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离不开咖啡馆的艺术家们

爱德华·霍普《夜游者》,布面油画,1942年

咖啡馆的存在给艺术家们提供了工作交流的场所,其氛围亦是让各种伟大的奇思妙想无限涌动。可以说,咖啡馆与文艺工作者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咖啡馆与大师之间的故事,又有哪些呢?

毕加索与四只猫 

四只猫咖啡馆位于巴塞罗那一条窄巷的深处, 自1895年开业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店名的意义简单而谦逊,“四只猫”在西班牙语里是三五个人的意思,通常被用来形容很少有人光顾的地方。

四只猫咖啡馆内景

1895年,学生时代的毕加索在某一天的清晨走进了一条不知名的巷子,便与同样年轻的四只猫相遇了。这位今后伟大的艺术家就这样敲定了一个消磨时光的常驻之处。这个咖啡馆似乎是属于他的,无限的灵感在这里迸发。在他的年少求学时期,四只猫就如同港湾般的存在,哺育着这位艺术天才。

毕加索,摄于法国戛纳的个人工作室,1956年

毕加索在这里混迹了三年时间。他经常在人来人往的四只猫咖啡馆给顾客画夸张古怪的肖像,任意地挂在墙上。当时还是无名小辈的他,已经开始展露出耀眼的天才光芒,很快被四只猫其他的艺术前辈所认可,并让毕加索加入他们的交谈会。

毕加索《自画像》,布面油画 ,1896年

不妨来想象一下毕加索的生活轨迹,作为“坏学生”的他绝对不会拘泥于每堂课程的各种技法里,而是把更多时间交给了自由创作。艺术家的灵魂需要寄托在一个自由的场所,而四只猫恰好就是。这里给予了年轻的毕加索更多的创作空间,而他也反哺了他的“艺术基地”——为四只猫设计了宣传海报以及菜单,并流传至今。

毕加索为四只猫咖啡馆画的海报

四只猫的夜晚灯火长明,包括毕加索在内的艺术家们在这里发呆、创作、激烈讨论。最新艺术资讯、艺术家们的高谈阔论,各种观点和冲突汇聚,这无一不刺激着毕加索的艺术神经。随后,他在四只猫举办了人生的第一个画展。对任何艺术家而言,第一个画展往往都意义重大,四只猫见证了这位天才的成长。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布面油画,244×234cm,1907年

毕加索《梦》,布面油画,130×97cm,1932年

毕加索离开巴塞罗那后,便进入了著名的“蓝色时期”。天才的诞生是没有用处的,而天才的养成却可以改变一个时代。

毕加索《喝苦艾酒的人》,布面油画,70.3×55.3cm,1903年

这间咖啡馆似乎留住了艺术家们的气息,以至于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后人的我们进入到这里,眼底尽是黄金时代的巴塞罗那,如同穿越了一般。伟人的气息在这里经久不散,围绕着客人们……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 

不管看多少遍《午夜巴黎》,读多少遍《流动的盛宴》,都不如亲自去一趟花神咖啡馆。19世纪80年代,花神咖啡馆因门前古罗马女神Flore的雕像得名。在塞纳河左岸的街区拐角处,绿色的Cafe de Flore字样赫然印在白色遮阳蓬面上,垂下的绿植把白色蓬面映衬的复古又清新。

花神咖啡馆

关于花神咖啡馆的电影有很多,《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就是其中一部。作为一部传记电影,该片讲述了西蒙·波伏娃与萨特的故事。这对情侣经常与他们的朋友流连于此,这间并不大的咖啡馆见证了他们的爱情、争论、对峙以及思想的诞生。

电影《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海报

他们似乎永远形影不离,如果某天下午经过花神,定能在一个放着鲜花的窗口里窥到这一对。在这里,文学工作者们有道不尽的观点、提不完的问题和一堆争不出结果的辩论。萨特在花神向友人们提出了“存在主义”;波伏娃就《第二性》中惹人争议的观点向大家进行阐释......

波伏娃、萨特及友人们聚集在花神咖啡馆,摄于1959年

他们的爱情方式似乎与花神咖啡馆的存在形式相契合:自由追逐着眼花缭乱的未知世界,却又永远伫立在此,伫立在那唯一爱人的身旁。萨特与波伏娃终身未婚,却陪伴了彼此51年。

属于梵·高的阿尔加萨 

“一家咖啡馆的夜景,有被蓝色夜空中的一盏大煤气灯照亮的一个阳台,与一角闪亮着星星的蓝天。我时常想,夜间要比白天更加有生气,颜色更加丰富。”——梵·高

梵·高《夜间的露天咖啡座》,布面油画,81×65.5cm,1988年

这便是梵·高自1888年5月到9月借住的阿尔加萨咖啡馆,位于法国阿尔勒的形式广场,由于通宵营业,因而被称之为“夜间的咖啡馆”。通过朋友的推荐,梵·高来到了这个叫阿尔勒的小城,并很快爱上了这里。

梵·高《阿尔勒的卧室》,布面油画,73×92cm,1889年

此时,梵·高灰色的内心世界似乎被增添了一抹亮色。从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来看,虽然同样是描绘夜晚的作品,却没有《星月夜》那般压抑,而是多了明亮欢快的色调。艺术家的心情也往往反映在作品上,在阿尔勒的梵·高自由快乐,也暂且忘记了印刻在生命里的孤独。

梵·高《星月夜》,布面油画,73×92cm,1889年6月

梵·高《夜间咖啡馆》,布面油画,72.4×92.1cm,1988年

画作《夜间的咖啡馆》是他的晚期作品,在写给提奥的信中,他写下了创作本画的意图:

“这就是他们这里所谓的午夜咖啡馆,夜游者如果付不起住宿费,或烂醉如泥,到处被拒之门外,都可以在这里落脚。我想在这幅画中表现咖啡馆是一个使人堕落,丧失理智或犯罪的地方。因此,我选用淡红、血红、酒糟色,与路易十五绿、石青、橄榄绿以及刺眼的青绿形成强烈对比,由此营造成一种气氛,好似魔鬼的硫磺火炉,以表现下等酒店里阴暗的力量。这幅画中的咖啡厅,是个可能令人身败名裂、精神错乱、甚至犯下罪行的场所,我努力想把这一切呈现出来。人们如同沉沦在地狱漩涡般的气氛中。”

盖尔波瓦:印象派与新巴黎

19世纪中旬,巴黎的一家咖啡馆——盖尔波瓦,它座落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巴黎的巴提约尔大街。有这么一群小众而独特的画家汇聚在此。这里孕育了改变传统艺术风格并引领当代艺术的印象派。

马奈《在咖啡馆》,布面油画,120×98.3cm,1878年

马奈作为印象派之父,带领着盖尔波瓦的艺术家们进行了一场艺术变革。这些传统艺术的反叛者们聚集在一起,追逐着自由创新的艺术。他们不愿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仅仅要做到“画我所见”。

马奈《女神游乐厅酒吧》,布面油画,96×130cm,1882年

印象派的诞生是时代的需求,它让艺术从之前服务于历史宗教变成了更为单纯的视觉享受。它使艺术变得简单纯粹,不同的画家可以为一幅画注入不同的思想感情,强调个人对艺术的感受。印象派无疑是艺术史的重大转折,也是对欧洲保守艺术的挑战,更为后期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奠定基础。

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布面油画,131×175cm,1876年

德加《舞台上的舞女》,纸本色粉,60×44cm,1878年

盖尔波瓦咖啡馆对于这些当时还是贫困的、徘徊在画坛主流意识边缘的画家们来说,是一个编织艺术梦想的所在。他们带着对艺术革新的憧憬进门,又满载着对艺术革新的希望走出咖啡馆。这里是他们的革命之地,见证了印象派从萌芽到逐渐长满羽翼的过程。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布面油画,208×264.5cm,1863年

但由于普法战争的爆发,包括马奈、雷诺阿在内的艺术家们不得不结束在咖啡馆中的聚会。他们有的战死在了沙场,有的为了逃避服兵役而去了别的国家。不知道是因为战争,还是艺术家们的缺席,盖尔波瓦咖啡馆变成了凄凉的冷场。在炮火的陪衬下,这里异常安静。

莫奈《睡莲》,布面油画,120×47.9cm,1922年

太阳照常升起——丁香园

巴黎蒙巴那斯大街171号,开设于1847年的丁香园咖啡馆(La Closerie Des Lilas)位置偏僻,19世纪的时候还仅仅是一个大学生扎堆的咖啡馆。后来经过改建,装上了大大的落地玻璃窗,配上花园和喷水池,外观变得豪华了许多。

丁香园咖啡馆,摄于1923年

现在的丁香园咖啡馆外围被一层高高的绿色植物重重包围着,稍不留神就会错过它的入口。这和巴黎其它咖啡馆通透的风格截然不同。

丁香园咖啡馆,摄于2016年

如果说丁香园中叫得出名的客人名单有一长条,那么其中海明威是不容忽视的。这个咖啡馆是他的写作根据地——两周完成了《太阳照常升起》,当时他写作坐的椅子也被长久地保留在馆内,成为了有名的“海明威之椅”。

海明威(左一)与友人们在丁香园咖啡馆的合影

海明威成名后,曾有一次和妻子经过塞纳河上的米谢尔桥时问道:“我们站在桥上的感觉,多少是单纯的肚子饿?”妻子回答:“饥饿的种类太多了,到了春天就更多。然而春天已经过去了。回忆也是一种饥饿。”望着缓缓西下的夕阳,海明威喃喃自语:“在《太阳照常升起》里,却闻不到一点饥饿的味道。”

海明威于哈德莉,摄于1923年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丁香园咖啡馆在海明威坐过的角落特制了一块铜板,上面刻着一行字:Earnest Heimingway(厄内斯特·海明威)。

正在写作的海明威,摄于1956年

徐志摩曾说:“巴黎如果少了咖啡馆,恐怕会变得一无可爱!”全世界的人都无法想象,咖啡馆若是真的消失了,所谓的艺术和文学是不是只能出现在博物馆以及书本里?而承载作者灵魂和气息的地方还会是哪里?

人已赞赏
艺术与生活艺术市场

画家曹勇强:我的绘画生涯也是从《芥子园画谱》开始的

2018-12-28 21:17:55

艺术与生活

我的房子我做主 2018年十大私人住宅

2018-12-28 21:28: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