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爆红的“瓶瓶罐罐”画家

波洛尼亚(Bologna)——意大利的北部,亚平宁山脉的北麓,波河平原的南缘,一座文艺复兴气质浸润数世纪的文化古城。1890年7月20日,意大利艺术史上著名画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就出生在这里,一生定居,鲜少出行。为了艺术过着修士般的、禁欲的生活,终生未娶。16岁的时候,来到波洛尼亚美术学院进修,莫兰迪就是在这时起确立了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通过作品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

永远的瓶子画家

一个艺术家的产生必然会受到时代的影响。莫兰迪可以说是20世纪意大利绘画史上,具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风格和20世纪欧洲流行的艺术潮流如相交线般交织又不完全重合。了解过莫兰迪的生平,可以发现在他的一生绘画经历中受到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其他艺术家的渗透——从早期的立体主义、莫迪里阿尼式、形而上画派,到后来潜心创立独特的艺术语言。但是游走在20世纪诸多艺术流派边缘的莫兰迪对绘画有自己的独立的思索和坚持的原则。就曾有评论家评价他为“既是个激进的现代主义者,又是个传统艺术价值的继承者”。因此,我们在欣赏莫兰迪艺术作品时不仅可以感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的绘画意味,还可以探寻到塞尚等现代主义艺术家的艺术痕迹。

莫兰迪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瓶子”与低纯度的色彩。纵观他一生的绘画作品,那些看似枯燥无味、简单重复的瓶罐几乎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可就是这些平淡无奇的静物透过朴素的色彩和简约的形体,向我们展示了莫兰迪个性、超脱的精神世界。很多人都对这位画家都持有同样的好奇——为什么他的静物画,母题只有瓶子?在一次采访中对此回应道:“我记得伽的话,真正的哲学之书、 自然之书的文字跟我们自己的字母表相去甚远。它们的字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球体、棱锥体、圆锥体以及其它的几何形。伽利略的思想支持着我长期持有的一个信念:这个可见世界是一个形式的世界,要用词语去表达撑着这个世界的那些感觉和图像是极其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归根到底它们是感觉,是与日常物体和事件没有关联的感觉,或者可以说它们只有一个间接的关联,这些事物是由形式、色彩、空间和光线来精确地决定的。在莫兰迪看来,越是瓶罐这种平凡至极的物品,越可以透过表象捕捉本质。莫兰迪试图通过对这些瓶子反复的组合排列,抛弃主观喜好与客观属性,利用纯粹的视觉观察回归物像本身的几何形态,寻找物与物之间最和谐的状态。正因为此,当我们凝视莫兰迪的作品时,你会被超凡、安静的画面气质吸引,仿佛时间在一刹那间全部静止,而这些纯粹透净的瓶罐则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达到永恒。当让,这也是莫兰迪作品历久弥新仍能感动我们的所在。除去莫兰迪精神上的追求,这种永恒的美感投射在画面中主要体现在它的形体、空间、色彩和光影上。下文也将从这四个方面分析莫兰迪作品永恒的美感。

简洁的抽象形态

物体几何化轮廓体现的抽象感和他作品传达的单纯、静谧、永恒的美感息息相关。沃尔特·哈默·弗雷茨(Walter Helmut Fritz,1929-1983) 在一首关于莫兰迪的诗歌这样说道:“寂静呈现于一个瓶子、一个碗、一个罐子的轮廓。”在其绘画的不同时期“轮廓”的抽象程度不同。莫兰迪这样说过:“任何事物在我们眼中呈现的状态都是抽象的、都是不真实的。我们之所以觉得它们的存在如此真实,一来是因为它确实存在,二来是因为我们通过自己的意识赋予了它们意义,所以我们了解的世界会同我们看到的世界一样真实。”莫兰迪为了探究世界的本质,去伪存真的洗掉物体上多余的部分,简化形体,将客观形体抽象到一种极致。从客观真实的物体到几何化的形体,再到最后符号化的形体,经历了一生的过程。

莫兰迪从1907年上波罗尼亚美术学院时就已经开始对空间平面性、几何造型进行关注了。早期的莫兰迪在立体主义的道路上进行探索,1910-1916时期受毕加索等画家的影响实验立体主义绘画风格。画面中的物体多采用大块的几何造型,利用塑造物体边缘塑造体积,较少细碎物体;而后,形而上画派时期,开始采用规则、平整的几何形态分割画面,利用色块的重叠表现空间关系,颇有平面装饰意味。1920-1944其风格形成时期,为避免形而上画派造型过于理性化,莫兰迪开始捕捉物体的自然特征。但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与成熟时期作品相比,对物体几何形态的概括并不系统和整体,画面也略显单薄;直至其风格成熟时期,莫兰迪进一步压缩空间关系和物体厚度,在取得适度的空间和体积外,注重物体间几何关系的组合,整个组合形体的边缘形成的外势巧妙的让观者获得一套完整的平面视觉想象。不过,对静物机械的几何概括不能让这些作品赋有长久的生命力。莫兰迪将对物体鲜活的感知融入画面,有的纤小可爱,有的浑厚沉稳,高矮错落,井然有序。主观夸张形体结构比例,和谐共存,具有别致的朴素趣味。仔细观察莫兰迪笔下的物体的边缘呈微波浪状,这种微微的曲线让刻板的几何造型顿时富有生机,物体具有生动的个性特征,画面具有由内而外生长的力量。不同于梵高绘画中的夸张的扭曲形体表达的强烈躁动和旺盛的生命力,莫兰迪这些沉稳大气的静物表达的是寂静的,内向的生命力。隐藏着微微纯真,默默存在,默默生长,充满力量。

英国作家毛姆说过:“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莫兰迪艺术生涯的最后时期,他的画面的物体早已超越客观实际,物体抽象从几何概括上升到符号使用,艺术家专注精神追求:揭示世界本质规律,而这种精神本身就赋予了画面永恒的内涵。

淡雅的灰调色彩

莫兰迪画面所体现的永恒、静谧的时光之美除了他巧妙的塑造形体和分割画面外,对灰色调子出神入化的运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灰色是中间色,不极端、不张扬,是温和的,给人以稳定的视觉感受。关于灰色,塞尚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认为一个人在没有画出灰色之前,是永远成为不了一个画家的。然而,莫兰迪对灰颜色的运用可谓达到一种极致的程度。他的作品色彩温润雅致,鲜少艳丽的色彩,将画面笼罩在灰蒙蒙的氛围内,但并不沉闷,辅以质朴的造型与幽深的空间,犹如将观者带入一片茫茫的空旷地带,任天高海阔,时光流逝,这些颜色都熠熠生辉。

艺术家通常用色彩语言来直观的表达情感和精神追求。莫兰迪一直所追求的宁静、超脱的画面氛围与其质朴恬淡的品性分不开。我们观赏莫兰迪的绘画时,会有一种纯粹的心理感受。莫兰迪的画面常使用单纯的色调,利用不同明度、饱和度的相同或相似色调,协调统一整体画面。灰调色彩间的微弱差别使画面和谐统一之外,更放慢了整幅作品的节奏。低饱和度的画面经常出现几笔高亮度的白色或纯色,让灰蒙蒙的画面在保持温和的氛围下也不失明亮的对比。很显然,这是莫兰迪主观对色彩的把控。但是莫兰迪的主观色彩应用又区别于印象派的主观丰富,他是通过对自然色彩的客观观察后通过主观的提炼将色彩在画面上进行重新组合。虽然在视觉上灰调子是稳定的,但是情感上总给人冰冷压抑的感受。但是莫兰迪的灰色来源于生活。他的生活里,阳光煦煦,漫射在瓶瓶罐罐,像午后没有风的静谧的时光。他的作品注入着他温和自然的情感,千变万化。空灵透彻的色彩又极近真实的印象,平凡温暖,一直向后人讲述着莫兰迪那时感受的生活。

静默的平衡空间

莫兰迪作品中协调庄重的空间关系对传达静止和永恒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莫兰迪的成熟期画面中可以看出艺术家绘画空间处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的手法就是采用平视角度。其实,早期莫兰迪的绘画作品中主要是对焦点透视的应用,利用焦点透视可以真实的表现客观对象与空间关系。后来随着莫兰迪更多精神上的追求,不再满足于对客观物体的真实描摹。莫兰迪力求以更加主观的方式——平视角度,表达真实的空间。平视视角在古今中外艺术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平视角度更符合人眼的观察习惯,所以观者在观看作品时会更佳舒适与亲切。平视空间结构中物体间前后重叠,空间层次与深度被削弱,变形较少,画面最大程度的趋于平静、安稳。这种空间透视结构最有助于莫兰迪想要呈现的宁静平稳的氛围。平视空间还加强了物体间的秩序,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平视的角度下会发生重叠。“重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现隐藏与被隐藏之间的关系。在这种独特的方式下物体构成新的轮廓,强化了图形关系,物体之间变得集中而紧密,这种集中的方式无疑是稳定的。此外,莫兰迪经常用桌面或柜体与静物之间构成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割,达到空间上的视觉平衡。

莫兰迪处理作品另一个很明显的手法就是大面积的留白。物体占据小面积的空间,且物体边缘被莫兰迪进行选择性的弱化,这样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和物体以外的空间相互融合,在表现中产生了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效果,这种微妙的空间甚至有时候让人无法分清主形和负形。如果说我们把静物体积占据的空间看作是相对静止的,那么除此之外的其他空间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流动的,在动、静转换下,画面变的透气,空间进入一个自运动和循环的状态。但是最终在视觉上一切都归于平衡于画面主体,使画面重归平静,给观者永恒空间的感受。

单纯的主观光源

光影常常给人安静与永恒的感受。无论是莫兰迪的油画、水彩、铅笔画,还是静物、风景画,光感都有很重要的位置。从莫兰迪作品中不难看出其善于运用测光和平光来表现物体间的空间关系。首先,这与他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莫兰迪一生一直生活在波罗尼亚,他的家就是他的画室,一窗一桌,瓶瓶罐罐,由于一年四季的光照环境很固定,导致莫兰迪画面的光源通常以平、测光为主; 其次,由于画面的氛围的追求,主观调整光源。根据莫兰迪的作品的光源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早期绘画中,主要用测光来塑造物体体积和区分主背景,这个时期善于用“光”的部分结构强调画面;然后到50年代时期的作品中,开始采用平光,这个时期,光线笼罩整幅画面,“光”与“影”的区分很弱,空间关系通过色彩来区分;而后在60年代,再次出现了“光影”,与早期作品不同的是,这个时期不再只是表现自然光源,而是运用暗部与亮部相互挤压构成画面。其实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作品,单纯主观的光源,都为莫兰迪的作品更添一份温暖与安静的味道。

莫兰迪的作品能够吸引人们的不是情绪化的和烂漫的特质,而是他追求的独特形式构成的一种永恒美感。莫兰迪留住的不是瞬间的美感,而是一种时间的永恒美。莫兰迪将现实中的具体形象转化成点、转化成物体轮廓,转化成色彩笔触放入画面中。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失去具象特质的平面化的物象具有很高的形式美感,人们在观看这些作品时被莫兰迪有意识的造型抽离出物体的固有造型,从而获得一个单纯宁静的内心感受。

这些与莫兰迪艺术追求有关,莫兰迪在提及自己作品时曾经向好友吐露过:“······我想我还一直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信徒,不喜欢为了宗教信仰、社会正义或民族的荣誉而服务,一件艺术品转而为其他目的服务,而不是为艺术自身所包含的那些目标服务,没有比这更不和我口味的事了……”由此看来,莫兰是个简单纯粹的的艺术家,他的画是非物质性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特质,让他的画面真挚且打动人。在莫兰迪的作品中一切物体、颜色平常而自然,平凡到没有任何理由,存在着就是它们和莫兰迪所要表达的一切。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些作品经历岁月,依然充满生命的散发着美感,并向后人叙述着莫兰迪和这个艺术家眼中真实的世界。

永恒的美感——莫兰迪,刘彤、刘长宜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人已赞赏
艺术市场观点评论

究竟怎样读懂黄宾虹?

2019-1-21 22:28:12

艺术与生活艺术市场观点评论

陈传席:陆俨少后期的画特色明显,但程式化严重

2019-1-22 21:21:5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