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王士祯(1634~1711)
张榕端(1639~1714) 刘琰(1651~1712) |
尺寸 | 28.5×28.5cm×10 |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书法 | 创作年代 | 暂无 |
估价 |
RMB 250,000-350,000 |
||
成交价 | --- | ||
专场 | 《明清忆韵》——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专场 | 拍卖时间 |
2020-12-14 |
拍卖公司 | 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20年秋季暨十周年庆拍卖会 |
出版:《书翰留韵》P12-26,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7月。 | |||
题识: 1.平生不愿觅封侯,但了此心足罢休。一缕青锋留直道,千年碧血隐荒丘。贯日精忠人易见,凌霜气节恨难收。欲识先生不朽处,山常峙兮水常流。黄山刘琰拜题。钤印:刘琰、琬父、读中秘书 2.一世贞心万古雄,应于青史表遗功。从客抉齿完名节,慷慨衔须见烈忠。魂压怒涛翻急浪,剑埋冤血起腥风。白鸥亭下英灵在,化作啼鹃泣宇中。恭颂梦翁毛老先生,张榕端。钤印:张榕端印、子大氏、朴园 3.当年给谏辞青琐,冦起三秦日跳梁。九庙旋惊飞野火,孤臣莫讶失岩疆。头胪竟与河山碎,气节留为日月光。异代馨传毛副使,应将殉难比睢阳。明季流冦由秦入晋,太原失守,副使毛公以身殉焉,今其冢嗣孝廉石胄持殉难传征言,三复其事,深为嘉叹,因以四韵遗之。新城王士禛。 4.城头云黑日,门外马黄时。戌塞狼烟炽,岩疆卵势危。无从连夜缒,徒叹老王师。志决河山壮,身同社稷隳。永心凌汉表,刃血溅君麾。赴死闺中妾,全生膝下儿。魂惊麦渐渐,魄落黍离离。仰上雎阳在,还歌正气词。恭曾梦石先生殉难。华山年家子张曾庆。钤印:张曾庆印、解元太史、奉云楼 5.梚枪夜亘乾坤裂,事去心还热。羞他妇妾满疆场,谁是肝肠冰铁鼓衰力。尽欲支倾厦,空呕先生血。千秋正气完臣节,嗟淑配,俱沉灭。中原回首哭神州。惨淡露迷秋月。青编吊古,短歌成处,愿续西台末。读郑州毛先生殉难传调寄御街行,琅琊后学王者臣。钤印:元燮、王者臣印 6.一木难支大厦倾,妖气席卷太原城。临危顿洒忠臣血,报国常悬副使名。井底芳魂同赴义,军中弱子幸全生。缅怀往事钦余烈,史册煌煌百世荣。览毛先生殉难传有感而赋,牟□冉觐祖。钤印:冉觐祖印 7.文章事业有人同,大节千秋论始终。为国捍城心似铁,忘身就义气如虹。晋阳白叟余遗爱,郑国青松傲晚风。圣代只今传信史,光扬彤管借孤忠。里言恭颂梦石毛先生,王之枢。钤印:王之枢印、恒麓 8.晋阳宪副毛公殉难诗:咸阳烽火撼金瓯,正是孤臣尽节秋。报国有心悬北阙,思君无路恸西州。白虹一道中原恨,碧血千年汾水流。圣代阐香传信史,忠魂从可慰松楸。浙西后学沈三曾拜稿。钤印:三会私印、沈氏允斌 9.镇云边月锁津楼,烽火飘飘四塞愁。一片丹心恒□壮,满腔碧血大河流。身殱锋臣当镐辱,魄落泉台恋主忧。板荡谁维三百载,天教亮节贲千秋。龙眠张英。钤印:张英 10.寇深孰与共安危,飒飒疾风劲草知。欲奠河山凭黑子,拟扶日月剪妖旗。呼天壮气城倾会,为国丹心血尽时。自是芳名留汗简,纲常未许懦夫持。楚鄂胡润稿。钤印:胡润之印、字沔九号京蒙 |
|||
说明 |
注:这套书法册页为清初名公王士祯、李光地、张英等为明末“甲申之变”殉国忠臣毛文炳所作的颂诗,毛文炳其人在《明史》及《河南通志》。有传。 简介: 1.毛文炳,字仲弢,号梦石,丁卯举人,崇祯戊辰进士。初任寿阳县知县,次任榆次县知县,擢礼科给事中,转宁夏灵州兵备道。在任期间正直敢言。崇祯癸未1643年擢山西按察司副使,分守冀南道。这一年年底,又转任蒲州道。但在将要启程的时候,晋王朱审烜以保障重地而挽留他,而他以人臣义不避难慨然留守太原,协助巡抚蔡懋德治战守之具。甲申二月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军进逼太原城下,蔡懋德、毛文炳等督吏民悉力据守,昼夜不懈,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就擒。据史籍记载:“公被执贼胁之降,不屈。强之食,挥于地。次日,贼帅据晋府,押公入见,欲官之。公骂曰:汝贼僭号,设官贪财,货污妇女,炮烙绅衿,发掘陵墓,天人共愤,老夫恨不能磔汝,乃反欲汝从耶?遂遇害。观者皆为之泣下,贼亦心恻之,传令亲者收其尸领棺葬。”当时听到毛文炳被杀之后,其妻赵氏、妾李氏也都投井而亡。其妻赵孺人投井时,其子毛兆梦年十一岁,“孺人手携之将共投,老仆戴守经泣随其后曰:主人不可以无后,请得留公子。孺人乃释手。”这才保住了毛兆梦的姓名,后来老仆戴守经料理了主人主妇的丧事,并将小公子毛兆梦带了出来。这件事在当时影响极大,毛文炳在明代受到崇祀乡贤的待遇,到清朝又赐谥节愍。毛家幸存的毛兆梦字石胄,号右民。后曾任浙江嘉善县知县,颇多善政。他认真梳理先人遗迹,将其父在世时所写奏疏等整理付梓,并遍请当时名公题诗作颂,“一时之名公巨卿歌咏太原节烈者,编次成帙,光诸梨枣,期传诵于无穷,而副使公于是不殁矣。”本套册页即当时所遗留的手书真迹,实为难得的史料。 2.王士祯(1634-1711),山东新城人,常自称济南人,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 3.张英,清代官员,清康熙二年(1663)中举人,六年中进士,相继任《国史馆文略》、《大清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和《平定朔漠方略》等总裁官。 刘琰(1651-1712)清代官员、诗人。字公琬,号介庵。今阳谷城东八里营村人。康熙年间,因康熙皇帝爱其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便召进翰林院,并让其专门教导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读书。刘琰即为皇子之师,从不为皇子的尊贵而迁纵,一直以严教为本。 4.沈三曾,清,浙江归安人,字尹斌。康熙十五年进士。历官至赞善。善诗,应制诗文多称旨。曾奉命赴扬州校定《全唐诗》。 5.张榕端(1639-1714)清直隶磁州人,字子大,一字子长,号朴园,别号兰樵。康熙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视学江南时识拔能文之士颇多。有《宝啬堂诗稿》、《河上草》、《兰樵归田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