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北京双年展:用世界视觉艺术语言谱写人类生命赞歌

1月21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具体实施,中国美术馆为支持单位,以“生命之光”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简称第九届北京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届北京双年展不但继2008年第三届之后再次“相约”奥运,还是展览创办以来首次“遇到”春节、跨年举办,展期将一直持续到2月15日。
 

展览海报
   

 117个国家和地区参展:世界上参与国家最多的双年展

 
北京双年展自2003年创办首届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展览作为“当代国际绘画、雕塑的展示中心”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据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介绍,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创办已近20年,以当代视觉艺术的形式围绕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鲜明主题,打造了参展国家规模最大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被誉为“架起东方与西方的桥梁,编织传统与现代的纽带”。第九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通过世界绘画和雕塑等当代视觉艺术,从美术的角度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和北京人文奥运理念,将对烘托营造北京热烈的冬奥氛围起到积极作用。展览展出世界五大洲共117个国家和地区573位美术家的707件(组)作品,不仅是全球参与国家数量最多的美术双年展,更是新冠疫情期间作品规模最大的线下国际性展览。
第九届北京双年展举办在全球继续抗击新冠疫情的日子里,谈及在组织策划此次活动中中国美协所作的努力,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北京双年展策委会召集人陶勤介绍到,由于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本届北京双年展的征稿应该是有史以来困难最多的一次。由于疫情带来多方面变化,展览的例行报批比往届更复杂和漫长,在北京双年展组委会工作人员积极奔走沟通下,各审批部门尽量提供便利、开绿灯,第九届北京双年展首次在没有召开筹备启动新闻发布会的前提下在业内发动创作征稿,为广大艺术家多争取一个多月的创作时间。即便如此,总共留给征稿和创作的时间也只有3个半月,依旧是历届北京双年展中最紧张的一次。在史无前例的局限下,我们想尽办法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各种“不见面”非常规方式联系国内外艺术家、机构,通过微信、官网、宣传册等宣传渠道,大力推广第九届北京双年展。2021年8月底截稿后,经统计,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24个国家的5352位艺术家投稿近6000件:国内(大陆)合计约4162件。经严格的初评、复评,评选出目前我们呈现出的,117个国家和地区,707件参展作品的强大阵容。这充分证明了展览经过近20年的深耕,已经深深扎根在各国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组织者的心里,各国艺术家用自己的锲而不舍的创作行为诠释了什么是“生命之光”。
 

美术馆外景
 
开幕式现场
 
生命之光:奥运精神与抗疫精神的高度契合
 
展览适值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之际, 展览主题“生命之光”(The Light of Life),涵盖奥运精神及抗疫精神,两种精神高度契合,集中体现了人类生命的价值、尊严、能量和光辉。从北京双年展与北京冬奥会互相匹配的角度来看,这里的生命之光既指体育运动之光,又指视觉艺术之光。运动是生命的强光,艺术是生命的亮色。奥运的圣火放射着生命的强烈光焰,艺术的灵感焕发着生命的亮丽光彩。
从2008年与北京奥运会匹配的第三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色彩与奥林匹克”到“生态与家园”,从“未来与现实”到“记忆与梦想”,从“丝路与世界文明”到“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再到本届的“生命之光”,北京双年展的主题和主题创作总能扣准时代脉搏,主动配合、呼应国家大外交和大政方针,体现出具有普世性的人文关怀。本届主题参展作品围绕“生命之光”的主题,采用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追求新颖独特、异彩纷呈的当代艺术风格。有些作品歌颂拯救生命的白衣天使,有些作品赞美挑战极限的冰雪健儿,也有些作品对人类的共同命运和生命的终极意义进行深刻的反思,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致力于精心塑造人类纯洁高尚的灵魂,追求“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奥运理想。
例如,法国女艺术家安德里亚(Andrea)的布面丙烯画《走向光明》(Towards the Light),把抗疫图像与奥运图像联系起来,表现人类经历了新冠疫情流行的黑暗时期,逐渐走向生命光明美好的未来。中国艺术家王学贤、李宏钧和张湸等各自担纲的三件大型主题创作,分别是以“体育强国”为主题的油画《体育强国 梦想激荡》,以“冬奥”为主题的中国画《生命之光》和《一起向未来——2022北京冬奥会欢迎您》,尤其是李宏钧的主题创作《生命之光》,以巨幅壁画般恢宏的超时空构图和工笔重彩的精致描绘,表现了各个冰雪赛场和各项冰雪运动的生动景象。画面中央2022北京冬奥会的标识光芒四射,两侧世界各国运动员和人民群众的队列,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团结友爱精神。中国宋代诗人陆游在《落梅》诗中设问:“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今天我们也可以回答:力斡春回的是世界各国的白衣天使、冰雪健儿、人民群众和艺术家们,是在冰雪严寒中愈发灿烂而温暖的生命之光。
值得一提的是,第九届北京双年展应2022北京冬奥组委会文化活动部之邀加入“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展览的精彩序幕一拉开,立即把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前预热的文化艺术氛围推向了高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不设专场文艺表演的遗憾。
展览现场图片
精彩特展:亮点频出
 
除了主题展以外,第九届北京双年展还设有“历届北京双年展体育题材藏品精选特展”“乔治•莫兰迪版画特展”“欧洲十二国当代艺术特展”“托尼•克拉格特展”“国际女艺术家当代艺术特展”5个特展。亮点多多:组委会第一次集中梳理并呈现近20年来的国际美术藏品中,最精彩的30多件体育题材作品;莫兰迪版画为观众展现莫兰迪油画以外的“黑白”精彩;欧洲艺术家不管是传统绘画还是当下视频作品的超高“颜值”;当下优秀国内外女性艺术家代表们不一样的创作视角等等。
此外,为突破地域和疫情给线下观展带来的局限性,本届北京双年展继续制作推出360°线上美术馆,此举利用技术优势,将大大方便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位观众,为尽可能多的人送去“生命之光”的精彩与魅力。
当第九届北京双年展遇上冬奥,遇上春节,各国多彩的艺术风貌将与时尚的冰雪运动,与新春民俗、传统文化交织出别样风情。北京双年展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打开了一扇视觉艺术的窗口,也为北京冬奥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增添了不一样的璀璨光彩。
1月21日下午,第九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文联大楼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因疫情防控的需要,改为小规模线下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本届双年展在京策委、大型主题绘画作者、参展美术家代表和新文艺群体作者代表等20余位艺术家、理论家围绕主题进行发言。与会嘉宾各抒己见,就当代艺术创作与奥运精神、抗疫精神的理论关联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全球化视野下的人文情怀,分享了多元文化之下的独特视角和个性化艺术语言。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嘉宾合影
展览众家谈
李屹(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本届双年展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克服各种困难,在北京冬奥会前夕顺利开幕,聚焦“生命之光”这一主题,从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征集参展作品700多件,以超乎寻常的体量和规模,多彩勾画、立体塑造了伟大的奥运精神和抗疫精神,充分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对艺术的热爱、对美善的向往,充分彰显了艺术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
 
德斯卡亚(参展国家驻华使馆代表、西班牙驻华大使):第九届北京双年展致力于促进对话和展现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可以体验艺术的平台,是一个思想交流的场所,也是一个寻找快乐和灵感的空间。西班牙艺术家曾参加过很多届北京双年展,但本次很高兴成为“欧洲精神——绚烂多彩的文化”特展的一部分,感谢西班牙策展人Lucia Sollinger(露西亚·索林格)的努力,13位欧洲艺术家在本次展览中拥有独特的展览空间。相信观众能够通过这些精选的艺术作品拥有新的艺术体验,虽然这是一个欣赏欧洲文化多样性的小窗口,但相信这次展览将有助于促进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和国际艺术之间的交流和创新。
 
周浩黎(参展国家驻华使馆代表、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艺术在疫情期间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团结抗疫和舒缓情绪的通道。我们可能看到过有些音乐家在自家阳台上进行演奏,让大家短暂地忘记新冠疫情爆发的现实,北京双年展不仅是一个庆祝来自世界各地最美丽、最有意义的艺术品的绝佳平台,也是一个展示人类对疫情过后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的有益平台。作为印尼驻华大使,为印尼画家感到非常自豪,因为自2002年北京双年展创办以来,印尼艺术家们就从未缺席过,他们一直在这一活动中分享自己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想向每一位艺术家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为我们增添了一个新的维度,激励我们在世界上寻找有关力量、美丽和智慧的种种迹象。
 
燕东升(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世界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在于心与心的交流。“生命之光”的双年展把近120个国家艺术家的作品展示在我们面前,这些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驱散了严寒。好的展览就是好的语言传播,艺术创作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北京双年展是向国际社会翻译和推介中国文化经典著作及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通道。通过展览展示,我们在诉说着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他们是“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一张脸,是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一颗心,是彼此坦诚、真挚、温厚之心;一个魂,是共同珍爱、维护世界和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无疑是值得载入史册的美术界大事,也是疫情之下全球范围内文明互鉴的重要媒介!对艺术的美好向往促使我们相知;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追求激发着我们共融。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本届北京双年展以“生命之光”为主题,从美术角度诠释更加广义上的奥运精神与抗疫精神,抒发了人们关爱生命、向往美好的愿望和信心,以此折射出体育运动、对抗病魔所激发出的生命的力量与光辉。在当前新春佳节、北京冬奥、疫情防控相互交织的特殊时刻,美术再次发挥了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连接人类共同命运的纽带作用,本届北京双年展也必将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长久存留在民族文化记忆中。
 
尚辉(《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总结本届双年展有两点值得铭记,一个是全世界的架上艺术家聚焦人类面对的疫情问题。有如此多的作品共同记录这样时刻,毫无疑问是在美术史中不可替代的;第二个是北京双年展背后的体制优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居然能高质量地举办,证明我们艺术体制的强大组织力和凝聚力。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主题“生命之光”的“生”既包含自然生命,也包含社会生命。而这个“生命之光”的精神既是体魄的生命,更具有精神生命的内涵。此外,本届双年展的雕塑作品视觉鲜明、气韵生动,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融汇、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展出的中国画既有大场面的主题性创作,也有细处描绘生活化场景,同时积极借鉴传统和国外历史题材,很有感染力,象征手法运用得很别致。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生命之光”是个多面的丰富主题,可从正面、侧面多角度予以表现,但不都是为了叙事,而是为了表现生命的价值和生命活力。展览中多件国外作品将植物的生命与人的生命联为整体,在艺术思维上更倾向于中国哲学,做到了“听弦外之音,思象外之意”。这种藉由自然物与人的精神的同构关系产生的巧妙构思,令人不禁联想到对生命、对自然的敬重是全人类的共同大爱。
 
李庚(李可染画院院长):本届北京双年展得以如期开展,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参观时能明显感到无论中外作品,都紧扣“生命之光”这一主题,特色非常鲜明;多个特展补充丰富了主展内容,令人视野开阔。绘画语言、艺术语境、主题特色这些因素通常能在展览中与时共进地相融合是非常困难的,但北京双年展的策划和展出效果实现了这一点,并以最大的尺度容纳中外数百位艺术家们的创作,成功地做到了主题性和视觉性相统一。
 
代大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从国画水墨线条的运用中,从油画绚丽丰富的色彩中,从版画刀刻斧凿的形象中,从雕塑空间体系的塑造中,不但看到了“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奥运理想,也看到促进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精神与体魄之间和谐发展的主题。这样一届强调主题性、公众性的展览为艺术在时代与社会的框架中,如何以个性的视角去表现共性主题,达到相辅相成、相异互动的目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板。
 
王宏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与科学、体育一样,可以超越地域、文化、社会结构、思想意识,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载体。“生命之光”的主题不仅是指运动,还泛指人类文化行为和生存行为,给创作选材提供了足够的开阔度。而且,影像、装置等艺术门类开始在双年展崭露头角,是难得的突破。用哲学家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来评价:北京双年展就是有精神的当代,也是有精神的未来。
 
孙立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级美术师):一是“生命之光”作为一个非常完美的主题,唤起了各国艺术家的激情和创作灵感,让艺术的感染力超越了时空和国界,凝聚了人类的共同理想、架起了中国美术与世界广泛对话的桥梁;二是进入了语言的空间,让双年展呈现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各国艺术家都是在吸取本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用个性化的造型语言,运用不同材料,从不同角度表达对主题的理解;三是入选的作者以中青年为主,体现出北京双年展扶持青年美术人才的探索精神。
 
马书林(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展览所呈现出东西方艺术异彩纷呈又相互渗透的状态,更加坚信世界文明是多元的、人类心灵是相通的。这种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东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主张,正获得越来越多世界各国美术家们的认同和拥护。此外,在国际美术交流中,如何使各国本土当代艺术在传统基础上获得长足的发展,如何能更好的建构起东西方当代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对话的交流平台,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如果没有体制性优势,中国的抗疫、北京冬奥,甚至是双年展都无从谈起。因此不能空泛讨论一个体制的优劣,而要从实际效果来评判。另外,建议北京双年展研讨会可吸纳策委以外的中外著名的批评家、理论家、策展人参与;北京双年展可尝试借鉴世界最前沿、最优秀的艺术手段、艺术材料和展现方式,以赋予展览新的活力。
 
包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自身的审美构建与西方道路是不同的。中国社会在当今特定历史阶段所体现出的独特性,反映到北京双年展中就是对于架上绘画和雕塑造型艺术的坚守,这种坚守难能可贵。从主题来说,展览体现了全世界美术家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共同的情怀成为弥合不同文化间分歧的重要支点。
 
胡伟(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全球新冠疫情流行的两年中所创作的,无论中外美术家,都在这场人类灾难中表达出关爱生命、向往美好未来的愿望和信心。“生命之光”的主题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表现形式多样,艺术风格新颖,虽然绘画语言各异,但在整个展览结构中形成自然的融合互动,展现了近年来中国美术走向世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展览呈现的主题性作品中,工笔绘画尤为突出,大大拓宽了传统冰雪运动题材的表现视域,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取得了喜人成果。但同时也看到,入选的写意人物画数量较少。冰雪运动的动态非常强烈,起伏变化大,写意人物表现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亟待拓展对这一主题的写意表现空间。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人类从未有过被疾病逼迫思考自身处境的时候。当前无论何种人等,都面临史无前例的病毒威胁,这届双年展记录的正是这一段非常独特历史。如同受疫情影响,部分无法到场、只能用显示屏循环播放的国外作品一样,特殊的展陈方式传递给观众一种异样的观感,被赋予了纪实性的色彩。生命短暂而脆弱,但艺术的生命之光将永恒。
 
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过于高科技的艺术样式,有时反而是一个游戏。科技应当被人所掌握,只能成为人的辅助,而不能反过来。现在所谈论的艺术形式一定应是以人为主体,借鉴技术力量来完成新的创造。北京双年展聚焦架上绘画和雕塑策划的理念,应当坚持下去,这可能也是对古老艺术门类担负起的历史责任。
 
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中外美术家的创作习惯不尽相同,国外美术家更倾向遵照个人习惯进行发挥,不太注重主题性创作。而因新冠疫情,世界各国民众不得不面对共同的疾病威胁,因此产生了这么一个全球性主题,展览某种意义上也是新冠疫情主题绘画的集合。从人类的历史和艺术史本身来讲,这个主题创作或将成为人类艺术史上重要的遗产。
 
孙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现实主义实质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就是对生命、对生活、对人本身、对国际事件、对世界发展的现实关注。我们可以用各种艺术手法多样呈现,但在艺术精神上要把稳自身,做到守正创新。组委会着重抓的中国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件大型主题创作,以巨幅壁画般恢宏的气势、极为丰富的画面内容,突出的艺术水准,宣示“生命之光”主题,给观众留下极为震撼的视觉印象。

作品欣赏

【法国】露西·朱颜  奥林匹克精神  布面丙烯  130cm×291cm  2021年
【乌克兰】 德米特列科·米可拉  倒计时500天  布面油画  200cm×208cm  2021年
【中国】 李宏钧  生命之光  中国画  333cm×788cm  2021年
【中国】刘元捷  北京欢迎您  雕塑  175cm×175cm×110cm  2021年
【中国】娄晓波  奥林匹克的历程  中国画  248cm×200cm  2021年
【中国】申素兰   生命之光·中国速度  中国画  280cm×220cm  2021年
【中国】史俊峰  筑梦奥运  中国画  240cm×200cm  2019年
【中国】史钟颖、任世坤  雪山飞驰  雕塑  70cm×87cm×50cm  2021年
【中国】孙少亮 《北京—世界首座双奥之城》2021  国画  200厘米 × 190厘米
【中国】王凤云  逐梦冬奥  中国画  230cm×181cm  2021年
【中国】王冠军  生命之光  中国画  281cm×615cm  2021
【中国】王巍、单洪彭  北京——张垣冰雪追梦  中国画  200cm×200cm  2021年
【中国】王希宁  雪季有你  中国画  240cm×200cm  2020年
【中国】吴震  2022  综合材料  240cm×200cm  2021年
【中国】谢炯明  夺金时刻之武大靖  版画  182cm×150cm  2021年
【中国】徐源松  大山里的故事  雕塑  70cm×35cm×130cm  2020年
【中国】闫镜州  Mind the Gap  布面丙烯  140cm×210cm  2021年
【中国】张湸  一起向未来——2022北京冬奥会欢迎您  中国画  300cm×736cm  2021年
【中国】张雨扬  灾情就是命令  雕塑  77cm×50cm×35cm  2021年
【中国】章华  跨越  雕塑  100cm×34cm×60cm  2021年
【中国】周旸  方圆之境  漆画  200cm×200cm  2019年
【中国】邹煜  夺冠时刻—速度与精准  中国画  230cm×210cm  2021年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吴陆升  英姿勃角  布面丙烯  210cm×270cm  2021年
【津巴布韦】努玛扎摩·普莱尔希·德贝尔  微小的开始  布面丙烯  68cm×87cm  2021年
【意大利】 朱利亚诺·格里蒂尼  重启  布面油画  140cm×200cm  2021年
【中国】黄胜贤  冬奥会国家滑雪跳台——雪如意  布面油画  138cm×188cm  2021年
【中国】李建卫  团结就是力量  雕塑  60cm×240cm×40cm  2021年
【中国】柳青  瞬间的永恒  雕塑  190cm×120cm×160cm  2021年
【中国】王学贤、燕娅娅、王学儒  体育强国,梦想激荡  布面油画  260cm×800cm  2021年
【中国】宣德所  荣誉之外——绽放的丘索维金娜  布面油画  205cm×200cm  2021年
【中国】张玉惠  竞发  漆画  150cm×150cm  2021年
【中国】赵双临  妈妈,你看起来像彩虹  布面油画  170cm×220cm  2021年
【阿曼】萨利姆·萨拉米  世界是个小村庄1  布面丙烯  150cm×100cm  2018年 
【爱尔兰】戈特弗里德·海尔韦恩   战争灾难(60) 布面油画、丙烯  150cm×188cm  2017年 
【爱尔兰】 乌娜·西利  聚餐聊天  布面油画  100cm×240cm   2019年 
【巴基斯坦】桑娅·阿里夫  生命的希望  水粉画  158cm×137cm  2021年
【秘鲁】 奥古斯托·加西亚·佩纳尔瓦  新的生命 为和平而团结   布面油画  145cm×170cm   2020年
【哥伦比亚】佩德罗·鲁伊斯  流离失所204  布面油画  129cm×179cm   2019年
【克罗地亚】文卡·加斯帕鲁斯  千纸鹤   布面油画  30cm×30cm  2020年
【毛里求斯】 杜克胡兰·阿斯维德  坚固   布面油画  140cm×200cm   2021年
【乌干达】卡姆吉沙·爱德华·沙加比  三点式转弯   布面丙烯  160cm×297cm  2021 年
【伊拉克】萨曼·阿布贝克尔·赛义德  生命之光  布面油画  120cm×125cm  2021年
【中国】 王朝刚  存在的光芒    布面油画  200cm×300cm  2021年
【中国】王天进  共生—冰舞呈祥   雕塑  120cm×60cm×40cm  2021年
【印度尼西亚】鲁瑟里  艰难与希望   综合材料  144cm×177cm  2021年 
【巴拿马】黄莎莉  绽放的冬奥之花   布面丙烯  140cm×240cm  2021年
【厄瓜多尔】乔治·佩鲁卡其  希望之光之四  布面丙烯  130cm×120cm 2020年
【法国】尚塔尔·安德里亚·巴泰勒米  走向光明  布面丙烯  105cm×154cm  2021年
【科威特】莫娜·埃亚达  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布面丙烯  100cm×100cm  2020年
【美国】巴马兹·塔勒  清洁地球    亚麻油画  168cm×130cm  2021年
【蒙古国】丹增  中世纪医生  蜡笔  56cm×42cm   2020年  
【挪威】达格·霍尔  在冥河上送别科罗娜公主  布面油画  130cm×230cm   2021年
【以色列】 黛比·坎佩尔  新冠疫情时期:祈祷   布面油画  134cm×154cm  2021年
【印度】 拉克什曼·普拉萨德  希望之光    布面丙烯  74cm×120cm  2021年
【英国】 瑞贝卡·文森兹  疫情中的巴黎地铁  木框画布  130cm×150cm  2020年
【智利】安德烈斯·奥瓦莱·埃雷拉   蓝色疫情  布面丙烯  140cm×300cm  2021年
【中国】陈志杰  同心抗疫  佛山卷   国画  65cm×130cm  2021年
【中国】邵约瑟  在一起    雕塑  100cm×100cm×49.5cm  2021年
【中国】周末   生命·最美逆行者   布面油画  65cm×185cm  2020年
【中国】丁志伟   生命之光   综合材料  300cm×280cm  2021年
【中国】黄立毅  战疫!战疫! 漆画  162cm×162cm  2021年

 

【中国】卢妙玲  守望相助,命运与共    漆画  180cm×180cm  2021年

 

【中国】王帅、张帆  晨光   雕塑  220cm×100cm×100cm  2020年
【澳大利亚】沈嘉蔚  伍连德,抗疫战士    油画  183cm×183cm  2021年
举办国
 

【中国】关君  冰之城   布面油画  180cm×200cm  2020年

 

【中国】刘宏伟  飞   布面油画  144cm×164cm   2020年

 

【中国】罗志楠  少年功夫    布面油画  158cm×130cm  2020年

 

【中国台湾地区】林吉裕  永不分离  油画  132cm×182cm    2021 年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刘素文  浪涛过后有春风  中国画  145cm×200cm   2021年

 

历届体育特展
 
【意大利】瓦莱里奥·梅泽蒂  木版画  版画  24.5cm×35.4cm   2008 年
【印度】钱德拉·布尚·斯利瓦斯塔瓦  奥林匹克精神 布面油画  123cm× 90cm  2007年  
【中国】王子奇  和谐·中国奥运——首届奥委会成员  布面油画  143cm× 123cm  2007年
 
莫兰迪特展
 

【意大利】乔治·莫兰迪  格里扎纳风景   铜版画  23.55cm×25cm  1931年

 

【意大利】乔治·莫兰迪  静物:油灯    铜版画   25.2cm×34.9cm  1928年

 

【意大利】乔治·莫兰迪  睡着的妇人(B)   铜版画  13.8cm×18.4cm   1925-1926年 

 
欧洲特展

 

【波兰】约瑟夫·拉法尔·奥宾斯基  飞翔的荷兰人   布面油画、丙烯  103cm×160cm  2021年
【克罗地亚】帕夫列·帕夫洛维奇 布库塔内里  布面油画  183cm×123cm   2016年
【西班牙】尤金尼奥·安普瓦  布里塞尼奥音乐会   视频 8 分 56 秒   2020年
女性特展
 
【中国】闫平  大海与少年   布面油画  180cm×360cm  2021年 
【中国】陈曦  中国记忆之女排在世界舞台1   布面油画  150cm×180cm   2007年 
【中国】向京  凡人——软体  玻璃钢着色  103cm×135cm×65cm   2011年
 

图文来源:主办方
 
 
 
 
 

编辑  | 刘   晶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刘   晶

 摄影  | 梁琴、冉茂金、高森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人已赞赏
展览展讯

“扬帆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江西漆画迎春学术邀请展”在江西省文联开幕

2022-1-28 10:00:19

媒体关注展览展讯

“引领新风尚 国潮新年画”——北京市举办丰富多彩的“赏年画过大年”系列活动

2022-1-28 10:07:2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