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罗飞(1896-1971) 0354 1940年代 待雇、女乞、无助、姐妹俩(四件一组) 纸本速写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符罗飞(1896-1971) 尺寸 7.3×11cm;6.7×10.8cm;15.8×14.6cm;9.5×15cm
作品分类 西画雕塑>素描 创作年代 1940年代
估价
RMB  100,000-150,000
成交价 ---
专场 现当代艺术 拍卖时间
2021-03-21
拍卖公司 北京开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开拍国际2021首场拍卖会
钤印:符罗飞(四次)
说明 来源: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对符罗飞的梳理,是一个极为引人入胜的课题。他不属于某一个艺术流派,却创作了一个包含社会、人生、命运等极其丰富的艺术宇宙。应该突破艺术史本身,在更为宽广的领域里看待符罗飞的独有意义。他有“高尔基式人物”、“革命艺术先行者”、“罕见的心灵画家”等诸多称号;也有“渔民”、“铁匠”、“画家”、“教授”等多元身份;他是留学意大利的第一代艺术先驱,更是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第一人。游历亚欧诸国,品尝东西文化,体味百态人生,让符罗飞的艺术充满力量与厚度。可以讲,他的一生,是善良正直,兼具忧国精神和道德激情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缩影。
在灾难深重的旧社会,符罗飞以画笔为武器,投身在革命斗争的前哨,为饥寒交迫的人民呼唤太阳。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的画面不再是灰暗的低调,而是色彩明丽,充满阳光。他以极大的热情歌颂劳动,赞美生活。开拍国际首拍推出的《待雇》、《女乞》、《无助》、《姐妹俩》是符罗飞1940年代的速写创作,运用写实的手法表现社会现状,成为批判当权暴政、号召抵抗外敌的历史真实写照。《江上一帆》创作于1962年,如同艺术家赠送给蔡元培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作品选取江上的帆船为表达对象,在写实的基础上,自由挥写,呈现艺术家浑厚艺术风格的同时,更表达了艺术家对于新时代的赤诚歌颂与美好期望。

“我们需要有血有肉的艺术,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来”,这是符罗飞毕生为之实践的基本原则、创作态度和艺术观。作为“五四”以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的先锋战士,符罗飞运用水墨、粉彩,深刻地描绘劳动人民生活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
符罗飞一再强调:“在艺术的表现与发展上,我们必须遵循浪漫的现实主义道路;而在内容上我们需要的是严格刻苦的现实主义,我们所表现的主题,必须是正确而明显,技巧上应该有着高度的艺术价值。”换言之,他点明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正是为了有助于革命的现实主义的实践。
符罗飞在1947年的这些谈话,印证了那个时代中国革命艺术的实践原则。我们可以归纳他的艺术风格为“革命的浪漫现实主义”。“革命”两字也是解读符罗飞人生和艺术非常重要的字眼。
符罗飞于1897年,出生在海南岛一个穷苦渔民家庭,自少年起便漂泊南洋谋生,从此开始了他背井离乡、尝遍人间冷暖的一生。他当过水手、铁匠,为了追求政治理想,曾一度东渡日本学习军事。然而富国强兵的理念破灭后,他半工半读于上海美专,同时自觉地投身革命洪流,于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这些早年的经历,对日后他的政治与艺术倾向产生了极大的决定性影响。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参展第一人
在1938年之前,符罗飞的艺术经历过三个阶段:一是早年接受的民间作坊式、学徒式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二是1922年至1925年之间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受到的中西结合式的学院化训练;三则是1930年之后,考入意大利那不勒斯皇家美术大学研究院绘画系,接受正式的西方学院化美术教育。
在意大利期间,符罗飞的作品得到了意大利王室的青睐。1933年,符罗飞在那不勒斯举办个展,皇太子还亲自为他主持了开幕礼,并购买了他的作品。在王室的推介下,符罗飞声名鹊起,蜚声欧陆画坛,并一度被意大利评论家誉为“罕见的心灵画家”。
除此之外,1936年夏天,符罗飞作为旅居意大利的外国艺术家被邀请参加了“第20届威尼斯双年展”,送展的三幅作品全部入选,这是已知最早有中国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记录。
然而,这种融汇中西并最终彻底走向西化的道路,在1938年符罗飞回国之后,一经与中国社会变革的现实相结合,便产生了剧烈的变化。
灰暗中的虹彩
1938年5月,身处意大利的符罗飞,因日军侵华的战事而心急如焚,于是“牺牲在欧之一切,只身归国,谋以艺术鼓舞国人敌忾之忱”。这时的大陆硝烟四起,上海已经沦陷,广州岌岌可危,唯独香港暂能偏安一隅。抵港后的符罗飞奋笔疾写,创作了大量的实景写生,这些作品均以对比强烈的手法渲染出爱憎分明的情绪,将一切苦难的矛头,都指向了制造战争的元凶。
同年10月,符罗飞在香港举办抗日画展,筹款救国,蔡元培在《大公报》牵头署名,连续七天介绍符罗飞和他的画展,当时穗港两地的军、政、商贾近20位名流都参与签名推荐,包括宋子文、吴铁城等人。
蔡元培为此次展览的画册《符罗飞先生抗战画集》题词“以中国制的笔,作西洋式的画,意到笔随,心精力果”,肯定了艺术家中西融合的艺术之路。叶恭绰亦题词“深心托豪素”,豪素即为纸笔,所有的深厚心意都赋予纸笔两端。
画集序言由卢逊所写,对符罗飞的艺术与人生选择作出了详细归纳。
吾友符罗飞君,乃一革命画家也。其早年作品,尚带个人浪漫色彩;迨欧游后,因对艺术理论之追求,与真实生活之体态,故其作风以根本改变,而倾向于社会现实主义矣。观其取材,已无复才子佳人,鸳鸯蝴蝶之类,而已深入生活之各阶层,画量描绘人生之种种形态,如流落街头之盲女,骨瘦饥黄之鼓励,被蹂躏之弱小者等等,盖一真艺术家当假其艺术以表现民间之疾苦,藉以唤起观者之同情,以谋改善人类生活;否则徒供他人作消遣品耳。
符君留意八年,其艺术之造就,早得欧人赞许,故在欧洲画坛获有相当地位。然符君尽可流连耐坡利湾,或威尼斯城,乃中日战事起后,符君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遂牺牲在欧之一切,只身归国,谋以艺术鼓舞国人敌忾之忱,共同杀敌。符君之志诚可嘉也。
20世纪40年代,符罗飞先后于全国各地举办过多次个人作品展,这些展览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极其鲜明而强烈的主题:伤时忧国—揭露黑暗的现实与痛苦的人生,呼唤大家抵抗民族的敌人和当权者的暴政。
1946年,在符罗飞带着一批全新的作品随中山大学迁回广州之后,湘桂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大灾荒,符罗飞闻讯立即深入灾区,以近百幅素描、速写记录下饿殍遍野的真实惨状,并举办了写生画展。
儿童,尤其是在饥馑年代的孤儿是最弱小的群体,他们的命运时刻令人们担心,这些中国下一代的现状成了符罗飞笔下关注的主要对象。《待雇》、《女乞》、《无助》、《姐妹俩》就是此期的创作。这些题目的内容,表现在他使用的粗糙的纸上,说是战时中国社会的缩影,并不为过。他根据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感受不断改变手法,满怀悲壮的激情。
此时他的绘画,多用变形、夸张的造型手法,使人们感到他的作品有些漫画化。但他不同于一般漫画家,而是具有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杜米哀的绘画气质。杜木哀是为革命的现实主义画家,并带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艺术实践,恰恰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体现。
怀抱观古今 深心托豪素
灵魂先肉体而死亡,这在悲剧里是一个最可悲的人物。符罗飞的灵魂超越了肉体,一直与时代紧紧相连。
1952年后,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五年计划的建设项目,符罗飞回到中山大学从事他的美术教育工作。他自觉地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教学之余经常深入工矿,农村,渔港等,创作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劳动,歌颂劳动,赞美生活。
《江上一帆》创作于1962年,如同艺术家赠送给蔡元培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作品选取江上的帆船为表达对象,在写实的基础上,自由挥写,呈现艺术家浑厚艺术风格的同时,更表达了艺术家对于新时代的赤诚歌颂与美好期望。
1966年,符罗飞受到运动冲击,1971年,他在动乱中溘然长逝,很多作品与史料也一道散失。1980年代初,随着对历史的拨乱反正,一批老一辈的艺术前辈痛感符罗飞作品的散失,力主重新收集整理,自此开始了符罗飞艺术的抢救工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美术新人也聚焦到符罗飞艺术的研究上来,以新的历史视角审视他的艺术成因和社会历史作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这是故宫养心殿三希堂里面的联对,符罗飞将他所有的情感与关怀都注入他的画中。越来越多的后来人,在符罗飞的笔下,不只看到对于其现实的批判,更多则是艺术家对于未来的爱的感情。符罗飞的悲愤与爱意全部呈现在画面上,唤起观者的共鸣。使人震颤,使人激愤,使人听到千百万人民的呐喊,同时也使人在灰暗的色调中,看见美丽的虹彩。
1980年代,时任中国美协主席江丰为符罗飞写下三首热情洋溢的诗篇,这些诗就是对符罗飞一生艺术道路最恰当的评价。
早发岭南一剪梅,晚凭劫火炼形骸。
丹青点燃丹心谱,革命风云腕底开。
中西妙法俱容之,生活中来耐所思。
艺苑南欧惊鬼斧,画坛东亚醒雄狮。
胸次豪情放手敷,岂甘依样画葫芦。
人民艺术人民爱,堪笑东西士大夫。
晚年的符罗飞曾讲,“艺术道路是非常艰艰苦的,但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就可以一直走下去”。他确实永葆初心,一以贯之,走完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一生。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北京保利拍卖记录

【拍卖价格】 吴伯雄 宋楚瑜 洪秀柱 连战 13073 书法 (四幅)

2021-3-24 8:41:53

北京保利拍卖记录

【拍卖价格】 于右任(1879~1964) 2077 草书十五言联 镜心 水墨纸本

2021-3-24 12:45: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