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手作,是我与自己对话的最佳方式

我回到黑土先生的故乡。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有人问我:“你在山里不会无聊不会孤单吗?”

我顿了顿:“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心境

“与植为伴,手作成物”的两年时光,最大的改变其实正是心境。

离家的时间比较早,大概小学就开始住校,也许是长期一人独立在外生活,也许是成长在单亲家庭的缘故,虽然一路上总是告诉自己要保持阳光向上的状态,可是有些性格里的悲观、敏感甚至是自卑仍时常若隐若现。

对“一朵”的坚持,一开始也并不被看好。在很多人眼里,“一朵”并没有什么“钱途”。“茹萍也是个奇怪的人啊,放弃好的工作不去,跑到山里搞植物手作”。那时候,他人一句有意或无心的评价,总会使我耿耿于怀,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模糊掉出发的初衷。但如果这真的只是一场与他人言论较量的成长,而我又入戏太深的话,理想可能早就夭折在路上。

而真正将我引回正途的,其实也是“一朵”。因为“一朵”,我越来越相信吸引力法则——心存积极念想,努力做好想做的事,自然会有对的人为你开门。我把这一切归结于植物给我带来的能量。每天与植物相处,看着这些森之精灵,总不舍得把世界想得太差吧?

大二那年我十分迷恋心理学,并计划去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就读艺术治疗专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是努力考取的国家心理咨询证书却一直保留至今。无意间接触到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心流”(flow)理论,好像突然间很多疑惑都找到了落脚点:为什么我心情不佳就会想画画,为什么手作让我感到快乐并愿意终身投入……

齐克森米哈里观察到艺术家、棋手、攀岩者及作曲家等几类人,在从事他们工作的时候几乎是全情投入,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这些人参与他们的个别活动都是出于共同的乐趣,这些乐趣是来自于活动的过程,而且外在的报酬是极小或不存在的。这种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体验,齐克森米哈里称之为“心流”,并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量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中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甚至可以起到一定的减压效果。

而处于植物艺术创作中的我,也是进入心流状态的。我想这不同于绘画,它不仅仅是一项我喜欢并愿意全神贯注去完成的活动,重要的是,这项活动里,有植物的参与。我想没有人会不喜欢植物吧?这是一种天生就讨人欢喜的存在。后来发现美国有专门的园艺疗法协会,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精灵们,一直以来都在治愈我们的身心呀。

至此,我算是以自己浅薄的心理学知识,为自己长期迷恋于植物手作找到了一个理论基础。

森林盒子

也正是因为植物手作带给我的体验,让我萌发了创作“森林盒子”的想法,这是“一朵”独创的艺术形式——植物手作装饰画,即将手绘画作与各类干燥植物组合成新的作品。同时,这也是一朵工作室正式推出的第一个系列产品。每一个“森林盒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在公众号上发布DIY“森林盒子”的免费课程,同时售卖材料包。材料包由“植”与“物”两部分组成。“植”包括各路收集来的一些干燥植物、保鲜植物,“物”则包括我原创的图案一幅。

选择材料包的形式,一方面是因为像“心流”这样的体验,不是一篇文章、几张图片可以传达的。我希望通过“森林盒子”材料包的方式让有兴趣的读者参与到植物手作中来。我们希望可以让用户更全面地了解到每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特征,既能看到最美的花头,也会摸到最干瘪的花蒂,而不只是成品里想让人看到的“最美一面”。

另一方面,我不觉得“森林盒子”是一件普通的商品。它是绝对的独一无二。植物是有季节性的,大多数“森林盒子”都会限量出售,今年卖完只能等明年。没有完全相同的植物,也就意味着你不可能收到完全相同的“森林盒子”。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商品,因为你的参与,变得不只是不同,而是别具意义,甚至重赋生命。

对话自己

我曾在一个展览前言里写道,“植物是最自然的存在,手作是最让人安下心的状态。”在植物手作的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手作也好,绘画也好,看似创作的、描绘的是万物,其实对话的是自己。甚至可以说,是植物手作教会了我如何与自己对话——真正的独处不是孤僻,而是学会从自己的内心寻求安全感。

植物手作,对我一个很明显的影响就是改变了我的脾气。确切地说是让急脾气的人找到了释压口。过去的自己每天都有计划,都要按点高效率完成。可是手作是由不得你的,越是急躁越成不了。磨着磨着竟也坚持了下来,做事虽然偶尔会急,但起码不躁了。也越来越明白,一个人拥有好的状态,远比一份高的收入,让人安然自在。

有些采访里会说我能为理想而工作是极其幸运的事,我想,我不是为了理想工作,是为了更好的自己而生活。

毕竟植物手作成就的是我,而不是我的梦想。

 

  • 植物艺术家、乡野生活实践者、美学品牌“一朵”主理人茹萍作品首度结集。
  • 内含3本独立书册:1创作笔记+2生活随想+3超过200幅植物摄影,以温柔的方式,凝结植物不同生命周期的姿态。
  • 由曾获“中国最美图书奖”的著名设计师熊琼操刀装帧,独创封面和底部三联合设计。
  • 旧物仓、花视觉、九口山、《花艺》MOOK诚意推荐。

《不如做植物》/ 茹茹萍 著

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内容简介

闽南小岛,有铁皮房立于山野间。那是植物艺术品牌“一朵”创始人茹萍与家人的创作场所兼居住空间。采集植物,干燥处理,再将这些素材融于摄影、绘画、手作,是茹萍的工作日常。茹萍将对植物的喜爱视作“天生的自然而然,并没有特别渴望却深知不可或缺”,甚至想象自己是某种生长缓慢的树。因此,面对以何种媒介传递艺术理念的选择时,她的答案是“不如做植物”。

全书共分为三册。第一册为手作册,将“一朵”植物艺术作品的创作思路与操作步骤详细拆解;第二册为随笔集,还原“一朵”品牌的创立过程与一砖一瓦亲手建造工作室的经历,真诚袒露“一朵”的艺术理念;第三册为植物影像集,收录200余植物主题的摄影作品,刻录下植物的各种生命姿态。

人已赞赏
艺术与生活

『大境界』2018当代中国书画名家年度人物 | 于涌津

2019-1-2 21:48:19

艺术与生活

荷兰藏家表示愿意归还章公祖师像

2019-1-2 22:01:5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