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董其昌(1555-1636) | 尺寸 | 87×40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1614年作 |
估价 |
RMB 3,000,000-5,000,000 |
||
成交价 | |||
专场 | 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 | 拍卖时间 |
2017-12-17 |
拍卖公司 |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三)》,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1年5月。 | |||
题识:苍林何茸茸,白石亦齿齿。虽为青城客,不入青城市。甲寅新秋,董玄宰画。 边跋:此思翁六十一岁作,意象浑沦,用笔有不尽之势,真耐人咀嚼也。辛巳十二月观画并记。宝熙鉴定。钤印:沈堪审定 钤印:画禅、董其昌 鉴藏印:匋斋所藏书画印、孝禹审定、邦达审定 |
|||
说明 |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5月。 说明:王瓘、端方、宝熙、徐邦达递藏。宝熙题跋。 1.王瓘(1847-?),字孝玉,一字孝禹,号遯庵,四川铜梁人。书法、篆刻家,光绪年间名于时,曾官江苏道员,后参端方幕。 2.端方(1861-1911),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历官陆军部尚书、直隶总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创办江南图书馆。收藏彝器瑰物颇丰。着有《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 3.宝熙(1871-1942),爱新觉罗氏,字瑞臣、瑞丞,号沈盦,室名独醒盦,满洲正蓝旗人。光绪十八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总理禁烟事务大臣等。民国后任总统府顾问、参政院参政。后曾任伪满内务处长等。能诗,书法端庄肃穆。 本幅《苍林白石图》画近景坡石上置杂树几株,分立道路两侧,或枝叶扶疏,或枯木疏枝,道路尽头有一凉亭。中景水面波澜不惊。远景主峰耸立,群山绵延,山多矾头,松秀温润。通幅作品用笔以披麻皴为主。董其昌不仅善于用笔,更长于用墨。此作中,画家主要以淡墨写就,局部以浓墨点醒,浓淡自然相合。既有倪瓒的清疏淡远,又有黄公望的松秀淡雅,而柔润、软秀过之。董其昌极力推崇王维、董源、米芾、黄公望及倪瓒的山水,因他们的山水所营造出的冲淡空寂的境界,符合了董氏的审美品位,也符合了中国绘画美学所崇尚的平淡天真、萧散简远、虚静空灵的意境。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