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龙(B.1975) 2631 2006年作 偷渡者 布面油画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李昌龙(B.1975) 尺寸 160×120cm
作品分类 西画雕塑>油画 创作年代 2006年作
估价
RMB  50,000-80,000
成交价 ---
专场 《新纪元》——现当代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20-12-13
拍卖公司 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20年秋季暨十周年庆拍卖会
说明 展览: 2007年 上海艺博会亚洲青年艺术家推介展
上海世贸商城
2007年 新动力.中国上海提名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2008年 5.4+5.6当代艺术邀请展 上海 巴塞艺术中
心 法国马赛 万国艺术宫
2012年 社会风景——金鸡湖双年展 苏州巴塞当
代美术馆 苏州
来源
现藏者直接购自艺术家本人
李昌龙
李昌龙,1975年生于贵州,199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2年至今任教
于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
作品赏析:
“移步置景”来源于对「移步换景」一词的挪用和篡改。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照方式中,“移步换景”强调观者与场景的互动,人走景移,景随身动。遵循这种东方化的观看方式,不仅“景”将随特定的时间、空间的转变而改变,而且观看者与被看的“景”均能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在“移步置景”中,“移步”同样着眼于观众的观看,同样强调观看的流动性和审美体验的瞬间性。不过,“置景”一词更突出“景”是先于观众而存在的,是艺术家主管设定的结果,是艺术家创作观念的外化。
——何桂彦
出生于1975年的李昌龙保持了反思性的创作,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具反叛精神的艺术家之一。李昌龙在创作中对中国语境中现代绘画的逐渐演进进行的反思,尤其体现在他对于绘画边界的僭越与思考,以及对于绘画行为这一状态的触摸与展露。从直观的视觉感受上讲,李昌龙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新的就是他作品中出现的各种虚拟的“场景”。在他的作品中,这些「场景」具有双重的功能,既是一种视觉景观,同时也充满了隐喻,即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活场域而成为画面意义生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难发现,李昌龙的创作仍然秉承着一种现实主义的思路。但是和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伤痕”的批判现实主义,以及主流的社会现实主义在叙事方式上有着较大区别:李昌龙放弃了“宏大叙事”的传统,其作品是从破碎而片段的现实情景切入的。具体而言,主流的现实主义强调题材本身的宏大叙事,重视其内在的意识形态性。在《新文化大革命》(2006年)、《大甩卖》(2007年)、《发展中国家》(2006)作品中,李昌龙对现实生活的反省与拷问是从多个角度展开的。

人已赞赏
拍卖记录

钱君匋(1906~1998) 0132 1993年作 隶书七言联 对联 纸本

2020-12-30 14:31:56

拍卖记录

-- 2849 阜丰(机器)面粉股份有限公司老股票共4种不同

2020-12-30 14:32:0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