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陈半丁(1876~1970) | 尺寸 | 119×186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1958年作 |
估价 |
RMB 600,000-800,000 |
||
成交价 | |||
专场 | 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 | 拍卖时间 |
2017-12-17 |
拍卖公司 |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
著录:1.《中国名画家全集—陈半丁》,第32-3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2.《20世纪中国画美术大家·陈半丁》下册,第80-81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 |
|||
题识:力争上游。一九五八年国庆节,写于百花深处。半丁老人年八十有三。 印文:山阴陈年、半丁老人八十后作、齿落未是无心人、咬得一两句书终身得力 |
|||
说明 |
展览:“纸上春秋—陈半丁中国画精品回顾展”,北京画院美术馆,2008年10月23日-11月17日。 来源:原为陈半丁先生家属旧藏。 跃进时代的一幅力作 二、分析与解读 全画取平远式构图,由近景、中景、远景三部分构成。 陈半丁对新中国是热爱的,他从最初的“美术不近政治,不近官僚,画家只能谈画。”“画画就是画画,提道为工农兵服务就不好办了,我们怎么能了解每一个工人、农民、士兵喜欢甚么呢?”到1958年2月28日,与于非广等人发表《首都国画家自我改造的倡议书》,更以八十四岁的高龄,亲往徐水等地参观写生,体现出一个老画家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努力,他在同年夏天就以极大的热情创作出作品一百多幅作品,并且鼓励大家“用多快好省的干劲来创作,配合社会主义积极跃进,表现古无今有的新内容、新气象”。他的《力争上游》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作品热情讴歌新中国农业的丰收景象,摆脱了当时概念化、形式化的模式,大胆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富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情调,是那个时期反映新时代精神面貌难得的佳作,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⒉一直以来,对于《力争上游》还有另外一种看法。认为,从陈半丁对解放后反右、大跃进、文革等运动激烈的反对态度来看,此画很可能含有讽刺意味。譬如以巨大的南瓜、玉米、白薯、萝卜等来暗喻大跃进的亩产万斤粮、放卫星、浮夸、跃进,以逆水行舟和违反中国画常规的构图——船的前进方向不留空白、且船与树相交,来暗示大跃进的艰难和没有前途等等。确实,如果我们再结合他在1958年所作《枫树》上“只有一片枫叶,不知多少秋风”的题款,1959年以毛泽东“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诗意所画的山水,1961年“国画也有讽刺漫画,色色惧全”、“多听故事有益卫生,少谈未来徒耗清神”的言论,和康生“陈半丁对新中国心怀仇恨,常借字画表达其反动思想。”的断语来看,无疑会更增加这种判断的可信度。但是人是复杂的,艺术反映人的观点意志就更为曲折、复杂、隐晦,毕竟现在已经不是靠一点主观的臆测,便可以给一件作品一个人定性的时代了,这种观点需要更为直接可信的证据来支撑。 我以为这幅作品的创作动机还是真诚的,事实上大跃进确实焕发出全国人民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整个农业生产呈现一个丰收的景象(只是因为后来全民大炼钢铁,许多庄稼没有来得及收回来,烂在地里了),陈半丁参观后受到感染和鼓舞而欣然创作是有可能的。至于他说“不能全听吹捧——大跃进全是假的,不可靠!”已经是1962年的事情了,此时大跃进带来的严重后果——三年自然灾害早已显露出来。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