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爷们2017当代艺术画册首发式暨作品展
总策划:童振刚
批评家:王鲁湘 黄笃 管郁达 杨卫 王泓
艺术家:苍鑫、陈文令、关伟、何崇岳、黑月、蒋焕、李迪、李天元、李由、林墨、马可鲁、马树青、孟禄丁、童振刚、王易罡、魏东、乌日金、奚建军、许仲敏、杨千、伊德尔、袁佐、赵能智
开幕时间:2017年9月29日 15:00
开幕地点:北京798马亚诺空间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
展览地点:北京颂雅风艺术中心 北京望京利泽西园305号楼
主办单位: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责任公司
协办单位:马亚诺空间 梁克刚艺术场馆管理服务机构 艺文星球数字媒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友情支持:北京资深设计师赵斌先生
酒水赞助:张伟先生 酒富盛名 卿艺术空间(北京市朝阳区阜通东大街方恒购物中心一层)
媒体支持:八爪鱼艺术直播 中国艺术现场 雅昌艺术网 东方艺术大家 墙报 文艺星球
中国优质文艺自媒体矩阵 中国艺术权力榜 腾讯 新浪 网易 今日头条中国美术报 海豹直播
由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哥们 爷们2017当代艺术画册首发式暨作品展》开幕式将于2017年9月29日15:00在798艺术区马亚诺空间开幕,此次活动由艺术家童振刚担任总策划,批评家王鲁湘、黄笃、管郁达、杨卫、王泓参与并撰写前言,有苍鑫、陈文令、关伟、何崇岳、黑月、蒋焕、李迪、李天元、李由、林墨、马可鲁、马树青、孟禄丁、童振刚、王易罡、魏东、乌日金、奚建军、许仲敏、杨千、伊德尔、袁佐、赵能智共23位艺术家参加的大型当代艺术学术活动。他们出生在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年纪大体接近,彼此称呼哥们儿,又都有几分沧桑味道,所以敢称爷们儿。在中国艺术界,他们见证了“85新潮”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光怪陆离和风风雨雨,他们的从艺历程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可以看做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见证和缩影。此次展览开幕结束后,将从2017年10月1日起,在北京颂雅风艺术中心展出。
展览前言——推荐批评家 管郁达
▲管郁达,1963年生于贵州。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专业;1999年至2001年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为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在昆明创办“管郁达工作室”。
“哥们·爷们”不在酒
“哥们·爷们”实在不大像一个展览的题目。尤其从童振刚带点京腔的口里说了出来,随便得像是几个、或者一群玩得来、耍得开的朋友,隔三过五邀约的饭局或酒局。艺术家童振刚是“哥们·爷们”这个展览的发起人,2015 年这个展览首次在北京举办,可惜那时我与他还不熟,也不在现场。
后来,认识了。老童的饭局、酒局我参加过几次,第一次是宋庄艺术家赵斌约的。去年秋天来北京开会,在民生美术馆看完向京的展览出来,赵斌说,约上几个朋友去老童那儿喝酒、吃饭。老童的工作室在京城东北边的费家村,那里靠近望着北京的 798 和中央美院的大咖们,住着许多来自全国各地,和老童一样怀揣梦想来北京发展、闯荡的艺术家。老童祖籍东北,生在新疆,当过石油工人,后来定居北京。他是什么时候来到费家村的?我没有问过。只是一进村里问路时随便找人打听,大多数人都知道老童的大名,还有的人会说:您找的就是经常做饭大宴宾客、约人喝酒的那位爷们儿吧?
老童为人仗义豪爽,常常呼朋唤友,像是费家村的“寨主”。他好酒,善饮,而且做得一手好菜。他身高近八尺,有大丈夫气概,常常让我想起水泊梁山上的那些好汉。但就是这样一个从 2007 年至 2012 年间历经五次大难手术人称“钢铁侠”的彪形大汉,手上的功夫却是出奇的细腻、内敛。他水墨画中的佛像和观音,憨萌可掬、活泼无碍,少了许多法相的庄严威武,更多的是人情的温婉和人性的天真,像是北方民间年画中的嬉戏钓叟莲娃。而那些用墨密密麻麻写在纸上重叠着的“心经”,更让我看出一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洒脱与豪迈。而这些也正是老童为人作画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不滞于物,不念过往,活在当下,内心通脱。我们观画,知人论世、品评人物,这些难道不是能让人会心一笑、内心光明、喜悦安详的地方吗?
再后来见到老童,已经是半年之后。仍是在他费家村的工作室,我带女儿来北京度假。他召集了二十多位朋友为我和女儿接风,还为女儿做了一大块草莓、蓝莓冰激凌。在这些流水席一样的饭局和酒局上,我见到了许多久违的朋友、哥们儿、爷们儿,也结识了许多性情特别的有意思的朋友。记得那天晚上吃的主菜是“童氏麻辣鱼火锅”和“邱氏羊蝎子火锅”,喝了许多啤酒、红酒、白酒和威士忌,对酒当歌,慨当以慷,炽热的情感、飞扬的谈吐和窃窃的耳语,让我仿佛回到了80年代那些伟大的晚上。而老童的酒局、饭局,就是展开那些历史故事细节和现场舞台的大幕,梦醒时分、酒热耳酣之际,不时透露出那些年代依稀流逝的光影和友情。
参加这次“哥们·爷们”展览的 23 位艺术家是:童振刚、李天元、李迪、苍鑫、何崇岳、奚建军、伊德尔、林墨、陈文令、许仲敏、关伟、乌日金、蒋焕、孟禄丁、黑月、马可鲁、袁佐、王易罡、李由、赵能智、魏东、马树青、杨千,他们中有的是“85 时期”的老炮儿,有的是独行江湖的侠客,有的是去国还乡的游子,有的是大隐于市的文士……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年龄不同,经历、性格各异,艺术风格也大相径庭。我想,老童将大家集合在“哥们·爷们”这一旗号下办展览的理由,除了每个人对艺术自由不同的坚持外,就是好玩。
这些年,各种从西方泊来的展览制度和策展方法已经逐渐为国人所熟知,比如,艺术圈趋之若鹜的“威尼斯双年展”就已经成为当代艺术新的名利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个体意识与艺术自由曾是大家追求的理想,但现在呢,都消失在市场的喧嚣尘埃中了。许多“当代艺术”变成了“皇帝的新衣”和shopping mall 一样的卖场,看上去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其实华而不实,一点都不好玩了。现在的艺术圈,戾气很重,怼的都是下半身的问题,无聊以至于无耻。究其所以,缺少老童这样的酒局和饭局聚集的人气、人情和人性,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吧?
很多年前在宋庄,应批评家杨卫之约,我曾写过一篇叫《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江湖与湿地》的文章,大概是有感于当下艺术生态恶化的病灶而思如何有所作为,不至集体沉沦于无可救药的境地。我的意思是说,中国当代艺术的生长,之于它所疏离的意识形态和庙堂体制而言,其实是一种独行于野的民间力量,它是野生的而非家养的,是未被驯化和规训的。就像江河湖海一样,一旦其水系被人为截断或改道,湿地被蚕食填埋,最后便会令其丧失调节净化功能与活力,成为淤积的一潭死水。
我不是预言家。但是 2008 年後艺术资本主义与意识形态体制的合谋,让我的担忧不幸言中。个体的沦陷、资本的张狂、集体主义的合唱、思想的贫乏与语言的苍白,不就是今天艺术界普遍的世像吗?
所以,“哥们·爷们”虽然不大像个展览的题目,但我以为,它命名的真正意义在于宣示一种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紧密相关的艺术和生活态度:拒绝意识形态和艺术资本主义的裹挟,打破各种山头和圈子的围墙,让艺术重新回到心灵自由的原点,变得好玩、有趣。一如让江河湖海重新恢复拥有可以自我净化、调节、疏通的湿地。所以,尽管当下中国的艺术生态,雾霾锁心,一片荒凉。但是,“哥们·爷们”所代表的艺术中的“江湖”传统还未死去,它像早春解冻的河流一样,正在暗流涌动,重新汇集成一种鲜活的激动人心和激励手足的力量,这就是我每次离开费家村老童工作室的酒局和饭局时内心燃起的一种期望。这种期望不但是对“哥们·爷们”的朋友们说的,也是对那些来自湖海山川的自由灵魂与个体生命说的。
2017年6月20日于成都
参展艺术家部分作品欣赏
▲苍鑫 神圣几何的由来 干植物、木材 180cm×140cm×10cm 2014
▲陈文令 世外桃源之三 综合材质 305cm×168cm×120cm 2015
▲关伟 关·看 ——2016 万荷个展2 北京万荷美术
▲何崇岳 计划性生育3 摄影 110cm×140cm 2007
▲黑月 无题13 陶瓷、铁针 40cm×28cm×49cm 2013~2017
▲蒋焕 拓之Touch系列之43 纸本油彩 60cm×120cm 2015
▲李迪 纵横C1 60cmx50cm 布面丙烯 2016
▲李天元面孔 收藏级艺术微喷 73cm×110cm 2016
▲李由 飞蛾 纸本绘画 77cm×107cm 2016
▲林墨 40cm×30cm 布面丙烯 2017
▲马树青 无题2003-2005 46cm×39cm 布面丙烯
▲马可鲁 啊打NO.37 宣纸油彩 60cm×60cm 2016
▲孟禄丁 元速1202 200cm×200cm 布面丙烯 2011
▲童振刚 心经系列 木刻 33cm×20cm×8cm 2017
▲王易罡 抽象作品s24 布面油画 80cm×60cm 2017
▲魏东 我的春装 布面油画 35.5cm×28cm 2015
▲乌日金 众生No14 布面丙烯 90cm×130cm 2014
▲奚建军 复活 雕塑 2015
▲许仲敏 蛋形No.2 机械装置 150cm×150cm×280cm 2006
▲杨千 行走 No.10 霓虹灯、油画和综合材料于帆布 紫禁城 200cm×300cm 2015
▲伊德尔 土豆切开了 布面油画 60cm×80cm 2014
▲袁佐 崇尚桃红 亚麻布油画 200cm×180cm 2015
▲赵能智 巨人阵NO.3 布面油画 200cm×600cm 2016
艺术委员会名单
蔡金青| 佳士得中国区主席
董国强|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段 君| 评论家、策展人
樊 磊| 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副秘书长、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公司策划总监
甘学军|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管郁达|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美院美术系教授、评论家、策展人
何桂彦|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教师、评论家、策展人
黄 笃| 评论家、策展人
冀少峰| 湖北美术馆馆长
贾方舟| 评论家、策展人
李向群| 鲁迅美术学院院长
栗宪庭| 评论家、策展人
刘 峥|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
彭 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评论家、策展人
苏 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孙永增| 白盒子艺术馆馆长
童振刚| 艺术家
王 泓| 评论家、策展人
王鲁湘| 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评论家
王莺歌| 北京华辰艺术中心总经理
肖 丰| 湖北省美术院院长
徐 刚| 策展人
杨 卫| 评论家、策展人
张子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赵 旭|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