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拍品信息
作者 | -- | 尺寸 | 高19.5cm;长13.7cm;宽8.9cm |
---|---|---|---|
作品分类 | 佛教文物>佛教文物其它 | 创作年代 | 清乾隆 |
估价 |
USD 30,000-50,000 |
||
成交价 | --- | ||
专场 | 雅古集珍 - 2020冬季重要亚洲古董艺术品专场 | 拍卖时间 |
2020-12-19 |
拍卖公司 | 美国加州亚洲艺术品拍卖公司![]() |
拍卖会 | 雅古集珍 - 2020冬季重要亚洲古董艺术品拍卖会 |
说明 |
来源:洛杉矶显赫私人家族收藏,20世纪早期其家族购于奉天省(今辽宁省沈阳市)
六品佛楼是清宫重要的建筑形式,其重要性在于这种独特装修的佛楼一再出现,反映出乾隆帝对这种建筑及其内部陈设思想的重视和青睐。六品指的是藏传佛教修行所必须经过的六个次第(阶段),即般若品、功行品、德行品、瑜伽品、无上瑜伽品父续、无上瑜伽品母续。每层楼上供小佛像,下层供佛殿和唐卡。每座六品佛楼共七间,除中间一间上下供佛与宗喀巴大师像外,其余六间分别代表般若品、无上阳体根本品、无上阴体根本品、瑜伽根本品、德行根本品、功行根本品,以契合藏传佛教黄教所主张的显密兼修、依次而行的思想。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1758-1783),清宫先后修建和装修的六品佛楼达八处之多,紫禁城内有其四:建福宫花园内的慧曜楼,中正殿后淡远楼,慈宁宫花园内的宝相楼,宁寿宫花园内的梵华楼;长春园有其一:含经堂西梵香楼;承德避暑山庄有其三:珠源寺中的众香楼,普陀宗乘寺大红台西群楼,须弥福寿寺妙高庄严西群楼。目前,只有紫禁城里的梵华楼中的絶大部分佛像、唐卡和佛塔,甚至法器保存至今,其它各处或毁于战火;或毁于火灾;或楼虽在,内中一切供器佛像、佛塔已荡然无存;或文物流散在外,难获镜圆。乾隆时期的佛像制作与康熙、雍正时期并没有本质区别,但是由于乾隆帝本人对于藏传佛教的理解较其祖父两辈明显深入,所有宫廷造像与法器的制作在规模和品种上均有重大的突破。他试图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庞大而复杂的藏传佛教神系构架,了解其神格,而并非只是机械的照搬照抄,希望做到原汁原味,符合教义,同时具有审美趣味。乾隆帝的大一统思想及其个人的审美趣味给清宫藏传佛教造像的制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大持金刚又名金刚持,为释迦牟尼佛演说密法时化现之形,于藏密之中至为重要,乃藏密诸派共同修持之本尊,时轮金刚续视之为本初佛。此尊菩萨见肉泥金彩绘,以造办处造古工艺装饰,双手交叉置于胸前结金刚吽迦罗印,各持金刚铃杵,头戴五叶冠,发髻高耸,耳后有束发缯带,面带笑貌,慈祥宁静。其上身袒露,肩披帛带,下着裙佩,饰耳璫、项链、臂钏、手镯、脚镯,全跏趺坐于单层莲花座上。莲座上沿刻“大清乾隆年敬造”,下沿刻“大持金刚”,背部刻“无上阳体根本”。 指明此尊曾供奉于清宫某六品佛楼西壁第二层第二龛。检閲相关文献,来源六品佛楼的大持金刚菩萨存世十分少见,历届拍卖中从未出现过,此尊为首次露面,其历史及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Representing vajrapara, the figure seated atop a lotus stand draped with pendant tabs, holding a ghanta in the left hand and a vajra in the right, wearing a flowing dhoti, shawl, necklaces, earrings, and five point crown behind rises a tiered topknot, the flesh and face cold gilded, the front pedestal cast in relief in a rectangle with ‘Da Qing Qianlong nian jing zuo’ above four characters ‘ Da Chi Jin Gang’, the back engraved with ‘Wu Shang Yang Ti gen Ben’, the base sealed with original copper plate engraved with double vaj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