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善抚琴,一个擅长啸,来金花古庙看竹林七贤中的两个猛人

在众多的艺术作品形态中,壁画向来有“墙上博物馆”的美称,画面的内容描绘着中华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场景等等。

在今天的黄埔古村落内有许多清代建造的古建筑,在这些建筑内仍然保留着一些当年由民间画师创作的壁画作品。这些作品一般出现在头门前后廊、中后堂后壁、山墙以及天井卷棚等处。斗转星移,光阴荏苒,那一幅幅历经百年岁月缺依然保存完好、赋彩华丽的壁画,依旧向我们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长洲村金花古庙 · 嵇琴阮啸

小档案

年代 清光绪二年(1876)

作者 杨瑞石

款识 光绪二年岁次丙子孟秋上浣。杨瑞石画。

尺寸 2360mm×660mm

位置 长洲街长洲村金花古庙一进天井右卷棚

内容赏析

题词出自南朝周兴嗣撰《千字文》:布射僚丸,嵇琴阮啸。前一句的意思是吕布擅长射箭,宜僚有弄丸的绝活,后一句分别指嵇康抚琴和阮籍长啸的典故。

竹林七贤中,嵇康善弹琴,著过《琴赋》,善弹奏《广陵散》,相传这一技艺是一位异士传授给他的。竹林七贤看不惯司马氏的所作所为,常常借酒醉讥讽司马昭,问讯后司马昭大怒,欲计杀掉嵇康。

大难临头之际,嵇康面不更色,只要求再弹奏一次《广陵散》,3000名太学生上书要求学习这首名曲,但遭到朝廷拒绝。嵇康轻抚瑶琴,最后弹了一遍《广陵散》,叹息说:“袁孝尼曾经向我请求学奏此曲,可我没有传授给他。我死之后,此曲绝矣!”

阮籍善于“啸”,与嵇康的琴齐名。

啸是古代道家的一种吐纳练气的内功法门,练习时要求运丹田之气,长啸一声,使内气闯三关、过九窍、直冲顶门。

相传阮籍曾在苏门山向一道士学得“啸法”:他听说苏门山有一得道之士,就去访问他。道人正在打坐,无论阮籍怎样软磨硬泡,道人也不理他,阮籍无奈只好打道回府了。刚走到半山腰,忽听山上传来长啸之声,阮籍抬头一看,正是道人引吭高啸,声震山谷。阮籍陡然间听懂了道人的啸声,他也悟道了,于是以长啸相和,这就是阮啸的故事。

墙面围绕蓝底卷草团花纹,形制似一展开的长卷。画卷中绘巨大山石,嵇康和阮籍皆头戴方巾,身着宽袍,于树林之间弹琴复长啸。嵇康正对观众,盘腿坐在石桌之前,双手抚琴,神色自然地向阮籍看去。

左右两个小童都低头看着古琴,仿佛好奇如此优美的琴声是怎么产生的。

最左侧的阮籍一手撑地,另一手放在膝盖上,好似不自觉地用手打着拍子。阮籍神色专注,嘴微张,似乎是陶醉在音乐中而不知有他了。

虽然壁画多处蒙尘,而且还有烟熏和水痕,但也难掩壁画中苍劲结实的线条及其中柔中带刚的优雅气质。

长洲村金花古庙 · 花鸟图

小档案

年代 清光绪二年(1876)

作者 杨瑞石

款识 江南留一株,花卉独称王。杨瑞石画。

尺寸 3330 mm×800 mm

位置 长洲街长洲村金花古庙前殿内右山墙

内容赏析

山墙绘画分为左右两块菱形画面。画面交界之处绘对称的拐子龙纹。此处遭到大面积白色涂抹,但形制与左山墙相似,颜色应该也是黄色的拐子龙纹描红边,配黑色底。

左侧菱形画有墨兰,盖有杨瑞石的印。

画面右侧绘寿石、牡丹与白头翁。此处牡丹大而夺目,尽管花色渐淡,但是其叶片调色讲究,阴阳项背栩栩如生,枝叶肆意伸展,两只白头翁在枝头上下翻飞,张口嘀鸣,一片生机盎然。与左山墙的两雀形成动静对比之势。

左右山墙两相呼应,上图以墨竹对墨兰,讲究墨色恬静雅致,下图同绘“白头富贵”,一动一静,一收一放,在左右墙头相映成趣。

人已赞赏
艺术市场

宋·张先 诗卷《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风流倜傥,浑然天成

2019-3-23 23:54:00

艺术市场观点评论

林风眠:美丽是这样能够吸引人的东西!

2019-3-25 8:14:2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