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拍品信息
作者 |
-- |
尺寸 |
长11.3cm;宽9.3cm;高27.7cm;2796g |
作品分类 |
工艺品杂项>铜器 |
创作年代 |
明 |
估价 |
RMB 1,200,000-2,000,000
|
成交价 |
--- |
专场 |
吉光片羽 — 明清铜器专场 |
拍卖时间 |
2020-12-20 |
拍卖公司 |
江苏爱涛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20年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
说明 |
此铜尊盘口束颈,微折肩,圆腹下收,圈足外撇。口部粗细弦纹为饰,颈部嵌金银饰变形蕉叶纹和变形窃曲纹饰,腹部正反各饰四组龙纹,样式古朴庄重而富于神秘气息,刻画华丽精致而不失器物雄浑庄重磅礴之气,嵌金装饰又使兽面充溢灵气,于霸气之中流露精美华丽之典雅气氛。整器造型硕大,胎体坚实,取远古青铜器的造型,端庄凝重。刻划线条流畅细腻,排密严谨,兽面纹饰精美繁复,古韵十足。局部嵌以金银装饰,作红斑绿锈仿古韵味,与褐色铜地相得益彰以现华贵富丽之气。
参阅: 《赫赫宗周-陕西文明巡礼》上P116-117 西周晚期 梁其壶 《赫赫宗周-陕西文明巡礼》下P342-343 春秋早期 仲姜壶 《西清古鉴疏》第二册卷六至卷九 P330 周仲驹尊
中国之早期文化,事物相关者甚多,历朝历代,皆重礼乐。且自父系社会诞生了青铜器以来,尊、壶、斛等等多有相类之器,种类繁多。祭天祭地祭祖宗,少不了诸多礼器,且用途不同,所用礼器之形制、纹饰又各具特征。但是,在耳、足、口与诸多功用方面,却有着许多固定的格式。 此器原为酒器之属。三代之际,尊、斛、壶、爵、匜云云,皆为酒器。此器形制由三代之壶形器演变而来,初为壶时作盛酒器,以方形圆角为主,敞口敞足。大都有耳,方便运输,中腹诸样饰纹,也多是浮雕龙纹,此类器形自上三代至清代并无多大变化,只是不在专门制作盖子,而作陈设器存在。最具特色的就是龙凤耳,方形圆角,外撇圈足,从未改变。 今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梁其壶、洛阳博物馆藏青铜壶、以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仲姜壶三件早期形制之器物,现仅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作比较,以查异同。 西周晚期的梁其壶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1940年3月出土于陕西扶风县任家村窖,当为此件拍品之早期形制。梁其壶有盖,时做酒器之用,其双耳为象鼻兽首耳套环。当时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末期,是有大象生存的,《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黄河下游,泰山周围地区),周公以师逐之,至于江南,天下大悦”。河南的简称“豫”为象形字,意为人牵着象,这个字战国才出现,以上两点都说明,当时的中原地区是有大象的,而古人对象、龟、虎、鱼等皆有图腾崇拜,故象鼻兽首耳也在情理之中,梁其壶腹部饰窃曲纹,相对应的本拍品腹部的由窃曲纹演变而来的龙纹以及龙凤耳则是封建专治时代发展,王权日益强盛的产物。其口沿下之变形蕉叶纹,颈部的窃曲纹,与本拍品则如出一辙。不同之处仅在于梁其壶仅作酒器之用,以实用为主,彰显大气庄重。而本拍品作为陈设观赏器,以错金银,红斑绿锈装饰,增强观感的同时又不失古朴。 西周晚期的梁其壶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1940年3月出土于陕西扶风县任家村窖,当为此件拍品之早期形制。梁其壶有盖,时做酒器之用,其双耳为象鼻兽首耳套环。当时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末期,是有大象生存的,《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黄河下游,泰山周围地区),周公以师逐之,至于江南,天下大悦”。河南的简称“豫”为象形字,意为人牵着象,这个字战国才出现,以上两点都说明,当时的中原地区是有大象的,而古人对象、龟、虎、鱼等皆有图腾崇拜,故象鼻兽首耳也在情理之中,梁其壶腹部饰窃曲纹,相对应的本拍品腹部的由窃曲纹演变而来的龙纹以及龙凤耳则是封建专治时代发展,王权日益强盛的产物。其口沿下之变形蕉叶纹,颈部的窃曲纹,与本拍品则如出一辙。不同之处仅在于梁其壶仅作酒器之用,以实用为主,彰显大气庄重。而本拍品作为陈设观赏器,以错金银,红斑绿锈装饰,增强观感的同时又不失古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