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公共文化】“美与情境——刘海粟与后印象”亮相陕西南路站

2月25日起 “美与情境—刘海粟与后印象”亮相陕西南路地铁站

欢迎您驻足观赏

纪念刘海粟欧游90周年系列活动

“美与情境—刘海粟与后印象”

于2月25日登陆陕西南路地铁站啦!

中国新美术运动拓荒者刘海粟的泼墨泼彩代表作复刻品,以及来自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印象派大师梵高,莫奈和雷诺阿的经典作品复刻品悉数到场,展示了中国和欧洲的风光山色,也传递了中西揉杂的美学与精神。从《睡莲》到《黄海一线天奇观》,“最文艺地铁站”等你去打卡~

艺术长廊现场

展览概述

今年正值刘海粟欧游90周年,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和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力支持下,刘海粟美术馆策划了“美与情境—刘海粟与后印象”展览。

在刘海粟早年的绘画实践和理论阐述中,后期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是他偏爱的绘画风格。后期印象派绘画出现在19世纪末的法国,代表画家有塞尚、梵高和高更,作品强调主观感受。刘海粟的早期油画深受后期印象派的影响,笔触有力,色彩醇艳,极具表现力。

1929年——1935年的两度欧游使刘海粟可以直面西方艺术史的经典。通过频繁地参观博物馆和临摹经典原作来增进自己对于西方绘画精神的理解,同时提高绘画技法。他临摹过法国自然主义绘画、浪漫主义绘画直到后期印象绘画,相对系统地学习了法国近代绘画技法。这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西方绘画发展脉络和后期印象派绘画的精神。

与此同时,刘海粟积极推动后期印象派在中国的传播。他先后发表过《塞尚奴的艺术》、《艺术叛徒》(文中的艺术叛徒指梵·高,刘海粟亦以“艺术叛徒”自称。)等文章,并在其主编的《世界名画集》系列中收入了塞尚和梵高。1923年,刘海粟发表了著名的文章《石涛与后期印象派》,以其跨文化视阈比较和建构了中国文人画与后印象派绘画的文化对照和关联。

文/王欣

作品简介

刘海粟 《白鹅岭望天都其二》1954年 中国画 纸本设色

41.5×68 cm 刘海粟美术馆藏

这是以黄山创作素材的写生画作,完成于1954年。作品以青绿山水设色方式来诠释,大量的使用赭石、石青、石绿三色。用笔古拙,峰峦深厚,势伏雄强。山谷间有石绿色云雾环绕,气势如虹。借黄山气势,直抒心中之意气。

//////

刘海粟 《褪却红衣学淡妆》1972年 中国画 纸本设色

50.5×129.3 cm 刘海粟美术馆藏

这幅于1972年创作的《褪却红衣学淡装》,刘海粟已经开始尝试用石青泼彩荷叶制造出班驳陆离的油画效果,有着强烈的厚重感。泼彩画法是先用焦墨线条画出几大块,分好色彩的区域,然后倒上重色,嫌浅处可以等纸又几成干后,再用小盂调好色朝画上倒,另外破以清水,使色彩散开并吃进纸去。在健笔疏导的过程中,让色块向主体的自然形态靠拢,全干后再用墨笔细心收拾。

到七十年代中后期,刘海粟通过十几年的摸索和实验,已经探索出较为熟练的泼墨泼彩绘画方式。在这张作品上,海粟老人让他的中西绘画的艺术素养,得到极为充分的体现。

//////

刘海粟 《黄海一线天奇观》 1976年 中国画 纸本设色

69.2×134.1 cm 刘海粟美术馆藏

这是刘海粟先生泼墨泼彩的代表作,该技法形成于60、70年代,源自亦师亦友的黄山,这一时期海老常常凭着六上黄山所积累的素材忆写黄山,经过1966年的《黄山云海奇观》、1975年的《黄山图》,到这幅《黄海一线天奇观》,泼墨泼彩技法愈趋纯熟老到。

此画气势恢弘,用色单纯而绚丽,以石青烘染主峰,远山则施以朱磦赭石,朴而能艳,质而愈厚。泼墨和泼彩的妙相契合不但显示了海粟先生在艺术创作上的魄力和胆识,属于刘海粟晚期典型风格的泼彩作品可让人品醇正香,得大气象。更是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

//////

克劳德·莫奈 《睡莲》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晚年时期的莫奈,深受眼疾困扰,但是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画家一样,他凭着天赋,仍然创作出《睡莲》系列作品。

他把刹那定义为永恒,以瞬间的视觉记忆作画,在垂直的画布上,通过对光线的揣摩、捕获,将夕阳的玫瑰色、梦幻的霞光,暗火的莲花、纯绿色的叶子堆叠,静态的水似乎在流动,有界限的画布似乎无限延伸了开去,让人领略着一种深邃、灵动、神秘的美,最终达到色彩的感性之美。同时,也表达着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艾斯塔克的岩石峭壁》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1870年,29岁的雷诺阿经济上还处于拮据的状态,不时要光顾当铺,从一个阁楼搬到另一个阁楼,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莫奈,并跟随他去户外写生,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光色效应,在成为印象派一代大师的道路上,这段经历非常重要。

在那个喧嚣与骚动的时代里,他出奇的风格多变,在绘画世界里自乐,不理会所谓束缚的准绳,他一路游历,一路发现体悟,一路去与自然对话,光、色,发出疑问,并在外界及自身寻找答案。终于,他的作品越来越归于静谧安详,赏心悦目。

//////

文森特·威廉·梵高 《峡谷》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1889年6月,被限制在法国南部圣雷米精神病院的梵高穷困潦倒,窗外漫山遍野的繁花激发了梵高的创作热情。但是,他也已经没有了多余的画布。

如痴如醉的梵高近欲癫狂,心中的热情呼之欲出。最后他将目光投放到已完成的作品,于是梵高就当那是一张白纸,提笔在已经有的一副作品画布上,盖上了现在的这幅作品,这一秘密经过百年,由波士顿艺术馆管理人员和策展人的研究下,才发掘出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幕后策展和设计团队,就是去年在上海地铁举办的“英国国家美术馆展”的幕后大牛——物夕物团队。还记得那7幅来自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名画吗?包括梵高的《向日葵》、达文西的《岩窟圣母》、莫内的《睡莲》等,就是出自他们之手。

此次,再次回到陕西南路地铁站,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携手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再度触发中西文化的对撞,期待擦出新的火花,同时带给市民乘客一次视觉盛宴,让轨交空间成为贴近百姓的艺术殿堂。

人已赞赏
艺术与生活观点评论

观点|王蒙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水晕墨章”

2019-2-26 16:41:29

媒体关注艺术与生活

自古画者皆寂寞 |名人们的那些不易事

2019-2-26 16:48:3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