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马一直是被我们所称赞的,他所画的马可以说是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了画纸上,他的作品有着自己特有的风格,他用他的画表现着自己的爱国热情,他也是处在画家在思想与艺术风格上高度成熟的时期,他的话表达出了她对民族觉醒的希望,和坚忍不拔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却在自己的感情上有着一波三折的起伏。
徐悲鸿出生贫寒自幼跟着父亲学习诗书文化,他在六岁时就跟着父亲读四书五经,后来又跟随父亲学习绘画,他的父亲曾经也是一位私塾先生,他经常受乡里人的邀请去给人作画来贴补家用,十三岁的徐悲鸿就已经开始辗转乡里已卖画为生来接济家里。在徐悲鸿看来虽然背井离乡的日子有些艰苦,但对于自己的人生阅历却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也开拓了自己的艺术视野,随后徐悲鸿为了在此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便去最为发达的上海卖画为生,与此同时他还学习了西方的绘画技巧。
在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又再次只身一个人来到了上海,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上海确定了自己的绘画思路。也就是在他这一次来到上海之前,他的父母为他谋取了一份亲事,但是他因为对这门婚事并不满意所以便离家出有走,但是后来又被父亲抓回来结婚了,十八岁的时候,他与那个女子生了一个孩子,他给那个孩子取名为劫生,意思就是遭际而生,这也表达了他自己内心对于这段婚姻的不满以及这个孩子到来的一种无奈,但是他的家里人随之又将这个孩子的名字改为吉生,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却早早的夭折了。
在徐悲鸿来到上海之后,他认识了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那边是蒋碧微,蒋碧薇原本也是有一段婚姻,但是她对那个男子并没有任何的感情,所以蒋碧薇便在徐悲鸿的安排下与他私奔了,两个人也有着一儿一女,出国后的徐悲鸿与蒋碧薇,两个人过着算是幸福的日子吧,但这种日子也仅仅是很短暂的几年,随后两个人便是无尽的争吵,经询徐悲鸿的女儿也曾经回忆道,她说她的母亲可以说是有些专横跋扈,而且脾气非常暴躁,所以他们之间的争吵往往是非常平常的,而她的女儿在情感上也并不依恋蒋碧微。
再之后两个人也算是和平的分手了吧,离婚之后的徐悲鸿与蒋碧薇各自有着各自的生活,徐悲鸿在之后娶了比他小二十八岁的廖静文,其实廖静文可以算是徐悲鸿的学生,在徐悲鸿身体不好的时候廖静文一直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她,根据徐悲鸿的长女说她对于这个继母是非常尊敬的,因为她从自己的亲生母亲上并没有感觉到什么母爱啊,反而从这个比她大六岁的继母廖静文身上感觉到了久违的温暖,廖静文对于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她在工作于生活中时时照料着徐悲鸿,而徐悲鸿与廖静文之间的感情并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激情,两个人可以算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温情吧,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生活也一直是被人所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