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的世界|党震:多视角、多维度的绘画尝试

 

开幕式

2019年4月13日 15:00

学术研讨会

中国美术馆7层 学术报告厅

2019年4月13日9:00——12:00)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一层5号厅

(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一号)

 

 

在平行的世界里,寒山、荒石、黑夜里独行的人,每一个空间的维度,都是我内心艺术世界的存在方式,是生命的痕迹,是生命痕迹的延长线。

——党震

 

 

这次的展览叫“平行的世界”,展出的作品有哪几条线索?
党震:一共有三个系列:寒山、荒石以及夜行系列。
我们都受过强调具象描绘的素描训练,通过这个课强化表达语言的细密深刻和全面整体的耐力培养。有一些艺术家在他的创作中放弃了这一表达方式,而我觉得我在画具象东西的时候,能够和物、和画面心平气和、旁若无人地进行交流,达到了类似禅宗里面入定的状态,这使我获得了极大的幸福感。我在不断强化作品的尺幅和细节的复杂程度,把这种幸福感放大。

雪国 200×80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如果说寒山系列作品是相对精致细密的、具有写实素描倾向的古意山水画,那么荒石系列作品所代表的美学就是雄浑沉重的或者说强烈霸悍的。它有一种很强大的情绪化地传递,动荡不安的构图,强烈的色墨对比,反复叠压的笔触与凶猛的气势,包括一些凌乱草率的笔墨,看起来都是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的,但我在画的时候,恰恰是以一种非常理性的状态去驾驭的。

荒石·魂灵 179x28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理性与感性相互交织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类似原始洪荒之力的东西,它是一种来自远古的野蛮力量。这种力量与雪山系列的宁静、含蓄有很大的差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在我的身上就像太极拳讲究的“一阴一阳谓之道”一样,我都体验到了它的美学价值。 

 

骓逝 240x400cm 纸本设色 2013年

 

 

寒山和荒石系列描绘的都是自然景观,夜行系列中有人物出现。
党震:慷慨与苍凉应该是对“夜行系列”相对准确的表达。以前“夜曲系列”里的人和动物,带有唯美与抒情的色彩。现在的画面中,这种抒情色彩减少了,变得更加的残酷而壮烈。可能是因为人到中年心态的改变,就像我经常提的那首诗“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是一种无限的寂寥又胸怀壮志的状态。

 

夜行 240x40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对待自然我们有超越性的追求,但是落脚到人就回到了现实当中?
党震:我之前有一个系列是“灰色寓言”,这个系列是通过超现实的画面将具象的人物和残缺的石膏像来制造冲突的氛围,人物强烈的肢体动作、空洞的眼神等都是我刻意安排的细节。夜行这个系列是对灰色语言系列的转换。现在画面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情感上的冲突和矛盾是更内在而强烈的。

 

▼横向观看

 

汶河早春图 50x80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绘画本体一直是你强调的内容,在几个系列的作品中,绘画的本体扮演着什么角色?
党震:这些年来,我也反复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尤其是当现代艺术介入中国当代水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人对绘画性的认知产生了一些变化。梁硕最近有一个展览,他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皴法、点法和民间绘画的涂抹方式以及艳俗的色彩,去完成一个手卷式的创作。他的展厅是迫近式的环境,画不动,而人在一个很局促的氛围里前行。这是一个新的状态并产生了意义。观者在这个空间中观看,包括画家在创作的时候,绘画本身原有的评判依据和我们的法则相对退居到了一个不重要的层面,使得观众在观看和思考他这个行为的意义远大于欣赏绘画本身。

 

山音 242x107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对我而言,坚守绘画性本身的意义,是我目前非常看重的东西。我希望人们长久地关注这幅作品,并且被作品本身打动,作品生发出的意义和观者感受到的意义,是可以就绘画性本身展开的。这个方式本身面对刚才讲的当代性,可能显得很老旧,但是艺术又怎么能拿短时间的一个思潮影响来看待呢?

 

冷山 240x26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在你大尺幅的作品中,能看到笔触的一气呵成,同时又有圈圈点点的顺势而为,这是不是与你太极拳的经历有关?
党震:我觉得太极拳对我的绘画是有影响的。这个影响应该是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方面是美学观上的影响。比如说太极拳讲究周身一家,上下相随,要求你的手、眼、腰、腿、脚各个方面,都是在一个“均匀”的状态当中。第二个关键词是“顺随”——不产生抵抗之力。这个顺随的状态对我绘画有很大的帮助。第一笔起来之后,第二笔怎么走?第三笔怎么走?这是一个顺随的状态,我的绘画中,树木生长的外形、浓淡、干湿、笔触之间的交叠,它们的气息是生长连贯的,这个就是太极拳里的绵绵不绝,这个就是拳力当中的连续性。一生二,二生三,相互生发,相互生长,相互顺序,和谐共生。

 

徐渭的哭声 135x48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艺术传统变得越来越精英化,很多细腻的感受难于传达,你的作品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观众?
党震:其实在谈及精英和大众这两个词语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两个群体拉开了距离,在承认这两个群体之间距离的情况下,我们要做什么?如何让大众正确的理解精英艺术?或者说被精英艺术的优质人性所感染?反过来讲,那么普罗大众身上是否也具备优质人性,具备很多精英身上恰恰缺失的东西。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教育上做起。

 

荒石之西江月 126x48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如果说到一个具体的艺术家个案,他的作品如何去面对普罗大众,我觉得它有两个方式。其中一个方式就是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艺术终结论”——波普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家本体就已经开始主动地去除普罗大众与所谓精英艺术之间的距离,他们希望能够让艺术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走向现实生活。即使这样做也达不到人人都是艺术家,毕竟不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能做出好作品。我个人认为有这个差距也无妨。就像人与人的不同一样,怎么可能让第二个人和你完全具备一样的感受和心得!

 

人已赞赏
艺术与生活艺术教育

烟花三月下扬州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8级国画专业写生课纪实 速写篇

2019-4-8 9:57:18

艺术与生活

让博物馆热成为日益流行的生活和休闲方式

2019-4-8 22:48:3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