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董其昌(1555~1636) | 尺寸 | 87×39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1614年作 |
估价 |
RMB 1,500,000-2,600,000 |
||
成交价 | |||
专场 | 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 | 拍卖时间 |
2019-06-03 |
拍卖公司 |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三)》,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1年5月。 | |||
题识:苍林何茸茸,白石亦齿齿。虽为青城客,不入青城市。甲寅新秋,董玄宰画。 钤印:画禅、董其昌 边跋:此思翁六十一岁作,意象浑沦,用笔有不尽之势,真耐人咀嚼也。辛巳(1941)十二月,观画并记。宝熙鉴定。钤印:沈堪审定 鉴藏印:匋斋所藏书画之印、孝禹审定、邦达审定 |
|||
说明 |
说明:此作曾经王瓘、端方、徐邦达等递藏;宝熙边跋。 1.王瓘(1847-?),字孝玉,一字孝禹,号遁庵,四川铜梁人。书法、篆刻家,光绪年间名于时,曾官江苏道员,后参端方幕。 2.端方(1861-1911),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历官陆军部尚书、直隶总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创办江南图书馆。收藏彝器瑰物颇丰。著有《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 3.宝熙(1871-1942),爱新觉罗氏,字瑞臣、瑞丞,号沈盦,室名独醒盦,满洲正蓝旗人。光绪十八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总理禁烟事务大臣等。民国后任总统府顾问、参政院参政。后曾任伪满内务处长等。能诗,书法端庄肃穆。 1614年,董其昌60岁。早春之时,陈继儒作文贺董其昌六十大寿;夏,仿倪瓒笔意画山水,跋文中论画家忌甜、邪、俗、赖,方可得清洒落落之致。本幅《苍林白石图》作于初秋,画中长短线披麻并用,笔墨疏朗雅致,松秀可人。其柔和湿润的笔调,是由于在绢上作画,需要着墨较为不易所致,所以会出现复笔,也因此造就了画面呈现出一种极端静穆、儒雅的精神状态,这正是董其昌所要表达的,契合了题识中“虽为青城客,不入青城市”这种所谓董其昌归隐山林的状态。董其昌极力推崇王维、董源、米芾、黄公望及倪瓒的山水,因他们的山水所营造出的冲淡空寂的境界,符合了董氏的审美品位,也符合了中国绘画美学所崇尚的平淡天真、萧散简远、虚静空灵的意境。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