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研究:古代绘画研究(第28辑)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编
2019年1月
- 导读 -
本辑 “佛教美术研究”,共收录了四篇文章。张晶探讨了佛教图像中瓶与花的属性与功用,追溯其来源以及在中国的变化和发展。李雯雯通过梳理初说法为主题的犍陀罗雕刻作品,探讨了佛教美术从象征物到佛陀形象的变化过程。李慧君的译文对犍陀罗地区的菩萨造像的年代、神格和图像特征展开了论述。张薇对早期印度石刻和壁画中表现的降魔成道图像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探究。
“美术考古研究”是本辑的重头戏。王煜、焦阳对汉代图像中的风雨雷电诸神形象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朱浒对近期公布的曹操墓被盗画像石进行了图像索隐,考证出“金日磾”“贞夫韩朋” “鲁秋洁妇”三个未被发现的历史故事。邢逸菲分析绘画造型语言的情节性、创造性与审美性,探索六朝人物画对整个中国绘画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古代绘画研究”收录了四篇文章。王洪伟对董其昌与《富春山居图》“子明卷”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程国栋对陈洪绶版画代表作《水浒叶子》展开了研究,认为其定为崇祯末年作品更为合理。童永生通过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和艺术图像学的分析,厘清认识,还原史实,将梅清的相关研究纳入家族艺术史中作合理的解读。谢征以夏珪的《溪山清远图》为例,探讨中国山水画与易学之美。
“古代画论研究”同样收入四篇文章,首篇文章论述了小景与长卷的关系,以及古代绘画的观看方式;次篇文章指出张彦远从艺术生产、艺术流通和艺术接受三个环节打造出一个层层递进、步步推移的良性互动关系网格;再次篇文章通过对明清书画关系的梳理,指出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书画进入世俗化的发展进程;最后一篇文章从合画角度出发,认为合画作品具有“图录”与“图咏”的双重功能,是“诗可以群”的儒家美学观念在画学领域的渗透。
“书法理论研究”中,洪永稳在理学的复兴等视角下,对苏轼“尚意”书风的四点内涵进行了归纳。张广村则从宋人学书的态度、方法、审美创作旨趣、尚意的内涵及评价诸方面论述了唐法笼罩下宋代书法的精神。朱国平从本雅明所指的“灵韵”理论入手,阐释了中国书法艺术具备的神奇的“灵韵”。
“美术学新视野研究”是本辑新增的内容。庄小蔚、孙志浩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基督教题材的玻璃艺术,分析作品中的艺术风格、文化影响、思考方式,阐述了现代玻璃艺术与宗教观念碰撞所产生的独特魅力。王洪斌认为民间美术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具有强烈的关联性,从而指出了民间美术的社会文化惯例行为和民间美术符号的稳定性与流变性。仝朝晖指出吴冠中的油画和水墨创作模式在“风筝不断线”观念引导下“意造”,体现了风景画与山水画观念的融通。
-精彩内页-
-目录-
佛教美术研究
中印早期佛教宝瓶莲花图像流播 张晶
犍陀罗艺术初说法图像研究 李雯雯
关于犍陀罗菩萨图像的思考 [ 印度 ] 布拉达帕迪亚·帕尔著,李慧君编译
佛传“降魔成道”的文本与图像流变 张薇
美术考古研究
试析汉代图像中的风、雨、雷、电四神 王煜 焦阳
曹操墓画像石之“金日 ”“贞夫韩朋”“鲁秋洁妇”故事考 朱浒
论六朝人物画创作的审美意识 邢逸菲
古代绘画研究
董其昌与《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之关系新议 王洪伟 刘军强
陈洪绶《水浒叶子》考析 程国栋
梅清的生平考证及其山水画艺术研究 童永生 沈瑞
中国山水画与易学之美——以夏珪的《溪山清远图》为例 谢征
古代画论研究 “小景”再考 韦宾
《历代名画记》编纂研究 韩延兵
明清书画关系探赜 郑文
画可以群:从合画角度考察中国画的交际性 董赟
书法理论研究
论苏轼“尚意”书风中“意”之美学内涵 洪永稳
宋人尚意诠解——唐法笼罩下宋代书法的精神突围 张广村
书法艺术的“灵韵” 朱国平
美术学新视野研究
盛放圣光的容器 庄小蔚 孙志浩
符号学视域下的中国民间美术研究 王洪斌
“山水”与“风景”的合流——以吴冠中艺术为例 仝朝晖
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选一
艺术作品选二
艺术作品选三
艺术作品选四
-关于《中国美术研究》-
《中国美术研究》由教育部主管下的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创办。作为美术学研究的专业科研单位所主编的专业学术研究系列,我们将本着学术至上的原则,精心策划艺术专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术新秀撰写稿件,立足于对中国美术学科开展全面研究,介绍最新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展示优秀艺术作品。
本研究系列为每季一辑,自2006年9月创立以来,已经发行四十余辑,在学术界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目前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本研究系列设定主要有:美术理论与批评研究、美术考古研究、宗教美术研究、古代绘画史研究、民国美术研究、美术教育研究、艺术市场研究等。
延伸阅读
中国美术研究:古代绘画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