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价格】 林风眠(1900-1991) 0112 秋林暮色 水墨 设色 纸本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林风眠(1900-1991) 尺寸 68×68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暂无
估价
HKD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专场 亚洲二十世纪艺术 (日间拍卖) 拍卖时间
2012-11-25
拍卖公司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2秋季拍卖会(二)
签名:林风眠
钤印:林风暝印
说明 出处 袁湘文女士旧藏 美国 私人收藏 参阅拍品资料 ›
拍品说明
1900年出生的林风眠是中国第一代留法学习的艺术家。1919年林氏成功取得蔡元培提倡的「勤工俭学」计划,飘洋渡海到达法国留学。1926年,林氏获当时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家蔡元培所引荐,成为国立北京艺专校长。年仅26岁的林风眠便接起了改革中国美术教育的旗帜。 1926年,林风眠从欧洲学成回国不久,在撰写《中西艺术之前途》时,已清晰指出他的艺术方针 — 「其实西方艺术上之所短,正是东方艺术之所长,东方艺术之所短,正是西方艺术之所长。短长相补,世界新艺术之产生」。林氏也提出「民族文化之发达,一定是以固有文化为基础,吸收他民族的文化,造成新的时代,如此生生不已的。」(1929年《中国绘画新论》林风眠着)。回国以后,林氏有系统地革新中国水墨艺术,一方面整理、复兴中国五千年传统艺术的伟大创造及长处,另一方面取西方艺术之长,补中国艺术之短,发展出中西兼容,具「时代性」、「民族性」及「个人风格」的中国现代艺术。 风景画是林风眠实践现代中国艺术革新的重点之一。林氏的风景画在构图、形式上确立了崭新的现代观点,他大胆且创新的把中国传统山水散点透视法与西方绘画艺术中定点透视法过滤、融合。中国山水画为了把无限远大的视域范围收纳画面中,因此以散点透视法,把立轴分成四段,使一个画面容纳多个焦点(图1)。而西方定点透视法在表现三维景物的立体感,为了集中风景的范围,因而在画面设立单一焦点。林氏放弃立轴形式,在别具匠心的方形画面上横向分割,形成天空、远山、缓坡、河面四段构图。林风眠保留传统山水「之」字形构图,可是《秋林暮色》(Lot 112) 中的构图却故意被压缩了。林氏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正前缩距透视法」,把山峦、树林、河流等景物压挤迭缩在较短的画面,一方面集中了主题,另一方面产生视觉深度。传统中国山水画以留白处理背景,暗示无止尽的空间和意境,可是《秋林暮色》则把整个画面着色。传统山水画有「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树无枝,远人无目」,通过物象颜色鲜明度、清晰度经营空间距离的法则。可是,林氏则把远景、近景,即远山、河流同样以厚重、沉实的色彩着色。这个选择大大加强了方形画面中缩距透视法,以及下文所谈论到线条应用、对比色对视觉深度的呈现。 林氏认为线条描写方法,在中国艺术文化有重要的地位,不论象形文字中的线条;书法由讲求均齐、和谐、变化到线条的形势;线条勾勒更是瓷器彩绘、绘画的重要手段。《秋林暮色》中,林风眠把传统中国画「形」和「线」两者的关系,带进一个现代的层次。《秋林暮色》中,林风眠在远景、中景特别加入金边勾线,呈现出中国艺术家用线规划空间的特征,有别于西方艺术家善用色彩的特点(图2)。林氏企图运用线条统驭实体,广阔的景物通过线条相互连系,形成环环相扣的紧密构图。这种「线」驾驭「形」的关系,在中西艺术历史上有独立的发展,却又在类似的点上交接。明未八大山人捕捉物像的神髓,通过极具象征性、隐喻性的「线条」,点到即止,凸显物象的「形」与「神」(图3)。西方现代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尔德的动态雕塑利用悬垂的线联接几何平面,平面随着线的走势动向而浮动,幻变不同的光影(图4),深刻地表现「线」驾驭「形」的关系。《秋林暮色》中,在幽暗的远山勾勒鲜明的金黄线条,从远处观看,营造出山峦互相重迭,连绵不断的视觉效果。别具匠心金线使小屋舍在整个重彩着色的画面上凸显,加强群山环抱,置身树丛的立体感。 林氏认为中国风景画虽比西方发展得早,自然界时间变化的观念,亦很早发展出来,可是时间变化的表现只限于某一部分,而并没有表现时间变化整体的描写方法。中国风景画受水墨色彩所限制,描写的背景主要是雨和云雾,可是色彩复杂,变化万千的阳光描写是没有的。细致地观察《秋林暮色》,可观察林氏为了克服传统中国绘画材料的局限,在颜料混色、着色技巧以至绘画工具上的革新。艺术家对水墨于宣纸上的渗透度、中国颜料常见的矿物色和赭石接触宣纸后的透明度和渗透度有清晰的了解。为了加强景物的质感,同时稳定水墨的流动性质,刻意以重彩着色,采取「墨迭色、色迭墨」的着色技巧,虽重而不滞,形成色层错综重迭,水性颜料厚薄相间的风景画。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画家多爱保留每一笔触,林氏却从油画着色的技巧取得灵感,发掘水墨重迭颜色的可能性。轻巧而重迭的色块,幻化成多层次的树丛,使风景有更强烈的光影穿透感。林氏独创的风景画主观性不断增加,大胆使用西方表现主义采用的非写实的颜色来引发情感,同时引入西方印象派对于光线和色彩折射的观点。林风眠更运用了冷色系的背景,使画面弥漫着空灵悠远的氛围,如郭熙所言:「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秋林暮色》在空、虚、远、深等要素中产生「象外之境」,观众得以由近而远地体验,由实而虚地感知画中东方的意境。深沉的背景烘托出秋天遍野金黄的树丛。林氏通过强烈的互补色产生明暗对比。河溪上薄薄的金黄颜料,显示了流水的动态,同时是树林的倒映,表现光线在水面的反射。这种革新的着色技巧不但打破了传统水墨的桎梏限制,也标志了林风眠成功为西方油画规划所谈论到的光线、颜色、质感、空间处理等理论,找到了和中国水墨艺术接轨的可能。米勒曾表示「所谓的构图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林氏在中国水墨绘画构图上、形式上等多方面的革新把其现代的精神、突破的思维,以及复兴传统的民族意识传递给后来的人。林风眠兼具中西的艺术文化观,不但开创出划时代的艺术,更成了新的传统待后人加以继承、发扬。他创立的国立杭州艺专,是中国现代艺术的摇篮。林氏主张艺术家要拥有爱自然的精神,他对中国传统象形文字、书法、绘画,线条等研究深深启发赵无极发展出举世闻名的甲古文系列,及表现中国宇宙自然观的抽象作品。以外,林风眠的学生朱德群、吴冠中、赵春翔等更以不同的切入点,从中国文化的根源,成功发展出拥有中国精神导向的油画及现代水墨作品。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佳士得拍卖记录

【拍卖价格】 谷文达(B.1956) 0606 1998年作 遗失的王朝系列(无图) 水墨 纸本

2021-3-26 10:46:46

佳士得拍卖记录

【拍卖价格】 朱铭(B.1938) 0334 1992年作 茄子 及静物 (共两件) 水墨 设色 纸本 立轴

2021-3-26 10:47: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