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再现”展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再现——书画菁华特展”,虽然展品数量上较2017年“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少了一些,但依然件件俱为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杰作,绝对不容错过!

陈居中《文姬归汉图》

陈居中《文姬归汉图》,立轴,纵147.4、横107.7厘米。此图描绘东汉末年著名女诗人蔡琰(文姬)被匈奴掳去,曹操遣使赎回的故事。图中文姬与左贤王对饮,二子侍候,族侍从七人与汉使等二十人持节备驾迎候。全图用笔工细生动,衣纹流畅,作为背景的土坡黄沙用线勾勒后再加色渲染,表现出绵亘、广阔的画面空间,作品大气疏放。

陈居中,生卒年不详。宁宗嘉泰(1201—1204)时为画院待诏。专工人物和马,也擅写放牧、出猎等景。注重写实,观察精微,风格“俊俏明媚”,富于生趣,人谓其作“不亚黄宗道”。传世作品《文姬归汉图》《四羊图》。

唐玄宗《鹡鸰颂》 局部

唐玄宗李隆基楷书墨迹《鹡鸰颂》长卷,此颂为唐玄宗书法墨迹传世之唯一孤本,为有唐一代稀世之珍,世称人间瑰宝。此帖书法萧散洒落,丰厚腴美,给人行行淳厚之感。运笔精到,轻入重敛,笔实墨沉,神完气足,遒劲而舒展。

《鹡鸰颂》其起笔与收笔少藏锋,挺拔别致。书风雄秀,结体丰丽,用笔遒厚。从整幅观之,书法遒紧健劲,丰润浑茂,具有唐典型风格,书出“二王”之间,而渐趋肥腴,法袭传统家学,师承历代宸翰之风。

宋《翠竹翎毛》轴

宋《翠竹翎毛》轴,185×109.9厘米,《翠竹翎毛》记录了鸟类在大自然中的生活片段。寒天积雪未深,天气还不是十分寒冷,于是鸟儿们便出来活动了。丛竹下的石坡上,安静地蹲踞着一对雉雞,但它们上方的竹林间,却不是那么安静了。四只黑脸噪(眉鸟)中,三只停栖在竹枝上,其中一只张口欲言,似是在和正飞离的那只相呼应,好像有什么事发生,这让寂静的画面顿时生动了起来,可见画家安排之巧!

这幅画的笔墨质朴,除了部分细枝外,都以先勾轮廓线再填染颜色的“双钩填彩法”画成,行笔有很多起伏提顿的地方,其中以坡石和竹叶的轮廓线最为明显。而竹叶部分,这种特别的颤动式的线条,名为“战笔”。在绘画史的记载中,南唐李后主以“金错刀”笔法为其书画的特色,虽现今已见不到相关的作品,不过从对此笔法的描述和本幅的“战笔”相类来看,或许可由此而有所体认!另画上雄雉胸腹间的笔墨和别处相比较,显得较为滞弱,则应是由后人补笔所造成的差异了。

人已赞赏
艺术市场艺术教育

宣纸做旧方法集成和宣纸种类特性

2018-12-29 23:09:40

艺术与生活艺术市场

齐白石画牛不会画脸?没事,叫学生画好再添几笔,卖了7700万

2018-12-29 23:17: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