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话水波之美,宋代画作成“绝唱”,盘点历史上精美水波之美

中国山水画的数量庞大,远超其他画科。山水画中大多有山有水,或江河湖泊,或飞瀑山泉。

然而,在大多数时代,中国山水画对于水的表现却并不充分,大多数中国山水画以留白方式画水:崖壁之间一线飞白,那便是瀑布了;二山之间一片空白,那便是江湖水面了。至于水的具体形态则往往付之阙如,至少表现得并不充分。

| 马远的诗意眼光 |

中国传统绘画史中,最为生动展现水的波纹形态之美的,是宋代的小品画,包括扇面小品。

其中最有名的是马远的《水图》长卷,以12张小品形式,生动描绘了不同地点、时节的水纹、水浪形态,或“洞庭风细”、“湖光潋滟”,或“层波叠浪”、“云舒浪卷”,或“黄河逆流”,或“长江万顷”,除第一幅因残缺半幅外,其他每幅皆单独题名,标明所画主题。

这些作品以水波、水纹为主题,波纹气势之美是作品表现的中心,除了个别幅有太阳或极少岩石外,没有任何景色。然而,作者却将这看似单调的主题画出了动人心魄的魅力。“洞庭风细”一幅,细波如鳞,不徐不疾,远处水面升腾起淡淡的雾霭,对之仿佛能感受到湖滨的习习微风。“秋水回波”同样是表现微风下的湖面的,只是要凸显一个“秋”意,画面变得明净,渔网般的波纹有了徐疾的变化,仿佛一阵秋风拂过,颇有“洞庭波兮木叶下”之意。“层波叠浪”则表现出了波涛汹涌的气势,波浪快速推进,在表层激起水花以及蟹爪般的浪头,作品尺幅不大,却具有让人眩晕的气势。“云生沧海”通过不同于湖面的波纹形态及水面云雾,于咫尺之间表现出万顷的气势。

没有对不同地点、时节水纹的深刻感受,难以画得如此生动。同样,没有诗意的眼光和胸怀,也难以将它们表现得如此之美。

| 找回日常的经验 |

事实上,宋代还有一些作品可以和《水图》相媲美,如南宋李嵩的《赤壁图》

,画江水激流、蟹爪般涌起的浪头,一只小舟穿行其中,船上之人镇定自若。画面中虽然出现了人物、石壁,但“水”才是整个画面表现的重心,激流汹涌,气势与细节皆不输马远的《水图》。还有佚名画家的扇面画《沧海涌日图》,

绝大部分画面被汹涌的巨浪占据,迷蒙的水汽中半轮红日缓缓升起,奔涌的浪花如龙蛇狂舞,其气势非江河可比。

对比宋代小品画与寻常全景山水画中的“水”,二者的绘画理念是有巨大悬殊的。中国山水画自魏晋滥觞,绘画理念所引导的就不是固定视角下的山水之景,而是一种印象综合、理性布局的“人造山水”,在“山水媚道”、“澄怀味象”的超验理论下,局限于一角、一隅的景色难以满足文人们的精神需求。山水画追求将“嵩华之秀,玄牝之灵”得之于一图,因此,“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一线飞白,便是飞流直下了,缩小的比例意味着略掉所有的细节。五代荆浩《山水诀》

说:“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远山无皴,远水无痕。”这就是对人造山水布局法的理性总结。元明以后,山水画强调“因心造境”,山水的布局更加主观化、情感化。在这些理性化或情感化的“人造山水”中,有“水”的观念和感悟,却缺少“水”的细节。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批评传统绘画模式:“我们的绘画,从宋以来就盛行‘写意’,两点是眼,不知是长是圆,一画是鸟,不知是鹰是燕,竞尚高简,变成空虚,这弊病还常见于现在的青年木刻家的作品里。”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水”的具体特征也在对“高简”与“超验”的追求中被牺牲掉了。宋代小品画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朵奇葩,小巧的尺幅,甚至是实用化的扇面形式,意味着不那么正式的绘画形式,可能正是这个特点使得宋代小品画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绘画理论对“具体”的忽略和对“超验”的追求,画家们将日常生活所见的花鸟、水波、建筑甚至市井表演栩栩如生地描绘下来。由此,我们才能看到那些精彩的水图。

| 世俗生活的热度 |

宋代画家对水波的细致观察和生动表现还与当时富庶悠闲的都市生活以及人们巨大的世俗生活热情相关。宋代有些像西方的文艺复兴及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方面,佛教热情逐渐消散,人们从之前的佛教造像及祭祀崇拜热情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国家及城市治理上,政府采取重文抑武政策,历史悠久的、居于军事防御需要的“里坊制”在北宋时期逐渐消亡,这巨大地促进了宋代都市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的世俗生活热情。宋代市场经济繁荣,徽宗时期的汴京已是一个歌舞升平的繁华大都市:“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南宋都城临安“效学汴京气象”,延续了汴京的繁华。自由的都市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的生活热情,赏花踏青、游园观灯、饮酒听曲、观潮远足,伴随不同的时令节气,大众有着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宋代画家们对水纹、水浪的深切体悟可能正是来自于踏青游园、观潮远足这些娱乐时尚。

宋代人好筑园、游园,“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湖山游人,至暮不绝”。宋代政府采取了与民同乐的态度:“上方欲与百姓同乐,大开苑圃,凡黄屋之所息,銮辂之所驻,皆得穷观而极赏,命有司无得弹劾也。”汴京四大皇家园林——琼林苑、金明池、宜春苑、玉津园在春游时节皆定期向大众开放,大众甚至可以租船在金明池水面自由游览。宋人荡舟于金明池或西湖,微风习习、细浪漂漂,或寒塘清浅,秋水回波,对水纹之美的感受自然是深刻的。政权南渡以后,年年的钱塘观潮成为南宋的文化盛事:“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李嵩绘有扇面画《月夜看潮图》,

近处屋宇俨然,面对滔天浪头。“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海潮的气势是内地江河不可比拟的,它强化了艺术家对水的感受,也增强了艺术家们对“水”的表现热情。

两宋以后元代短命,明清则不遗余力地强化皇权等级秩序,自由氛围不再,政府没有了与民同乐的胸怀,画家们则以“不可为俗人道”为高雅。因此,即使在小品扇面画中,也再难看到宋人那样对生活的细致品位。绘画失去了世俗生活的热度,宋代小品画中那些细致生动或气势磅礴的水波、水浪描绘便成为绝唱。

温馨提示:转载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我们希望在资源共享的同时,与您共同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生态,谢谢.

人已赞赏
媒体关注展览展讯艺术市场

冬天里的一把火-“新具象·油画沙龙”2018年展在北京宋庄隆重开幕

2018-12-22 20:00:07

媒体关注艺术与生活艺术市场艺术教育

新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产生

2018-12-23 14:51:3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