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柔坚|精神上紧随时代,艺术上又超越了时代

柔如垂柳坚如竹,

柳伴桃花竹伴梅。

君到长安春似海,

卖花声里燕初来。

——老舍《赠沈柔坚》

沈柔坚

(1919.10—1998.7)福建诏安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从事美术创作。历任军部战地服务团绘画组组长,华东《大众日报》美术研究员等。历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辞海》美术科目主编,《中国美术辞典》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1991年秋,在北京获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沈柔坚擅长表现绘画的色彩,他通过对西方印象派光色的借鉴,以及对中国写意画的深刻领悟,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版画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欧洲看到了许多欧洲印象派和现代主义的绘画作品,颇有体会。他认为,“印象画派和后印象派之后的欧洲现代绘画,大量吸收中国和东方艺术的养料,演变为欧洲新画派,它与中国写意画与民间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十年代后,沈柔坚对版画艺术,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尤其是对色彩运用的关注,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

《船坞中》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刻画了船坞中的工作场景。画面中的工人正站在梯子或木板上,为大船涂着红色的油漆。低角度的仰视凸显出船体的高大,整块大红色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营造出船坞里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氛。这件版画独特的构图和色彩,尽显作者艺术语言大刀阔斧的表现力。

船坞中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沈柔坚受聘任《辞海》编委兼美术科目副主编。其间,他访问了德国和捷克,迅速丰富了西方美学的理论知识。他通过反复思索和实践,在创作中,形成了将透明色和不透明色结合运用,并且通常不交待明暗关系,冷暖变化有薄有厚,使画面明、透又有厚实感的绘画风格。同时,他借用中国传统绘画及民间美术中的艺术表现,以色、线、形组成对比统一而有秩序的节奏和动感。

七十年代后期,沈柔坚致力于中国画创作。绘事融会中西之长,以其版画之雄浑古朴参入传统笔墨,所作山水,花果,章法新颖,笔墨纵恣奔放,于豪率中见精微,于沉郁中见清远,自具面目。

其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在报刊上发表,并入选法国巴黎春季沙龙美展等,为中国美术馆及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美术博物馆收藏。出版《沈柔坚画集》、《欧行写生画辑》、《沈柔坚速写》等。

沈柔坚还对中国画理论研究,多有见解,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不似之似》、《形象思维与诗情画意》、《中国画的继承与创作随想》等。

沈柔坚更多作品欣赏

-END-

人已赞赏
艺术市场观点评论

文创产品重情怀也要兼顾质量

2019-1-9 0:42:53

艺术市场观点评论

看起来不起眼的泥土,在他的面前却成了赚钱的宝贝

2019-1-9 0:47: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