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尺度 | 姬子:墨道无相归于圆融

姬 子

JI ZI

 

原名王云山(1941-2015),河北宣化人。研究山水绘画迄今五十余年,2000-2015年生活、创作于北京。

 

出版物

《水墨的“逻格斯——姬子墨道山水为中心的研究》,高从宜、王肖苓著,广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姬子——墨道法相》,王春辰 编,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

《姬子——艺术评论文集》,王春辰 编,2015

    

个展

2018 “姬子:精神之旅”,白盒子艺术空间,纽约,美国

2017 “姬子:精神之旅”,怀斯曼美术馆,明尼苏达,美国

2015 “回到元初——姬子水墨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东

2015 “以神观象”——姬子个展,金鸡湖美术馆,苏州

2013 “无界追求”姬子作品展,上海外滩二十二号艺术中心

2012 “高山景行”,泛空间,北京

2012 “天问——姬子水墨个展”,在3画廊,北京

2010  姬子水墨个展——当代水墨空间,宋庄,北京

2009 “墨道法相”——姬子个展,798艺术区,北京

 

联展

2017 “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武汉美术馆

2015 “民间的力量——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2014 “未来的回归——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展”,美国布罗德美术馆,密执根州

2014 “水墨:禅或革命展”,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夸特斯美术馆,明尼阿波利斯

2014 新疆第二届国际艺术双年展,新疆昌吉文博馆

2014 “精神如山——中国当代艺术展”,香港艺术门(Pearl Lam)画廊

2013 “自在与自然——九人艺术展”,上海明圆美术馆

2012 “自然——首届意中当代艺术双年展”,米兰,意大利

2012 “卢浮宫归来——中国水墨北京巡回展”,环铁时代美术馆,北京

2012 “中国水墨百年”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邀请展,巴黎

2010 “作为生命的艺术——乐山当代艺术邀请展”,四川

2009 上海林州水墨双年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艺术展,北京

2009 “同行——德中当代艺术展”,武汉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9 “水墨记事”,伊德艺术空间,酒厂国际艺术区,北京

2009 “笔意——中韩绘画交流展”,北京

2008 釜山2008国际现代水墨画展,韩国

 


姬子的“自然图示”

——王春辰谈姬子

库艺术=库:古老经典的命题需要依靠不断的创新来将其激活,例如“天地”、“道象”“虚空”等等都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精神旨归,但也在后世的重复中走入模式,成为一种说辞。姬子先生的艺术是否可看作朝向中国山水精神源头的创新之旅?

 

王春辰=王 : 中国山水绘画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概念、语言和图式都越来越沉淀为一种程式与模式,类似“天人合一”这样的概念已经失去具体所指。姬子受惠于当代新的文化知识的传播,否则他不会追溯到原初概念发生的时期。文明程度不能简单以物质性作为标准,如果深入历史去研究,你就会感受到千年以前——当然也包括埃及文化、希伯来文化——那个时代的人对世界的解读和认识是如此的深厚博大,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到今天也解读不完,可以说,历史之谜是永远解读不完的一个过程。

 

姬子多年来一直研读中国经典著作,而且持续修禅,他的绘画是自己的真实体悟。另外,人生际遇,社会变迁的体验对姬子也有影响。但他的作品不是直接描摹外在现象,而是把对人世变迁的感悟投注到天地大美之间,并从中产生一种超越性价值和超验意义。

 

姬子是在生命中的人,是始终身处社会运动状态中的人,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存在的一个更大的系统。历史上很多伟大艺术家的人生际遇都是悲剧性的,但他们创造的艺术却是伟大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获得伟大的感知,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甚至有时是不得不如此。

 

库:中国山水艺术在于天、地、人之间关系的玄思,而失去了这样的精神维度则山水只能沦为装饰。人何以在天地间安身立命?这是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都要去回答的问题。是否可以说姬子先生重新赋予山水绘画以庄重肃穆的精神气度?

 

王:传统文化的内核需要在一个更大的文化包容性的前提下,才能够真正复活它合理的内在价值。今天有人去画一幅青绿山水当然可以,但是如果在哲学思考、天地体悟上和山水文化的本质没有关系,那就是一张风景画而已。中国人讲究敬畏天地,古典哲学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今天讲“可持续发展”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对于自然山川你怎么理解?有没有把自己的理解投射进去?在作品中不是模仿自然外貌,而是那种精神状态能否使人感受到一种时空造化的气象,使人在作品前对自然产生敬畏感,变得谦卑。

 

在这个意义上,姬子的作品已经走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他是用一种解构性和再造式的方式,进入到最古老,最原始,最本质的一种体悟,正如他所说:“大笔无痕似有痕”,这种对“道”的体验和描述就像“大美无言”“大音希声”一样,恰恰是中国文化的特点。

 

库:当今科技上可探索火星,下可聚焦量子,微观与宏观的视界早非古人的冥想可以企及,姬子先生抓住当代人的视觉经验,将之融入山水母题,这是否也是姬子先生能够推陈出新很重要的时代契机?

 

王:在某种意义上,姬子的绘画可以不叫“山水”,而可以说是“自然图示”,为自然造像,它自然可以扩大为整个宇宙。姬子始终在追求一种永恒的价值,在他后期20多年的创作中,都不是完全取景于自然,从他自己来讲,是一种“道中山”。古人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还是一种“心中山”,但姬子画中的景象在自然中根本不存在,它不是一个可以看到的图像。他画的不是山水,而是自然,甚至宇宙。人,自身也是一个宇宙。

 

库:姬子先生的绘画则有时放弃山水具体形貌,将山水与天地的形而上下融为一体,山水即是宇宙,即是时空。这是否也可看作是对山水文化的一种现代性凝视?

 

王: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种现代主义艺术都介绍进来,当时的年轻人也做了很多现代主义的实验和尝试,这也触动了姬子,他一直有创新的意识,他很清楚:第一,不能仅仅回到传统,而要有个人的语言风格;第二,虽然现代艺术对他产生了影响,让他知道艺术可以自由发展,也做了很多抽象形式或材料的水墨实验,但他认为真正的创造不是来自于偶发的效果,而应来自于艺术家的身体和生命体验;第三,他开始阅读中国的古典哲学,比如老子、庄子、佛经等等。因为1949年以后中国古典学问的脉络被中断了,没有人再把读“四书五经”作为生活的日常。当他开始重新去读这些书时,思维一下被打开了。

 

姬子的艺术经过了一个很艰难的实验过程,没有来自外在的社会要求,而完全是他的生命本质要求他这样去做。2018年他的作品在美国展出,很多人说姬子是中国真正的前卫艺术家,因为他在社会主流价值之外,用一生来践行自己的艺术,并且创造出一种从图式到语言的完整精神性表达,不同于所有其他艺术,不仅是中国,放在纽约也是前所未见,这就是真正的前卫。在研讨会上美国的学者说,姬子的作品提示我们,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不是唯一的现代主义的方法,姬子的绘画就是中国自身艺术系统现代主义的发展。可见,国际学者对于现代性的理解在开放性上是高于我们的,相反国内很多人仍然是带着有色眼镜,这是让我感到悲哀的地方,也是这些年来与国际交流所看到的一种对比。

 

从2009年第一次个展到今天还不到十年,姬子的艺术逐渐被社会、国际所知,甚至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都高于国内。一位美国学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花三年的时间专门研究姬子,写出专著并在德国出版,至今已经发行几千册。姬子生前一直处于艺术中心的边缘,但他不封闭,不孤立,只是他更愿意用个体的独立探索来证实自己的艺术价值。在今天来看,这种价值恰恰特别稀缺。

(请横向观看)

▲千里雪霁图二 145×366cm 纸本水墨 2010


墨道无相初释

文/ 姬子

艺术是艺术家使用物象(相)、利用媒介传达心灵的产物,同时也是激励、洗涤与拓展人类心灵世界的特殊存在。它净化人性、抚慰灵魂、鼓舞信念,旨向把握人类命运的归宿。

“墨道山水”意在探索研究一种新意识的水墨图式,延展到“墨道法相”,以求其内,再升华到“墨道无相”,是道的使然,是追寻艺术之演进的必然,是艺术修为的终极归宿,也指向艺术人生的圆满。

大道长风图 193×337cm 纸本水墨 2011

“墨道山水——墨道法相——墨道无相”是渐次递进、既有区别、 又有共同语义境界的形式表现,以大道精神、宇宙意识为统领,以观宇宙之法为化,以“天地人化一,道物我通悟”的观念修为,来表现宇宙大道精神。“墨道无相”以艺术的方式(绘画)来对话人类存在观念的哲学命题,再再升华。

它异于传统文人画,又异于近现代山水画,在墨道法相中,虽然有相,但已不是通常所见之相。有相,靠的是心,所谓“相由心出”。 无相,就是离相。要离相,首先要“伏心”,心被调伏,则无心,则无相,但又并非空无所有,这种有是更深层、更玄妙的大有。无相的无, 可理解为老子的思想“无为”,佛家的“空”。无为无不为,乃真为。空乃无上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是大觉悟,超越一切觉悟的觉悟。无上,至内无上,至外无相。觉悟了空,但此空体现大有、真有,非有非非有。无相是调伏了心的相,离相之相,无相之相,是与宇宙同化而为 一的大相。大象无形的相,非相非非相,似则似,是即不是之相,是真正的相。

▲道自然系列十三-新世界 248×124cm 纸本水墨 2008

人的本性本来就是无形无相的,它是清净恒常的真性。不仅人如此,万类也如此,无处不在。有,又无;无,又有,无有而无不有。这是一种超越,超越主、客二元对立,化为一体,无形、无相、无体。人是宇宙自然之子,人是大宇宙浓缩的小宇宙,天人一体才是本来的清净自性。

要想获得真正的相,必须“以宇宙观化”。宇宙是我们的大环境, 生命与生活的环境。这个环境的一切道理,老子总结为“道”。以道观化、以法观化、以宇宙观化,能化一切,何止艺术?以宇宙之道、精神,化开山山水水,化开大自然。石涛在其画语录中,开章便阐明了绘画艺术的统领之要:“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是宇宙、是道、是法。

通常在理解石涛“立于一画”的意思方面,一般都是说一幅作品从开始第一画(第一笔)开始,经千笔万笔,又以最后一画(最后一笔)完成。这实在是牵强附会,显得肤浅。这个浅显的道理,不是画画的也知道,否则,画怎么画出来?这样的理解,能给画家什么启迪?具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说。石涛天上有知,真囧笑无语。他既然提出太古、太朴、法这样的概念,自有他深刻的内容含意。他开章谈的根本不是有关画画的技术问题,而是一种对宇宙大自然的认识观念、思想,用今天的话说是属于哲学范畴的命题。

▲空间的终极测定三 249.5×124.5cm 纸本水墨 2013

在约140亿年前,宇宙尚未形成,中国古人称太古,一片混沌,一切未分——太朴不散。后经宇宙大爆炸,产生了引力,控制了万物的生成,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物质,形成各种星系(大约4000亿),无数无边,以自身的规律、法则运动,混沌散去了,也即太朴一散而法立。这个法立,并不是技术方面的方法,而是指某一空间的运行变化规律,即大法。中国古哲称“道”,是整体、是一。立于书写简单不过的一画的“一”字。一虽简又少,但却最多最大。因为一代表了宇宙整体,包罗了万物万象。既然太朴已散而法立,那么具体到地球这个小小的星球,天有天法(道),地有地法(道),人有人法(道);道有道法(道 家),佛有佛法,儒有儒法等等。但是,不管什么法,都不能背离整体宇宙之大法。宇宙大法即是宇宙大道。这种大道精神,应是人类的普世精神,于宇宙自然和谐相处——天地人化一,道物我通悟。

▲天光会聚 195×184cm 纸本水墨  2009

艺术需要艺术家心胸洞开,与整个宇宙通达起来,将自己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宇宙大道精神互相融通,与宇宙本体融为一体,超越有与无。人的真性与宇宙融化为无限,拥有无限的宇宙精神,而又一无所有,超越有限与无限。

墨道、墨道法相、墨道无相,重要之一是把时空观念拓展开来,通达无我,但又非无我。法相之中有无相,无相之中有法相。法无一体, 有非理性的存在,又有理性的存在。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即非象非非象--无相。佛家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恽南田曰:“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墨道无相归于圆融。

 

▲远空的玄日 195×185cm 纸本水墨  2010

人已赞赏
展览展讯

【艺连展讯】丝路新语:2018博鳌国际雕塑展在海南开幕

2018-4-7 16:58:22

媒体关注展览展讯

【艺连展览】亚洲最大设计博物馆今在杭州开馆 中国美院博物馆群新添重量级成员

2018-4-8 21:59:2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