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画品鉴:辽宁省博物馆藏唐宋名迹之《簪花仕女图》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最为令人向往的时代。唐代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尤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唐代《簪花仕女图》自上个世纪60 年代在《辽宁省博物馆藏画集》中公开印行发表,此后该图一直是研究唐代绘画艺术的重要作品。画面以工笔重彩的画法描绘簪花仕女五人,执扇侍女一人,又有猧儿狗、白鹤等穿插于仕女之间,画面左侧绘有辛夷花树及湖石。诸位仕女体态丰腴,面容圆润,各梳高耸发髻,簪饰步摇花树,又牡丹、芍药、荷花等折枝花朵插于发髻之上,蛾眉间贴金花子。身着博袖敞领纱衣,内著束胸曳地长裙,裙色朱红或大撮团花装饰。簪花仕女都有彩绘泥金披巾围绕肩臂再下垂至膝部。左侧第二位仕女绘画比例小于其他仕女以显其位置稍远,颈下饰有造型宽大的金项圈。《簪花仕女图》为后来之称,清代的《石渠宝笈续编》及《石渠随笔》著录为“周昉仕女图”。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研究古代绘画的专家对《簪花仕女图》的创作年代各有依据。杨仁恺先生的研究中参照元稹、白居易等诗句中关于唐代贞元年间服饰与习俗的特点,分别讨论了胡服的变化,“蛾眉”的形状,贞元间仕女喜好“红妆”、高髻,步摇与簪花佩饰,还包括西域猧狗饲养、牡丹花栽植的流行,以及江淮地区绫、纱的生产等方面,证明《簪花仕女图》反映的时代特征与唐代贞元间的社会风气吻合。杨先生也指出其绘画技法特别是赋色技法、图案表现、花卉画法还不够成熟,重视以写生为主的技巧等方面的特点都符合唐代绘画特征。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依据前辈学者的研究考证及近年来的相关专门研究,大多数研究者根据画面的笔法特征均认同此件作品为创作本,而非摹本,并且此作与上海博物馆藏唐代孙位所作的《高逸图》具有相同的时代风格。画面中仕女的造型样式从盛唐后期一直延续至五代前期,发髻、服饰也是在晚唐、五代时期的流行样式,画面中出现的长柄团扇及拂尘样式均为唐代形制。综合来说,《簪花仕女图》的绘画技法、人物造型和所表现出来人物气质的时代风格,以及服饰器具的形制和特征均与记载唐代的文献及考古实物相印证,并主要集中于晚唐时期。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1972年此画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重新装裱,发现画面系由多幅绢拼接而成现在的布局面貌,此前或为屏风画的几个部分,而后从屏风中拆下连为横卷的。现在画本幅中左下角还存有南宋内府“绍兴”收藏印记,又钤有南宋权相贾似道的“悦生”朱文葫芦印,说明其至少在南宋时期已经是横卷形式了。南宋以前的流传情况,不易考证。元明两代无考,迄于清代,有藏家梁清标、安岐的多方藏印。乾隆时期此图进入清宫,内府编撰的《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此图。直到上个世纪初,溥仪将其携之至伪满宫中,后为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关于《簪花仕女图》的相关研究已经进行的比较深入,但目前画作本身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确证,如几位仕女所饰簪花是否为后添绘的?现在的画面究竟是几块旧绢拼合的?每块旧绢的外形边缘如何?每块旧绢中分别包含了那些画面?画面中的补笔及全色在什么位置?是否进行过比较大面积朱砂等颜色的罩染?这一些问题都需要博物馆借助仪器对原件进行相关的检测。在这些问题厘清之后,对佐证之前的论证及进一步探讨研究该作品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作者:杨勇

来源:《收藏家》2018年12月刊《炳焕丹青—辽宁省博物馆中国古代绘画展唐宋名迹鉴赏》

人已赞赏
艺术市场艺术教育

如何自由的驾驭水彩?这15种水彩技法你要知道,看完你又更了解了

2019-1-7 23:15:12

艺术市场

名画欣赏:沈周 虎丘十二景图册

2019-1-8 22:42:2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