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文化沙龙第297】太行情韵—吕大江个展研讨会

导 读

2021年10月28日,海淀文化沙龙第297期在中关村创业公社海淀文化书店成功举办,主题为“太行情韵—吕大江个展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太行情韵—吕大江个展研讨会”由资深艺术主编刘振虎主持,研讨会邀请了纪清远、卢平、邹立颖、王赫赫、崔虹、曾迎春、陈东山、姚雪鑫、吴国言、刘元元、陈雷、姜维、何仁诰、孙良利、柳方金、李冠德、于诺等多位艺术界、学术界、演艺界等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吕大江老师的书画艺术创作与实践研究。

 

沙龙现场

▲资深主编、策展人刘振虎主持研讨

刘振虎说,非常荣幸担任本次研讨的主持人,大家能够过来,都是吕老师的铁杆粉丝,也是他的非常要好朋友!吕老师算是我们的网红画家,因为在这几年接触中、我们知道他非常忙、很多活动都邀请他参与其中、前几天刚从东北长白山回来,非常活跃。这次活动本来规模会更大一点,有开幕式、研讨会,但由于疫情原因缩小了规模,大家都来了,说明都是对吕老师的艺术及人格的认可。

▲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工作室主任邹立颖

邹立颖主任说,其实大家都很熟悉,我深信来的人都是他的好朋友,更多是友情、深情、交往比较近的朋友。尤其是当下,疫情有所加重,今天来的人数量上还挺多,我和刘振虎老师认识多年,他做的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的刊物,那本书在美术界影响很大,大家都把那本书打在简历上,既有市场同时又有学术价值,做的很好。这几年见面少了一点!由其在军队和大家接触时间是有限的,特别在进行重大题材作品创作开始以后,除了带学生、随部队去下面写生,剩下时间就是在创作。

邹立颖还说,我与吕大江是多年的朋友,从他父亲开始就熟悉,他父亲的太行积墨山水技法,在中国山水画史是绕不开的,尤其是画太行有深厚的功力。他们父子成功的最大特点是做人特别好,吕大江的家教也非常好。一个艺术家想成长首先是德,其次是艺。德艺两条在艺术家成长道路上是双轮,有一个方向拖沓下来就走不了太远。加上吕大江继承他父亲优秀的艺术和做人品德,一路走来20多年,艺术作品在山水画界影响越来越大。

▲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馆画院院部委员、北京中山书画社社长卢平

卢平老师说,吕大江老师是她有一次去海南在活动上认识的,是画家同道。大江的画以前见的不多,但是吕云所老先生在其年轻的时候就知道,是一位大家,非常崇拜,后来才知道吕大江是吕云所老师的儿子。之后有机会看了大江的作品,确实继承了其父亲的山水技法。

中国画需要组合、构造、再创造,所以它的难度更高。大江老师早年的画我觉得画的特别好,中国画的味道很足。艺术这东西不在于早晚,而在于是否经典。吕老师的画展非常成功,也非常好。他路子走的准,在中国传统画的路子上一路走下去,一定会越画越好。

▲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馆画院院部委员、北京文史馆馆员纪清远

纪清远老师说,这是他头次看大江的个人展览,大江的父亲是天津的山水画大家。他开始认为大江的画和其父亲非常像,但感觉大江可能在有意的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这是一个过程,没关系。艺术就是干一辈子、学一辈子的事业。
纪清远老师还说,我和大江、立颖都是从事中国画的,不管是山水、人物、花鸟,中国画缺一不可。画山水画的也可以画人物、动物,不能单打独斗,中国文化特别体现在笔墨上一定是综合、全面的体系,而不是单一的。画山水好,人物一点不画不行,字一点不写也不行。大江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艺术渊源,受前辈的指教走到今天是必然的,并非偶然,大江的画我觉得有生活、有底蕴、有传统,笔墨掌握的非常好,特别是小树特别有劲,传统宋画里的树就是那种感觉。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人物创作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赫赫老师说,我与大江是老熟人,也知道大江近年的创作的经历和历程,这次看大江的作品格外亲切。一是和大江非常亲合,二是我们院前两天刚从太行回来,所以才有这次“太行情韵”的展上我们所看到的太行,在大江笔下如何抒发、如何写当代人看到的太行。大江的太行是有别于古人,有别于经典的太行,他逐渐在他的这种写意精神里凝练和塑造自己的笔墨语言与提炼。但作为时代的画家如何把自己的经历、学养以及时代性融合在作品当中,这是很难得的。
大江在逐渐的摆脱其父亲的一种家法,正是对今人与古人乃至对父亲的山水画思考之后,再面对大山大水,面对太行的情怀之下创造出这样一批很感人亲切的作品,也是当下非常缺乏的一种大写意的精神。他寥寥几笔,或者远山的处理,现在作为中国画的学人在这方面应该再有所深挖和探索。

▲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崔虹

崔虹老师说,大江的展览叫“太行情韵”,刚刚看到这批展品,从他的画当中读出那个“情”。就像那个小树以前很少见,因为笔会上不可能这种用笔,然后就是一些烟云,每张画面一看很亲切、今天进来的时候感到很诧异,大江的画给我全新的面貌,反而对大江有了新的认识,他早期的作品真的没有见过,我与大江开始有接触都是最近几年的事,但他早已经翻过传统的牌。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主席、中国女画家协会副秘书长曾迎春

曾迎春老师说,大江画画有传承有底蕴,胸中有竹,所以可以龙飞凤舞,能画的非常自由,因为心里有东西。画画从基础的方方面面、传统、创新都有,有一种方向感,归属到哪个方向上,这样画画就像书法一样,有方向之后气势就更大。他是自由发挥,但这种方向这种追求要有一种归属。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班导师陈东山

陈东山老师说,我和大江是天津美院国画系同班同学,对他的画比较熟悉。这次看完以后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整个画面、技法、风格都有变化。但不变的是画太行山的情感,或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乡情。因为他父亲吕云所老师画山水,所以大江那时候经常在他爸爸的画室里临摹,他那个时候积攒了比较好的基本功。
这次大江对太行山的感情又升华了,变得更抒情、更唯美了。他的画虽然看着很陌生的笔墨,和以前不一样了,不管是画笔墨、还是画形,不管画什么中间要有情里面画意境最终的点还是在情上,尤其把乡情发挥、升华以后,这种情感可能是更高级的情感,我是这么理解的。

▲北京艺素教育科技CEO姚雪鑫

姚雪鑫老师说,我们绘画界有一句话叫画的功夫不在画内、在画外,司马迁当时写《史记》是从陕西南部开始走,走了太行山。所以司马迁《史记》里提到的很多地方都是他亲自去过的,然后就联想到大江老师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感觉,这是一种积累。而且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到,他身上扛着很多大家的印记,那么就是一种继承,既然我们是画东方艺术、中国画的肯定要先继承,在此基础上再凸显出个人符号,总有一天能有所成就
最后一句话,大江老师在写生以及创作的过程中,不管别人怎么讲,清风拂山冈,明月照大江。

▲陈铎艺术工作室总经理陈雷

陈雷先生说,大江老师在年轻的时候临摹、复制,慢慢有改良,在改良基础上有自己的发展。吕云所老先生脾气比较倔强,这个行业内大家都知道,但是大江老师的性格非常柔和,我们的感觉就是他很包容很开放很朴厚,与我们传统理解的中国画派的老师们风格确实有所不同。所以我觉得在这种家庭的传承不一定是某一种形态,但他一定会存在并发展。
生活里不仅仅是诗与远方,比远方更远的可能是深邃的传承,大江老师身上就有这种传承。

▲中国美协会员、著名画家柳方金

柳方金老师说,今天看到大江的画和其他刊物上看到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不是原先那种气势雄伟与浑厚饱满。这次小品风情非常清秀、灵动,而且非常有乡情。大江早期的乡情画也画的很到位,这次用两种技法:一种是勾勒与点染,一种就是笔墨色彩写意,而且放的非常开又能收得住,画的非常到位,画得很松动,笔墨有韵味,给人一种非常空灵的感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何仁诰

何仁诰老师说,大江是我的好朋友,他的父亲也是画太行的大家。大江在父亲的基础上加入了真情、率真与天趣,画的层面不仅仅是技法层面,而是结合道的层面,技法己是如火纯青。大江兄的画肯定越画越好,路越走越远。

▲国家二级演员、著名青年名歌歌唱家主刘元元

刘元元老师说,很开心参加大江老师的“太行情韵”研讨会,我是一个歌手不太懂画,但是看完大江老师的作品,感觉他的作品都是有旋律、有节奏美的、他的作品像流动的歌一样。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孙良利

孙良利老师说,大江的画我认为具有文化性。大江的家学渊源,平时他自己又特喜欢学习,对历史、自然、美学、哲学方方面面的知识积淀非常丰厚,他的画背后体现出来就是文化深厚的积淀。
写意的地方大气磅礴,工细结合的恰到好处,最大限度的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水墨和重彩的相结合,这也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画结合的比较明显,水墨和重彩相结合的并不多,而且结合到位的更少,大江结合的非常好。所以同时具备文化的方向,具备现代性和鲜明的个性,这个高度是大众都能认可的,希望未来更上一层楼。

▲中广联演员委员会理事、著名青年演员姜维

姜维老师说,吕大江是特别有人格魅力的艺术家,他是童真、童趣完全展示出来的人,这对艺术创作非常有帮助,可以保持对艺术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作品变得更加地灵动,更有活力。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看大江老师的画会觉得特别有气韵,特别情趣昂然。希望一直保持开心、快乐,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高。

▲中国美协会员、著名画家李冠德

李冠德老师说,因为大江父亲吕云所和我父亲是同班同学,我也是太行山脚下长大。看大江的画有情趣、有山野味,大江注重表现了从雄伟山水过渡到人文精神,画里是用传统文人的笔墨表现了现代人文精神,这一点很重要。完全不同于上一代表现太行山的技法,所以大江表现的这点是我最佩服。

▲中国美协会员、民建辛集画院院长于诺

于诺老师说,大江这次展的作品虽非常小,但其情趣的表现确深深打动了我。因为父辈的关系,吕老先生和我先生的父亲是老天津美院的同班同学,当时是同桌。所以吕老先生在我家住过一段时间,当时我作为儿媳妇。吕老先生在家住的时候,两位老人之间的艺术交谈是我受益最深。他也希望我们晚辈不但要记住老一辈传统,更要有创新。

▲国家一级美术师、首都博物馆画院执行副院长山水画创作部主任吕大江

吕大江老师说,今天画展研讨会我一直忐忑不安如履薄冰,因为这批画受环境的影响,从初步阶段的传统再到积墨主题创作,我的小画特别少,我自己都有一种返璞归真,是小时候受父亲影响,因为我在天津美院长大,生在涉县,和东山兄都是受天津美院现实主义学派的教学体系和我父亲的这种北派积墨的双向蒙养。我亲力亲为父亲画太行的全过程,十日画一山五日画一水,父亲用常人所不能完成的毕生精力,用他的顽强心血画黑色积墨太行,那个时候业内说父亲拿生命在画太行山,我父亲画太行的这种精神,拼命的感觉一直深深的烙在我的血脉中。
延续到今天,我继承了他很多精神的东西以及积墨学术体系。但是不同的是父亲画的是“北宗”的这种斧劈皴,我喜欢南宗的线皴与点皴,这些都是受父亲影响一路走过来。
我想在我的作品里面呼吁人们要对人文关照与家囯的情怀,人与人之间,人与地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要互相嘘吸,要有一种美好的境界,最后才能真正达到一种天人合一,我们的国家与家乡,我们的太行山会更美更好。父亲也有一个座右铭,现在也是我的座右铭:“得失成败置之度外,尽其所能不愧于心”,父亲曾在一个小日记本上说“脚跟站得高高,眼界望的远远,脑子容量宽宽,手底做的实实”。他就是用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做事扎扎实实的情怀来做激劢自己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今天我也要用他对艺术的执着精神和他的太行学术体系来激励自己奋发努力!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出席我小小的学术研讨会,希望今后我的活动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使我重新来梳理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HdCommune

海淀文化公社

 

人已赞赏
媒体关注展览展讯

“自由长旅——杨刚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21-12-1 8:14:32

媒体关注

2021清华文创论坛成功举办 聚焦文创发展与乡村振兴

2021-12-6 10:12:3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