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宜逛园|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的现状

清 清桂、沈焕、嵩贵合画《静宜园全图》(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清乾隆·静宜园二十八景
1勤政殿
8驯鹿坡
15霞标蹬
22芙蓉坪
2丽瞩楼
9蟾蜍峰
16唳霜皋
23隔云钟
3绿云舫 10栖云楼
17香岩室 24重翠崦
4虚朗斋 11知乐濠
18玉乳泉
25栖月崖
5璎珞岩
12听法松
19绚秋林
26森玉笏
6翠微亭
13香山寺
20雨香馆
27晞阳阿
7青未了
14来青轩 21玉华岫
28香雾窟
 
静宜园,北京西郊“三山五园”的一山——香山、一园——静宜园,占地面积约156公顷,是具有千年历史文脉的风景区式大型皇家宫苑。从乾隆十年(1745)的七月到次年的三月,扩建静宜园的一期工程就完工了。弘历怕人非议,于是声称“非创也,盖因也”,也就是在康熙皇帝所建行宫的基础上“即旧行宫之基,葺垣筑室”。
名的“静宜园二十八景”由弘历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命名并题诗、绘画,均为三字,与四字的“圆明园四十景”或“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相比,更加凸显了自然意趣,而非强调治世理念或君子修身,具有返璞归真的特征。除了这28景,静宜园中还建有近30处其他景点,但整体规模都不是很大。
 

清 《香山行宫(首都博物馆藏

清 弘历(字)张若霭(画)《静宜园记》《静宜园图(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弘历在《静宜园记》中写道:“而峰头岭腹凡可以占山川之秀,供揽结之奇者,为亭、为轩、为庐、为广、为舫室、为蜗寮,自四柱以至数楹,添置若干区。”——说明这些景点的选址是最大可能地结合和凸显了独特的地貌或植物,而非以华丽的建筑群为主体景观,与平地而建的圆明园和依山势而建的万寿山(清漪园)都形成了不小的区别,后文中的照片确实也能够反映这一点,所以如果你只去欣赏建筑,可能就是错过了重点。当然,里面也有虚朗斋、丽瞩楼等具备相当规模的宫廷建筑群,这是皇家起居功能所需。
研究这些景观及背后的造园思想,除了依据几套全景图或是分景图、样式房图档(附图)和乾隆帝的御制诗文,更多的还是实地感知。我们目前对于静宜园或者香山的理解还是比较初步的,特别是“能主之人”(乾隆皇帝)在营造这些景点时的思想和审美方式,以及他是如何通过“二十八景”的营建来呼应“静”和“宜”,实现“言”(文字)、“象”(景象)、“意”(意境)的统一。虽然植物景观对于香山来说很重要,但它只是达到了所谓的“赏心悦目”中的“悦目”。
 

清 金廷标(画)《弘历宫中行乐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人已赞赏
媒体关注

什么是三山五园?(English) | 2020年三山五园国际传播新作欣赏

2020-12-30 8:37:24

媒体关注

学术交流|160周年纪念日,团队赴三山五园研究院学术研讨会交流

2020-12-30 8:40:5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