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董其昌(1555~1636) | 尺寸 | 26×146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暂无 |
估价 |
咨 询 价 |
||
成交价 | |||
专场 | 百代标程——从宋人至金农 | 拍卖时间 |
2019-06-03 |
拍卖公司 |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
著录:《石渠宝笈三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十册),第2065页,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出版: 1.《董其昌书画编年图目·下》,第14、15、110、11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2.《嘉德二十周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一》,第210、211页,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 |
|||
题识:冈岚屈曲径交加,新作茆堂窄亦佳。手种松杉皆老大,经年不踏县前街。玄宰画。 钤印:董玄宰 鉴藏印: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宝笈三编 |
|||
说明 |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欲上青天揽明月 妙笔绝尘绘春山 茆堂窄亦佳 心向县前街 董其昌一生的宦海生涯可谓跌宕起伏,而回顾董其昌早期的进取之路,如果说他的理想是归隐修禅,那么早期关于他因为字写的不好被松江府会试主考衷贞吉降为第二名后才发奋读书来博取功名的话,如何解释董其昌在1585年第一次南京乡试失败,为何不同陈继儒一样,“裂衣冠”而绝出仕之念。1586年,董其昌再赴南京乡试,及第;1589年,其参加北京会试,得中进士,选为庶吉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进士“题名录”记载董其昌名次为二甲第一名,一甲前三名为状元焦竑、榜眼吴道南、探花陶望龄。庶吉士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几乎所有的大学士都是从讲读官晋升等等,显要的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常兼翰林之职。董其昌在347名中举进士中又入选22名庶吉士之一,以当时来看,他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1598年,董其昌与叶向高并掌文官诰敕、皇长子讲官,已经接近朝廷的权力中心。但是,万历皇帝对郑贵妃的宠爱推及后来受封的福王,使皇长子不能按照正常的时间出阁读书,更不要说受封太子。经过大臣们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万历皇帝终于同意皇长子读书,但在一次讲读授课中,“董其昌不幸诱使年轻的皇子(长子)在答问时说出的话,使满朝即以为是未来统治者的吉兆,结果难免招致皇帝对董的不悦”。《明史·董其昌传》:“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史”。1599年2月,在董其昌渴望已久的日讲官生活仅六个月,明升暗降任湖广按察司副使,其情形可想而知,“以病不赴,奉旨以编修回乡养病”。在上文提到创作于本年的《董思白山水卷》中,董其昌题跋“随风东西,与云朝暮”等等言辞,或有多许苦闷和失望。 1604年,董其昌在游山玩水,遍览河山之后,无奈的,类似于放逐,奉旨起任湖广提学副使,两年后,《容台文集》卷五《引年乞求休疏》载董其昌辞湖广提学副使;“又三年(1609),起补福建副使,在任四十五日”,虽“南科黄起龙拾遗、吏部尚书孙丕扬仍咨臣供职,臣已先告致仕,自此安于肥遁”。自1610年起,至1621年止的十余年间,董其昌一直处于归隐山林的状态。大部分原因在于明末政治斗争的复杂而残酷,纵观整个明史,如钱泳在《履园丛话·收藏》中所言:“大约明之士大夫,不以直声廷杖,则以书画名家,此亦一时习气也”。“万历三大案”的牵涉,党争的倾辄等等都或多或少对董其昌造成一定的影响。有迹象表明,董其昌被卷入了东林党与齐、楚、浙三个党派互相争斗之中。我们可以想见,即使董其昌深处江湖之远,其同科同门此时已然居于庙堂之高,期间党争不断,再加之东林党的参与,可谓不胜其乱。直至1617年末,经过二十多年斗争和压制,东林党在朝廷中的影响几乎才消失殆尽,而倾向于东林党理想的董其昌,此时亦是失望已极,再加上1616年“民抄董宦事件”的爆发,董其昌此时应举步维艰。幸好,有在朝掌权朋友如吴道南的帮助,否则恐难以维持生计。 妙手绘春山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