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埃迪亚物”?艺术家展望用23件作品呈现物之边界

7月25日,艺术家展望个展“埃迪亚物”在长征空间展出,展览选取了展望自1990年至今的艺术实践中的23件(组)作品,旨在呈现艺术家在以生命为维度的创作生涯中,在材料、工艺、语言上的多样性探索、以及思考与制作相结合的方法论。
 

在长征空间的展厅里,22件(组)作品,即22种“埃迪亚物”,以等距离的方式两两相隔,以不同的材料、表现形式疏离伫立、独立发声并引发对话。“这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展览”,展望在展览现场告诉99艺术网:“因为他们比较均质。”然而手工与科技的结合,却体现出艺术家的对物体、材料的转换与探索。
 

在展望看来,“埃迪亚”(idea)是自由地游弋于“想法”、“思想”、“理念”乃至“观念”等词的意义疆域之间,代表灵感的降临、思维的生发、艺术家个体的思考等。而“埃迪亚物”即是展望的思维(念头)与行动(实验)的结合。“埃迪亚物”不同于以寻找“当代性”为目的的艺术,其自然蕴含的“反现成品”的方法论使该物保有艺术家自然的个性与本真。
 

比如2012年的作品《石隐》用透明亚克力翻制一块石头,抛光后再次注入同样的透明材质中,理论上最初的石头形象应该消失不见,但由于手工制作的痕迹,在微弱的灯光中可以观察到隐遁在其中的石头,似有似无。这件作品,连同展览中的众多其他作品,展示了艺术家长期兴趣中的清晰脉络——从对物的可见与不可见的关注、到对物之边界的辩证研究、再到对于作为物的空间乃至浩远的宇宙的探索。正如评论家黄专所言,展望“以雕塑为媒体的拓扑研究,探讨有形物体在连续变换的条件下,如何保持它不变的‘构形’性质,他始终在他自己预置的这种构型逻辑中工作,这使他的作品有着一种不确定的自足性。”
 

此外,《隐形》(2017)、《马种学研究》(2019)与《禁忌》(20072019)三件作品被分别放置在动态智能底座上,游走于展厅中,与其他作品时而接近时而远离,不断在空间中建构起动态的对话和临时的意义组合又随即将之拆解。
 

展厅的22件作品之外,长征空间的Artist Room呈现了一部特殊的印刷品:展望与长征图书团队耗时一年完成的全新“埃迪亚物”——《物之边界》(2020),其内容囊括展望自1988年至今的艺术实验创作历程中的种种“埃迪亚物”的起始瞬间。
 

展览藉由展望的直觉与想象,因霎那间的“念”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使之附形成“物”:通过被命名为“埃迪亚物”的作品将一位雕塑艺术家——因循着历史的传统而掌握了造物能力的人——的本真天性与工作方法呈现于这个特殊的时代,并呼唤就此展开新的对话。
 
让我们一起走近展望的“埃迪亚物”。
 

《中山装躯壳 1》
1994
Ed. 7/8
青铜、土
31 7/16 x 28 5/16 x 15 5/16 in. (80 x 72 x 39 cm)
 
作品想像的是一个前后遭到攻击的男人被夹在中间的感觉。这件作品之后艺术家创作了《中山装躯壳》系列,它是在麻布空壳人的外面穿上中山装衣服,处理成壳状物,其暗喻的对应物是蝉蜕。作品创作于1993年,展出于1994年, 在北京郊外进行过象征性的埋葬。后于2002年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之际埋在广东美术馆地下。
 

《禁忌》
2007-2019
Ed. 1/3
ABS板、喷漆
包括1个雕塑和1个展示台
雕塑:60 x 60 x 60(h) cm
不锈钢展示台:60 x 60 x 60(h) cm

《双系统》
2009
Edition of 3
汉白玉、不锈钢架、亚克⼒玻璃
包括10个几何雕塑和2个展示柜
正展示柜(左):130 x 30 x 115(h) cm
斜展示柜(右):183 x 30 x 105(h) cm
 

《分形结构 3#》
2009-2019
Edition of 4
不锈钢
包括1组雕塑和1个底板
雕塑:152 x 122 x 52.5(h) cm
底板:162 x 132 x 3(h) cm
 

《造山》
2010-2019
独版
石粉、钢板
包括1个雕塑、1个底板和1个展示台
雕塑与底板 :130 x 70 x 34(h) cm
展示台 :135 x 75 x 37.5(h) cm
 
此件作品源于艺术家对自然的山川地貌形成过程的浓厚兴趣,2010年艺术家和工程师共 同设计并制造了一部大型机器,命名为《素园造石机》——它的密闭玻璃箱内部产生出 机械模拟的风、雨、浪、震和光等大自然力量,而这些作用力对混合好的强力石膏粉进 行维持一小时的“自然”塑造,固化为“石头”,达到上亿年才能产生的风化的山川效果。
 

《石隐 2#》
2012
Edition of 3
亚克力树脂
包括1个雕塑和2个底座:
透明雕塑:180 x 73 x 38.5(h) cm
铸铁电机壳底座 :42.5 x 46.5 x 39(h) cm x 2
 
用透明材料翻制一块石头,抛光后再次注入同样的透明材料中,理论上最初的石头形象 应该消失不见,但由于手工制作痕迹,在光照下依稀可见里面隐藏的石头。

《小仙山》
2013-2019
独版
青铜、香火着色
35 3/8 x 17 5/8 x 21 5/8 in. (90 x 45 x 55 cm)

《假山石 164#(六面假山石)》
2013-2019
Ed. 2/4
不锈钢
包括1个雕塑和1个底座
雕塑(角度可变)35 x 16 x 54 cm
亚克⼒树脂底座 :21 x 20 x 21 cm
 
“假山石”系列最初形成于90年代中期,是展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望用不锈钢板分块放置于天然石头的表面,用拓印的手法对其造型进行复制,经过重新拼合、焊接、抛光后成为忠于原石的空壳镜面的“假石头”。不锈钢是当代社会对合金技术的升级发明,它可以使金属做到所谓“永不生锈”,这种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愿望满足了现代人的真实追求,而回归真实自然已成假想。这个逻辑上的矛盾交融在被抛成镜面的石头反射中,可谓即人工又自然、既传统又现代。
 
以往的“假山石”都是有固定底座,固定观看角度的。但是从宇宙的角度看石头是没有正反概念的,因此艺术家创作了这个六个角度分享同一个六面底座的“假山石”。
 

《应形5#》
2014
Ed.1/3
大理石(晚霞石)
包括1个雕塑和1个底座
石质雕塑:76 x 50 x 60(h) cm
铁制底座:79.5 x 50.3 x 42.2(h) cm
 
“应形”系列为艺术家自2004年至2017年的长期创作成果,艺术家用传统雕塑手法将其 身体在“假山石”不锈钢表面上的变形镜像复原成三维立体雕塑,在此过程中,艺术家凭借独具的直觉与想象,弥补了二维的“像”与三维的“形” 之间的空白领域,为“像创造了体量、细节、质地,而后雕刻成大理石像。所谓传统雕塑手法包括捕捉天然石头肌理,以及文艺复兴到现代雕塑进程中的雕塑方法,也包括对中国寺庙及南美洲雕塑美学的融合。
 

《石膏像》
2015
石膏
76 x 42 1/8 x 51 1/8 in. (193 x 107 x 130 cm)
 
把天然假山石翻制成石膏像成为教具。石膏像也可以看作是研究世界的一种假设性模型,就像科学家之大强子对撞机,其实,世界就是个模型,或模型化的世界。

《一平米地皮25号》
2015
不锈钢
39 1/4 x 39 1/4 in. (100 x 100 cm)
 
这件作品最初制作于北京通州区的工作室,2015年年底展望工作室从通州区搬迁至顺义区,作为临走前最后一件作品,拓了一片那里的土地。作品的出售价格即为2015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住宅用地土地出让价格的平均值(平米):41314.39元人民币。按照北京市人均住宅面积32平米,此作品制作并出售32块。
 

《隐形 14#》
2017
Edition of 4
不锈钢
110 × 22 × 170 cm
 
“隐形”系列最早源于艺术家的一个假设:“如果把自己丢在火山熔岩中,如何才能获取异变后的形象?” 这一物质世界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能借助科学的手段才能实现。
 
形与色的关系作为隐形系列的表象,是对数学算法的物化体现,直接3D输出使看不见的数字(公式)运动直接变成可视的雕塑,公式的作用是模拟天然成型的原理。用拓制假山石的方法拓制隐形为不锈钢并抛成镜面,再用高温烤色并保持不锈钢反光的特性。在这里,惨烈与美同时呈现。

《一根不死的光》
2013-2019
Edition of 3
汉白玉
69 1/4 x 7 3/4 x 2 1/4 in. (176 x 20 x 6 cm)
 
“一根不死的光”由汉白玉雕刻而成,是为了呼应2012年在长征空间展出的“无所遁形光柱作品,两者形成一种虚实的关联。塞尚认为自然界的本质可用圆柱形、圆球形,圆锥形等形状来归纳概括,这是一个正面的认识世界本质的方法;而当同样的形状改变为倾斜的时候,认识世界的方法便具有了魔幻的色彩:斜形导致流动的、不确定的好似被风吹过的动态效果,一种倾斜的世界本质。 
 

《隐力》
2017
Edition of 8
作品:30 x 18 x 48(h) cm
不锈钢展台:40 x 40 x 110 cm
 
用流体力学数学算法模拟一个正方体的流动。方形是自然界不存在的人造抽象无机形状。当它进入流体世界的时候产生了各种变化,造就一个有机的形象。有形的形象不同于抽象的方形,开始具有一种隐蔽的力量。
 

《非对称假山石》
2017
Ed. 1/3
不锈钢
包括1个雕塑和1个底板
雕塑:237 x 108 x 157(h) cm
不规则铝制底板:240 x 120 x 0.5(h) cm
 
“假山石”作品的造型遵循自然界没有一块石头是重复的定理,这是第一次把拓印的两块同一个石头反过来对接起来的试验,成为一块自然中不可能存在的石头,对等但不对称(非镜像关系),是对“假”的人工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马种学研究》
2019
Edition of 4
汉白玉
57 3/8 x 12 1/8 x 42 1/8 in. (146 x 31 x 107 cm)

《空间弯曲的小宇宙》
2019
Ed. 1/4
不锈钢黑钛板、不锈钢、少量综合材料
包括1个雕塑和1个底座
雕塑:80 x 76 x 89(h) cm
金属底座 :90 x 90 x 100(h) cm
 
从二十米高空自由落体的石块,受到水泥地面阻力而碎裂,被凝固成一个更加平面的爆炸瞬间,再以不锈钢材质复制后按照原位固定在镀钛的不锈钢镜面板上。碎开的不锈钢石头与平面反射的虚空共构了一个多层次的空间视错觉。表达着艺术家对于宇宙之整体与个体同时存在,又能合而为一的体认。
 

《物之边界》2020 印刷物
 
借用塔罗牌的形态,邀请观者参与互动,既可以单张作为单位对单件作品进行阅读,也可以任意排布,组成不同“埃迪亚物”之间的意义网络。
 
-end-

 

 

 

 

 

 

人已赞赏
媒体关注

赵忠祥生前书画疑被“贱卖”

2020-7-20 14:54:15

媒体关注观点评论

线下市集启动,海淀文创市集招商啦!

2020-7-27 14:38:0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