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蓝荫鼎(1903-1979) | 尺寸 | 67.5×44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1960年作 |
估价 |
HKD 150,000-200,000 |
||
成交价 | |||
专场 | 亚洲二十世纪艺术 (日间拍卖) | 拍卖时间 |
2012-11-25 |
拍卖公司 |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2秋季拍卖会(二) |
签名:荫鼎 钤印:鼎 |
|||
说明 |
出处 艺术家于1962年赠予现藏者之家属 参阅拍品资料 › 拍品说明 蓝荫鼎作为华人西画的第一代画家,一生创作不缀,将中国传统水墨笔法与西方水彩画的色彩融为一体,成就非凡。蓝氏的创作思想延续了中国传统山水「师法自然」之精要,其晚年的著名文集《鼎庐小语》亦很好的诠释了蓝氏主张。蓝荫鼎自认是「自然共鸣派」,他时常执笔写些小品文,欲以其艺术观推展美育:「一幅灵性,有深度的作品,往往是从严谨的生活中孕育出来的。」 蓝氏其水彩画多以台湾风俗民情为题材,被学者认为是台湾美术史上的「孤星」。《日据时代台湾美术运动史》作者谢里法这样形容他:「(蓝荫鼎)双脚踩的是乡野的泥土,双手沾的却是社会最上层的光和彩。」蓝荫鼎坚持用「写生」的方法描绘他眷念的家乡景物。 作于1960年(庚子)的《饵鸭生涯》(Lot 219) 早于其被剑桥美术馆收藏的代表作《养鸭人家》,笔法师传统,景深透视师西学。与老师石川钦一郎对康斯坦伯的直接学习不同,蓝氏的绘画超越了西学东渐中对「技术」的复制,却将西学中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写生」及对「时间」、「身份」的观念引入自己的创作中。 台湾地处亚热带,气候温热潮湿,因此石川钦一郎认为水彩是最适合描绘台湾风景的媒材,他曾说:「……[台湾]空气中的水份恰如薄绢般包围山野,趣味极其温雅。其它云彩、阳光都是本岛特有的美,内地怎么也无法相比。」蓝荫鼎受教于石川钦一郎门下,除了继承了英国透明水彩技法表现台湾的自然风光外,更融入水墨技巧中的皴擦,保留了色彩透明度的同时,画面在干湿浓淡之间呈现多重的层次,其中以1960年代的作品最为着力刻画多雨的气候与潮湿的水气。在《湖畔风景》(Lot 220)、《福尔摩沙》(Lot 221)、《雨中福尔摩沙》(Lot 221)及《 绿林村庄》(Lot 223)中,艺术家不再强调景物清晰、明确的轮廓线,而是凭借着他对于媒材特性的掌握,在干擦或点染的笔触间或有留白或重迭,景物组构与空间关系显得更为通透自由。作品脱离传统水彩画中运用大面积的晕染,而是以多样的线条变化贯穿画面。艺术家对于描绘「水」的兴趣更展现于此,不论是河面,或是湿淋淋的地面,他透过水对光的反射,呈现复杂多变的倒映,丰富整个画面。 艺术家将台湾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深刻地记录在水彩画作中,不仅是乡土性内容的探讨,亦是与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相应和,藉朴实无华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丰沛的人文情感。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