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黄宾虹(1865~1955) | 尺寸 | 112×40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1948年作 |
估价 |
RMB 6,300,000-8,000,000 |
||
成交价 | |||
专场 | 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 | 拍卖时间 |
2017-12-17 |
拍卖公司 |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
著录:《大师门墙 李可染与师友徒及哲嗣玉双作品集》,第16页,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6年。 | |||
题识:黄山云门。戊子春日,八十五叟宾虹。 印文:黄宾虹、冰上鸿飞馆 |
|||
说明 |
展览:“大师门墙 艺亦情——李可染与师、友、徒及哲嗣玉双作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6年6月3日。 来源:李可染旧藏。由李可染家属友情提供。 李可染与黄宾虹师 1946年,抗战胜利,李可染在重庆接到两份聘书:杭州国立艺专和北平国立艺专的邀请。在左思右想之后,李可染选择了北平,因为这里有故宫,和两位艺术大师:齐白石和黄宾虹。他说,如果不来北平,会犯历史性的错误。时间证明,他实现、完成了他的历史理想和使命。他跟齐白石学了什么?主要是一个“慢”字;他和黄宾虹学了什么,主要是用墨,一个“黑”字。他说,黄宾虹用墨深厚;用墨很好,好在浑然一体;满幅落墨,整体感很强,用墨前无古人,超过古人。 李可染在1986年《李可染中国画展》前言《我的话》中写道:四十岁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老师和先贤的指引,使我略略窥见中国绘画的堂奥。拜师后,他们的师生关系如同父子。可是黄宾虹多次想赠李可染画作,李可染都不敢受,因为太贵重。所以,李可染藏黄宾虹的画作甚少。这是难得的一张,是仅存的黄宾虹的精品,李可染颇为珍重。 李可染藏宾虹师《黄山云门图》赏 李可染曾回忆:“黄师作画,看来‘积墨’成习。他根本没有笔洗,只用‘葵花盘’,墨由浓到淡,自然形成一圈。可染见老师没有笔洗,说从四川给带一个,黄师连连说,不用,不用!可染先生终身难忘1954年之夏,在杭州和黄师(黄宾虹)相处的日子。那时先生已是九十高龄,患白内障眼疾,严重到了伸手不辨五指、双目近乎失明的程度。他还是手不停笔坚持作画。有一个晚上,可染见黄师一口气勾了七八张山水画稿。宾虹先生为了实现他艺术上的思想,一生坚持磨练,百折不饶,使可染先生异常敬服,以至有所自谴:“前辈老师用工之勤苦,是非我等后辈可及。”正是这年夏天六七天里,可染天天去黄师家,探望求教。黄师因可染自北方来,非常高兴。有一天黄师邀可染去看他的藏画,使可染领悟到“波澜百家,后来居上”的道理。黄师云:“专摹一家,不可与论画。专好一家,不可与论鉴画。”这是何等宽广的艺术胸襟!这六七天里,黄师每天送可染一帧山水,促其观摩。李可染与张仃同去拜谒黄师的那天,黄师晚饭后,休息一会,喝点茶,一边谈话,就一边动手勾稿子。他说:“今天画的不多,只勾了六张画稿。”平时大大小小的画稿,他勾得很多,从不停止。这一天,黄师拿出一摞画,让两个人随便挑,可染、张仃先生一人挑选一张,永志纪念,可染先生离开杭州时,行前告别,黄老又亲赠对联一副,亲自相送,走出很远。没想到,这竟是最后诀别。在题赠李可染之残稿中,黄宾虹写道:“画重笔墨为上,其次章法,犹精神之与躯体耳。但观章法之新奇,求其外貌,不审内心,非真知画也。中国画法之要,根本精神全从书法中来,不明书法,即不知画法。李可染先生研精书法极勤,将实用之于画,其笔墨之内美者也。自来名画大家至可贵者,无不工书,书者无不擅画。” 此幅晚年创作的《黄山云门》于1948年完成,黄宾虹借独特的画面和笔墨结构来描绘表现黄山云门景色。纵观此画,近取其质,远取其势,不落寻常蹊径,笔墨枯润相间,有虚有实,繁而不乱。前景居中迎面几株老树、坡石压住画面,姿态奇绝,房舍隐现于丛树群山之中,更有高耸之山峰,腹地中云气浮动,远景以淡墨写出虚渺远山,意境灵动。画卷既有黑、密、厚、重之处,亦有浅绛设色之表达,蕴涵着黄宾虹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黄宾虹无论于绘画还是养生都是深得“道法之然”之理的,他自己曾说:“艺术是最高的养生法”“寄情于画,笔墨之际,无非生机。”从此画中我们看到,晚年的黄宾虹确已进入一种“从容无为”的境界。 《黄山云门》珍藏的秘密 珍藏四十载,一段师生佳话 互赠作品,《黄山云门》对李可染的特殊意义 转折的前夜,传承与变革悄然开始。或是相通,或是传承,《黄山云门》成为一次重要印证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