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价格】 林风眠(1900~1991) 0526 宝莲灯 水墨 设色 纸本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林风眠(1900~1991) 尺寸 66×68.7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暂无
估价
HKD  2,200,000-3,200,000
成交价
专场 亚洲二十世纪艺术(日间拍卖) 拍卖时间
2017-11-26
拍卖公司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7年秋季拍卖会
款识:林风眠(右下)
艺术家钤印一枚
说明 来源
曾为于1960年代在香港 Bank of Indochine 任职的 André Picard 先生收藏
2010年5月28日 佳士得香港 编号810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气势回环
《宝莲灯》(拍品编号 526)是林风眠深入研究京剧系列的主题之一。《宝莲灯》又名《劈山救母》,讲述三圣母之子沉香长大后,巧夺宝莲灯,劈开了莲花峰救出被困的母亲,一家终得团圆。林风眠个人的经历和对母亲遥远却真实的记忆,相信是他以《宝莲灯》戏曲人物入画的原因。
林风眠曾自述︰「旧戏是分场来说明故事的……分场似有时间的绵延观念。……像毕加索有时解决物体,都折迭在一个平面上一样。我用一种方法,就是看了旧戏之后,一场一场的故事人物,也一个一个把它折迭在画面上。我的目的不是求人物的体积感,而是求综合的连续感」。
在方形的构图方面,三圣母置于画面中央,挽着宝连灯的沉香跟在三圣母身后。层层映掩的罗衣呈现空间层次穿插,隐指京剧里复杂的人情错综和情节递转。甚有杜象(Marcel Duchamp)早期的作品表现同一人物的动作连续性之感。
二位人物组成一个大圆。三圣母左倾的头和摆手做势、沉香从右方向外倾出的姿态、甚至挽着宝莲灯弧形的手臂线条,都是根据这图形来布置。严谨的构图加强了画面张力,让情节变得连贯、紧凑。由于飘逸的罗衣也隐含时间的连续性,如何把之呈现得淋漓尽致,是林氏竭力深思之处。
《宝莲灯》中,艺术家以想象把人物发饰拉长至地面,引导了我们的视线到飒飒的衣裙。发饰如此便重迭在罗衣上,以代表「美与生」的弧线,加上夸张的波浪曲线,呈现人物的动感。林氏最后以厚重的白粉,大幅着色于三圣母深蓝色的衣袖,使画面正中央聚焦舞台的灯光,不但在水墨作品中加入了光线的元素,也增强了舞台上夸张的戏剧性。
艺术家把人物重迭、色彩交错等视觉构成看成是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突破了单一空间的局张,是铺述、暗示时间的延续、情节的转递,探讨了现代艺术所关注的时间合成的议题。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佳士得拍卖记录

【拍卖价格】 林风眠(1900~1991) 0527 1960年代作 秋林暮艳 水墨 设色 纸本 裱于纸板

2021-2-22 1:23:21

佳士得拍卖记录

【拍卖价格】 常玉(1895~1966) 0652 裸女 水墨 纸本

2021-2-22 1:23:3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