式中的传统“钵”式造型,器型见载于明代吕震等撰成的《宣德彝器图谱》中之“大钵盂炉”。钵炉精铜铸炼,器型丰硕,炉底开框内铸“乾隆年制”篆书款,罕见少有,独一无二。

人已赞赏
拍卖记录

-- 0170 清嘉庆 粉彩神仙像一对与胡人烛台一对

2021-1-2 11:40:16

拍卖记录

-- 0025 PP百达翡丽复杂功能时计系列7121J 型号7121J-001

2021-1-2 11:40:2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