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拍卖总结 | 现当代艺术的百亿市场里,谁在掘金?

摘要:这个动荡的2020,似乎浓缩了人类百年的风云涌动。新冠疫情、中美角力、澳洲大火、美股数天内多次触发熔断机制……一系列“活久见”的事件在这一年发生,全球性的流行病与政治的不安、经济的动荡并存,2020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然而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这样多重不确定因素环绕的2020年,曾被视为最容易受到…

这个动荡的 2020,似乎浓缩了人类百年的风云涌动。

新冠疫情、中美角力、澳洲大火、美股数天内多次触发熔断机制……一系列“活久见”的事件在这一年发生,全球性的流行病与政治的不安、经济的动荡并存,2020 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然而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这样多重不确定因素环绕的2020年,曾被视为最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影响的现当艺术拍卖市场,却逆势而上,连续第六年实现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在这一年里,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纪录被曾梵志刷新;张晓刚、刘小东等市场“天王”悉数回归,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常玉、赵无极、吴冠中和朱德群组成新“F4”,制霸市场;贾蔼力、黄宇兴、郝量等“70、80后”们在国际画廊的加持下成为市场中流砥柱……无论你是否在质疑天价的背后是价值逻辑还是资本游戏,都不妨再重温一下2020年的拍卖市场里的“震惊时刻”,找到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

新军入局

做大蛋糕还是加速内卷?

和其他行业一样,2020 年初,受到疫情影响,中国拍卖行业一度对前景很悲观,社交限制令各巨头只能转战网络寻求突破。

不过进入6、7 月份,疫情逐渐平缓,前期积攒的需求不断释放,现当代艺术市场触底反弹。

在延期至7-8月举行春拍中,多数拍行尚在试探疫后市场的成色,拍品选择上有所保留,但效果却出奇得好,成交额几乎与去年持平。而到了秋拍,打消疑虑的拍卖行大货尽出,炮制了46.6亿元的史上单季最高成交,同比增长了10%以上。

得益于秋拍的强势表现,2020年15家指标拍行的现当代艺术板块,总成交高达85.15亿元,同比增长3.94%,是今年中国各主要艺术品拍卖板块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如果这样的增长节奏继续维持,市场规模将3年内突破百亿。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15家指标公司在2020年的上拍量(3353件)和成交量(2951件)均有大幅下降,同比降幅分别达到了31.23%和25.5%。这一方面因为各拍行的精品策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数家公司今年仅举行了1季拍卖,或者直接停摆。

疫情像一个放大镜,清楚地展示出这条赛道上所有选手的优势与短板。

香港市场的领头羊在变幻中依旧稳守护城河,佳士得甚至依靠秋季17亿港元的成交小高峰,近几年首次在单季成交额上反超苏富比,扬眉吐气一把。

国内虽然更早从疫情中恢复,却没有吃到时间红利。第一梯队的嘉德、保利,第二梯队的西泠、翰海、诚轩等拍行的成交都明显少于去年。

真正的增长引擎来自带着后发优势入局的“新军”。改由原北京保利执行董事赵旭掌舵的永乐拍卖,重装上阵便交出了10.8亿元的成绩单,空降国内首席,是今年现当代艺术板块最大的增长点。大张旗鼓进军北京市场的华艺国际,成交额较去年翻了一倍。而在秋季与保利携手的富艺斯,也交出了扎根香港5年以来的最好成绩。

永乐2020全球首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华艺国际(北京)2020秋拍现场

长久以来按照惯性前行的拍卖市场,在2020年忽然被几块巨石搅乱了一池春水。北京拍卖市场也从原本的“三足鼎立”变为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未来是联手将蛋糕做大,还是陷入内卷的泥潭,好戏才刚刚开始。

新“F4”制霸市场

现当代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意味着对更多机构、企业、私人、基金和资本购藏需求的逐渐渗透。在海量可供选择的艺术中,二十世纪艺术目前是更多人的共识,成交额连续4年位居板块第一,2020年更是占市场总额的一半以上。

但深入板块内部,不同艺术家的市场发展,仍是高度不平衡的。

仅常玉、赵无极、吴冠中和朱德群4位艺术家,就支撑起了二十世纪艺术板块近八成的成交额。而排名前12位的艺术家占领了96%以上的市场份额,仅剩不到4%供上百位艺术家填充,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

接续去年秋拍连续破纪录的强劲势头,常玉在2020年共创造了6件过亿拍品,成功反超赵无极,坐上现当代艺术市场的头把交椅。

近几年的“标王”赵无极,虽然在巅峰后行情下滑趋稳,但仍是两岸各大拍场支撑成交额的中流砥柱,以11.15亿元位居年度第二,并炮制了4件过亿拍品。迎来百年诞辰的朱德群在苏富比成功过亿,市场表现更近一步。而吴冠中则稳扎稳打,取下近6亿成交。

这4位艺术组成的新“F4”以国际成熟的画廊-美术馆-拍卖行工业运作体系对其他尚在“农耕”阶段的艺术家形成了价格上的降维打击。

同时,F4也在向内地渗透。2020年赵无极、常玉和朱德群均刷新了内地市场的价格纪录,在内地的成交额也较以往有大幅提升。

永乐和华艺是新“F4在内地最热情的销售者,成交占比在80%以上。无论是顺应市场需求,还是为了在新市场站稳脚跟,已经被反复证明过价值的作品是快速做大成交额的不二之选。

常玉《红底黄菊》

油画纤维板 59.5×39.8cm 1940年代

华艺国际(北京)2020秋拍

成交价:8165万元(内地最高价)

国内虽然坐拥主场优势,但鲜少有经营二十世纪的画廊,令本土拍行不得不担起发掘推广老一辈艺术家的任务,这原本是画廊和美术馆该做的。而且相比港台市场取之不尽的赵无极和待价而沽的常玉,由于历史、流传等原因,内地拍卖行能拿到老艺术家的一流作品的机会还是少了一些。

不过2020年也有颜文樑、胡善余等二十世纪艺术家在中国嘉德有高光表现。国内二十世纪市场之路虽然筚路褴褛,但仍有人坚守,而市场也证明20世纪流传有序的作品价格仍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颜文樑《南湖旭日》

纤维板 油画 42×71.5cm 1964年 

中国嘉德2020年秋拍

估价:780万-1200万元

成交价:2783万元(新纪录)

胡善馀《穿绿毛衣的少女》

布面 油画 73×54cm 1944年 

中国嘉德2020年秋拍

估价:450万-650万元

成交价:1012万元(新纪录)

而在榜单之外,像李铁夫、苏天赐、沙耆、吴作人、常书鸿、庞薰琹、倪贻德、丁衍庸等一大批艺术家也同样具备深厚的市场潜力和价值。以谢景兰、关紫兰为代表的女性艺术家也跻身榜单,进入主流视野中。

他们等待的,或许只是一次成为焦点的机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艺术市场

2020拍卖总结|中国书画:巨变下的冷暖交替

2020-12-30 9:21:00

艺术市场

2020拍卖总结 | 瓷器杂项:拐点已现,未来能否乘势而起?

2020-12-30 9:41:0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